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体育要闻回顾:

N次百感交集的旅行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09:09  足球-劲体育
吴强

  我必须承认,很多时候,足球编辑和普通球迷一样,在面对着若干新闻事件和现象时,脑海一片空白。

  有的东西,我们可以脱口而出,就像那个6月,黄健翔在德国的演播室脱口而出“伟大的左后卫”、“灵魂附体”,电视媒体的及时性和爆发性积累着一种平面化的比附。而对于纸媒体而言,当这种及时性和爆发性已经过去,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必须将一个现象,一个瞬间进行深层次的思虑和解释。

  我清楚记得,就在阿斯顿维拉刚被收购之际,我们的周刊选题会上,责编童心突然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有钱人去收购英超球会,而不是

意大利或者西班牙的俱乐部?接着,选题会变成了各种解答的争论。争论一般有两种,能达成一致的,不能达成一致的。很幸运的,我们在那次争论中,在资金来源上迅速地达成了一致。于是,在“英超收购潮”这期周刊中,我们形成了一个“美元和卢布的战争”这样一个共识,从而给“英超收购潮”这一连续事件加入了一个核心概念。但不幸的是,我们那期周刊之后,西汉姆和
利物浦
又相继和源自非美元和卢布的买家达成收购(或者收购意向)。也就是说,我们原来在“英超收购潮”事件中关注收购者资金来源的角度,并不正确。现在看来,真正的重点并不在于美元和卢布太多,他们需要寻找更多的投资通道,重点在于,英超本身的商业特性和这个国度相对透明、公开的政经环境。

  新闻就是这样,你试图给一个事件一个概念,一个更深层次的说法,但这个概念可能很快就会过时,这个说法,也可能会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我们的认识不本来就是由纠偏构成的?

  最初策划《西周刊》,除了强调更现场、更立体的观察角度之外,在单纯的新闻事件背后,勾勒国际足球的大背景和大方向,本来就是《西周刊》的一个“企图”或者“野心”。在模式化的新闻事件报道之后,努力去解读,去概括事件和现象,这成了《足球》报国际部同仁过去一年一致的追求。

  用自己的观念去解读,还是用国际足球本身的视野去解读?在国际足球报道“拿来主义”盛行已久的情况下,如何做到还原国际足球本身?说得庸俗一点,我们需要多在《西周刊》的操作上玩点花样,说得雅趣一点,我们需要更多原创性的接近和靠拢国际足球,用一双中国人自己的眼睛。

  所以,去年8月,海布利搬迁,驻伦敦记者姜轶找到了球场管理员,通过这个英格兰人的口,来讲述一个百年球场搬迁带来的情感波折。所以,里克尔梅宣布退出国家队的时候,我们要去走访他的出生地,去寻访他的精神成长史;《莫里尼奥学》是西周刊提出的第一个概念,2006年初,莫里尼奥在争议中成为足球话题中最热门的讨论对象时,一个问题也同时出现,做不做他?做,因为他是当时欧洲足坛最热的人物,无法回避。不做?似乎也可以理解,因为从他的性格、处事方式、战术,包括切尔西队已经被无数次地报道过。作为我们希望呈现的西周刊,从一开始就明确必须去回避平面的、缺乏逻辑关系的新闻报道,而是追求立体的、能够继续思考的新鲜话题。

  这肯定是一次稚嫩的探索。相对单纯的人物选题和事件选题,或相对于单纯地报道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的“通讯”新闻而言,任何试图解释或者还原国际足球本身的企图都是诱人而危险的,稍不小心,功力不逮将破绽百出。况且对于多年来坚持纯国内足球报道的《足球》报来说,这就更像是一次蹒跚学步。

  但已经上路,就再难停止。我们的记者从2006年,已经不再满足于整日盯住豪门,他们的足迹已经开始踏向平时为人忽视的角落。伦敦记者王康宁已经寻访过了盛极一时、现又被人遗忘的狂帮———温布尔登,德国记者艾文已经采写好了最负盛名的“色情俱乐部”———圣保利。这种寻访,不是观光,不是留念,而是出于对中国之外足球文化的一次触摸,我们希望带来的,是赛场外的足球,以及足球生活。而还有“卫星俱乐部”、“足球小人国”、“里昂王朝”等跨国度、跨赛场、跨文化的足球专题也在筹备中。它们已经在《西周刊》2007年的计划之列。

  在人云亦云,道听途说的中文国际足球报道领域,我们每一步的行走,虽然注定艰难,但也注定百感交集,每走一步,也就意味着,我们认知的宽度和深度,将拓宽一步。2007,如果你有兴趣,请跟我们一起上路。

  12年联赛数据一网打尽 改变你看中国足球的方式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