不支持Flash

广州日报:天河 “借”出一片新天地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7月27日06:26  广州日报大洋网

  ■本报记者 孙嘉晖 通讯员 陈建族

  天河,年轻而又神奇。

  天河,一个见证广州体育事业22年来发展的新区,一个与全市体育事业发展有密切关联的“龙头”区。1987年,当第6届全国运动会的圣火在这里点燃时,标志着广州新的体育发展圈在这里起步;2001年,当第9届全国运动会的圣火在这里点燃时,广州新的体育发展圈已逐步走向成熟;2004年,广州成功获得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的主办权,天河体育发展圈必将再次腾飞。

  22年体育事业的发展,天河区探索出什么新思路?该区体育代表团副团长、体育局局长王立平告诉记者:“巧借平台、整合资源,把体育纳入“文化优区”发展规划,是区委、区政府当前和今后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

  巧借平台

  群众体育红红火火

  天河是广州市没有区属体育中心的区之一。为此,区委、区政府创新性地在巧借平台开展群众体育工作上做足了文章。

  天河区巧“借”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和天河公园、社区体育场所等平台,开展全民健身。该区每4年举办一届区运动会,每年举办一届社区运动会,每年举办各类群众体育比赛300多项。目前,天河区内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5.4平方米,高于国家规定的相应标准。该区已有各类体育场地1356个。其中体育场4个、体育馆5个、运动场37个、篮球场494个、足球场21个、排球场71个、小运动场93个、游泳池84个。

  巧借大型场馆,建设小型场馆,进一步带动了该区群众体育人口的提升。全区户籍人口60万,体育人口达60%,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805名,平均每万人拥有社区体育指导员33人,高于国家规定的相应标准。

  巧借校场

  竞技体育成绩突出

  天河区在抓好自身青少年业余体校的培训和发挥区属学校的体育专长培养外,还巧借该区高校密集的优势,以高校体育场所为平台,积极培训体育人才,使输送到国家、省、市的运动员,都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省运会等获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

  该区培养了著名羽毛球运动员关渭贞、原国家足球队主力队员彭伟国、原国家女子篮球队队长李晓勤、原国家击剑队主力董兆致,他们不仅为国家争了光,而且为省、市、区争得了荣誉。近几年,天河区向国家输送的运动员又露“尖尖角”。国家青年羽毛球队员王睁茗,在青年队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国家女子篮球队队员魏伟,国家青年女子篮球队队员马良,成为了两队的领军人物;国家

乒乓球队队员刘诗雯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出色运动员之一。

  该区竞技体育培训项目包括田径、游泳、跳水、射击、举重、武术、足球、篮球等17个。全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有22所,常年在训学生发展至680人。这次备战市运会,该区将派出526名运动员、72名教练员,参加田径、游泳、跳水、举重、足球等17个项目的比赛。目前,在结束的乒乓球、足球、棋类等5个项目比赛中,该区已获得了12金、5银、4铜的成绩。

  巧借商圈

  体育产业蒸蒸日上

  近几年来,天河区以天河体育中心为主体的商业圈,带动了该区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据统计,目前,在该区从事体育场馆、设施、器材、服装经营的企业已有500多家,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势头,成为第三产业中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迈步该区以体育服装、器材为主导的街面,可以看到那些经营高品位训练器材和训练服装的商场,已成为当代青少年经常涉足购买的重要场所。据该区体育局副局长李晓勤介绍,这几年来,随着中、美、巴篮球对抗赛和WTA广州国际女子

网球公开赛在广州的举办,高品位的篮球服装和网球球拍,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时尚。目前,天河区正以此为契机,继续挖掘和拓展以天河体育中心商业圈为中心的体育产业发展优势,把体育产业做大、做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