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技能空白”有待填补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12:52  新闻晚报
□新华社记者赵仁伟、朱峰、邹大鹏

  风华过后,所有运动员都会面临“二次就业”的人生课题。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省市在为退役运动员提供货币补偿、拓宽上学渠道等方面迈出了步伐,但针对退役运动员的技能培训还是空白。有关人士提出,退役前的技能培训是提升运动员就业能力的根本途径,应该纳入运动员培养体系之中。

  货币化安置现实有效

  

  在政府指令性安置遇阻时,市场化安置方式应运而生。2003年,国家有关部门出台《自主择业退役运动员经济补偿办法》,鼓励运动员自主择业。河北省在这方面比较超前。河北省体育局人事处处长袁大海说,河北实施货币化安置政策已经两年多了,补偿金额与运动年限、成绩挂钩,一般平均每人3到5万元,稍好的能拿十多万元,最低的也保证1万多元。目前,河北每年退役人数在150人左右,其中约90%实施货币化安置。

  山东省于2006年出台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经济补偿办法,在待安置运动员中反响积极,目前已有近百人正在办理相关手续。有关人士认为,在现有的政策环境下,货币化安置是一种能有效化解退役运动员积压的办法,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文化短腿”亟须弥补

  

  去年底,丁俊晖进入上海交大,隋菲菲进入山东大学的消息引人关注。曾因“读书无用论”受到舆论批评的丁俊晖也终于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知识的熏陶对一名运动员成长的重要性。

  弥补运动员的“文化短腿”,日益成为体育界人士的共识。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为退役后的出路打基础,从2003年开始,山东省将大部分运动队并入山东体育学院,对一二线运动员按项目建系施行院校化管理,组织运动员分批参加文化考试,逐步获得承认学历的正式学生身份,并确保在完成训练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目前,已有近200名运动员在读本科,另有约200名运动员在读5年制大专。

  技能培训是根本出路

  但上述两种办法都有缺陷:一些运动员拿到补偿金后,不会合理支配,缺乏创业能力,钱花完了便再次陷入困境;在训练期间读书,虽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但由于训练与学习的天然冲突,绝大多数运动员文凭的“含金量”有限,很难与普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

  有关人士指出,为了避免运动员“在计划经济体制内奉献青春,在市场经济体制内自寻出路”,对退役运动员开展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非常必要,应纳入运动员培养计划中。

  但据记者了解,这一工作目前尚未开展,缺乏相关政策、人力、资金的保障。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就业处处长梁光伟说:“现在许多大学生回炉接受职业教育,运动员也没什么不可以,但关键问题是没有相关配套政策。”

  有关人士认为,随着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场地工和体育经纪人等体育行业的新职业不断出现,只要有关部门正确引导、及时扶持,退役运动员肯定会有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

  12年联赛数据一网打尽 改变你看中国足球的方式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