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体育要闻回顾:

旺角济科 那时,我们"站着"踢球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09:28  足球-劲体育
迭戈

  “我们那个年代哪买得起名牌球鞋?有很多更是‘赤脚大仙(光着脚)’,皮球也是中国制造的火车头牌,什么Adidas、Puma见都没见过。”40多岁的阿川放下手上的《东方日报》,指手画脚地诉说当年的球场往事。

  “年轻人,听说过‘大头仔’胡国雄没有?我当年就常去政府大球场看他比赛,告诉你,他比施丹(齐达内)更厉害。”阿川在观塘长大,那里一直是香港的重要工业区所在,“午饭时间,还有晚上7点钟以后,球场可热闹了,简直就像过平安夜。”

  1970年代的

香港经济起飞,但娱乐活动并不丰富。“当时没有唱Karaoke,小流氓一般去打桌球,当时这个运动跟玩音乐一样,被认为是不良少年才玩的;我性格内向,又崇拜‘大头仔’,自然就踢街波了。”阿川说完,用外脚背狠狠射上一脚,皮球打在横梁上。

  “怎么样?我当年的外号是旺角薛高(济科)。我们那个时候踢球注重控球在脚,控球能力很重要,速度和体能都不重要,柏天尼(普拉蒂尼)、薛高都是站着踢球的。”

  自我炫耀了一番后,阿川对今天的欧洲足球嗤之以鼻,他认为比赛已经沦为一群肌肉汉在比谁更强壮。“你看今天的学生,踢球也是周身名牌,头发弄得油亮亮的,个个都以为自己是大球星。我曾见过,只因对手不小心踢了他一下,就问候人家祖宗十八代,对方不服气……结果全被抓进警察局。”阿川一有空就来到位于旺角闹区的葵麦花臣球场边坐着,有时候还落场,跟年轻人射几脚。

  “你看看报纸的体育版,不是赔率,就是推介人家去买哪一场。”阿川拿着报纸无奈地摇头晃脑。“还有,你看看现在的本地联赛,每次进场人数不到1000,想当年精工对南华的大战,整个香港政府大球场爆满之余,旁边的山坡上、邻近的住宅阳台上,都站满了人。”

  阿川抬起手腕,看看手表说:“好了,今天就谈到这,我也该回家吃饭了。”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人来人往的旺角街头,再回头看看残旧的麦花臣球场,发现球场内外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不禁在想,要是把球场拆了建商场,将带来多少收入?在红红绿绿的广告招牌包围圈里的麦花臣,突然变得十分雄伟。

  12年联赛数据一网打尽 改变你看中国足球的方式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