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其他栏目> 正文 
民族特色绚丽瑰宝:云南民族体育健身掠影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10:37 云南日报

  云南不仅民族众多,而且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生活在这里的百姓,用自己的双手开创着美好的未来,也通过各种方式强身健体。层出不穷的一些传统娱乐方式,经过近年来不断挖掘和整理,大放异彩,走出大山,走向全国。成为了极富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在此我们介绍的只是我省部分地区或部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的一些健身方式,而更多的尚还藏在彩云之南的多民族大花园中。

  

民族特色绚丽瑰宝:云南民族体育健身掠影

  花腰傣健身操

  

民族特色绚丽瑰宝:云南民族体育健身掠影

  

民族特色绚丽瑰宝:云南民族体育健身掠影

  临沧——打歌

  

民族特色绚丽瑰宝:云南民族体育健身掠影

  陀螺——泥土里显身手

  

民族特色绚丽瑰宝:云南民族体育健身掠影

  陀螺:藏在景谷有人识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一个仅有29万人口、多民族杂居的小县,会有上百个陀螺场地和上万个整天痴迷于陀螺场的群众。”这是两年前记者到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采访时,在《藏在深山人未识》中的一段描述。可如今,再赴景谷时,此种景象完全改变,小小陀螺不但藏在深山有人识,就连外国游客来到这里也会兴致勃勃地玩上一回陀螺,可谓酒好不怕巷深。21日,景谷首届国际陀螺节在景谷开赛,云南、重庆、湖北等4省市的12个县(区)28支代表队在此展开了激烈角逐,其中还有3个欲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手工制作大陀螺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这3个陀螺最高的达到93厘米,其他两个的高分别是91厘米和85厘米,最重的达到220公斤,其他两个也有210公斤,3个陀螺的直径分别是67厘米、65厘米、56厘米。

  景谷位于横断山系南段的无量山脉,县城四周郁郁葱葱,是我省著名的芒果之乡,然而面对记者的采访,当地百姓都会神采奕奕地说:“打陀螺在景谷是蔚然成风,仅县城周边就有40多个陀螺场,参与人数上万。”的确,在体育馆旁,华灯初上时只见陀螺场边围满了不少兴致勃勃的男女,他们一攻一守,放线、出陀的一招一式颇具美感,陀螺在地上“滴溜溜”地转动让人流连忘返。景谷县体育局负责人不无自豪地说:“中国陀螺之乡在云南,云南的陀螺之乡在思茅,而思茅的陀螺之乡毫不夸张地说在我们景谷。”据介绍,由于打陀螺在景谷有着悠久的传统历史,所以全国民运会的竞赛规则都参照了景谷民间而古老的玩法制定,而且景谷的高手也曾代表过云南队在第七届全国民运会上获得过男子团体冠军。

  景谷人对陀螺的热爱可以用痴情来形容,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城镇,只要有一块空地,都会被百姓辟为陀螺场。每到农闲时,各村各寨都会杀鸡宰牛相约陀螺场,选出本村的高手一较高低。当地体育部门也因势利导,连续组织了20多届全县“陀螺王”比赛,不过这一比赛迄今未能产生过三届蝉联冠军,原因非常简单:青出一蓝胜一蓝。景谷人打陀螺可以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一次,县城一群陀螺爱好者竟打得忘了归家时间,影响到场地旁边的群众休息,经劝阻无效后只得拨打110才平息了事态。

  景谷拥有全国最好的3块陀螺场地,陀螺在景谷的广泛开展使全民健身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健康文明的这一娱乐方式起到了民族团结,经济进步,社会稳定的作用。景谷县在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县荣誉称号的同时,今年推出了国际陀螺赛,依托民族传统文化和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加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培育,将陀螺运动作为民族特色品牌进行打造,让小小的陀螺成为景谷县架起一座走向全国的桥梁,藏在深闺的陀螺使外界认识了景谷,也使景谷的知名度大为提高。

  花腰傣健身操:绽放新平一奇葩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著名的哀牢山中部,是我国著名的花腰傣之乡。据统计,全世界32万花腰傣中,居住在新平的就有13万人之多,大约占了1/3。这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平县和花腰傣也逐渐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了解,而花腰傣健身操犹如一朵绽放在大山深处的瑰丽奇葩,受到百姓的喜爱。

  美丽的服饰、袅娜的身姿、欢快的节奏,无疑都成为新平晨晚训练点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2003年,新平县为了配合晨晚练点建设,结合自己民族自治县的特点,请县文化馆的两位老师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编出了两套简单易学的民族健身操。其中一套是彝族健身操,另一套就是花腰傣健身操。这两套健身操各有特点,彝族健身操以烟盒舞为主,主要活动下肢,而花腰傣健身操的动作则取自花腰傣妇女平时的生活,比如捉黄鳝、插秧、砍甘蔗、织布、泼水等等,动作以上肢运动为主,平时大家都是两套操结合来做。

  这两套健身操出台后马上就由县体育局在新平的7个晨晚练点进行了培训推广。很快,大部分参加锻炼的老年人都学会了,更重要的是,很多老年人因为跳民族健身操找到了乐趣,更得到了健康。

  新平县桂山二小的退休教师王琼珍今年59岁,以前她经常腰腿疼,还时常生病。自从参加健身锻炼后,王老师不仅身体好了,浑身也不觉得疼了。本来在外地工作的儿子要接她去住,但是由于舍不得新平一起跳健身舞的这些老伙伴们,王老师决定留在新平女儿家。王老师说,每天能够来跳健身操,就是自己生活中的最大乐趣。还有一位身材矮小的老婆婆,叫金德胜,今年已经74岁了。前段时间由于老伴去世,对她打击很大,眼睛都哭肿了,身体很虚弱。后来在跳了10年健身操的小姑的带动下,金婆婆勉强来参加了几次,尽管有些跟不上,但就这样逐渐坚持下来。小姑说,嫂嫂现在完全变了一个模样,身体比以前好了,话也比以前多了。

  有了这些晨晚练点的带动,新平县的群众健身活动才开展得有声有色,除了普及两套民族健身操之外,县城各处还经常可以见到健身秧歌、地掷球、羽毛球、陀螺、登山等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

  打歌:佤乡临沧健身“餐”

  流行于佤乡临沧的歌舞形式打歌,现如今已经走出大山,登上大雅之堂。

  打歌,由歌、乐、舞、动作、技巧、队形等多种元素组成,兼有健身、娱乐、愉悦身心之功效,深为各族群众喜爱并逐渐流传开来,而且相对中老年人来说,对眼、耳、手、足乃至全身皆具锻炼效果,运动量也可自由调控,易学易练,可充分满足大多数人强身、健体、交际、娱乐、表演等多重需要,由此从山间地头成为了边疆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健身形式,更不失为全民健身诸多项目中独具民族韵律韵味、特色鲜明的一枝奇葩。

  今年7月,记者在边城临沧市采访时正好遇上了这里举办的晨、晚练点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展演,其边疆老年健身活动开展得如此热烈红火,特别是其间洋溢出的浓郁民族特色,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边城临沧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充满地域特点、民族特色且方兴未艾的蓬勃景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临沧地区有着传统和流行的民族打歌已渐变为了新的健身形式,广泛得到更多各族中老年人喜爱时,更令人耳目一新。

  在临沧华旭小区健身广场的展演现场,洋溢着一派节日气氛,各队早早来到场边,但见各队服装不同,行头各异,特别是那些身着佤族或拉祜族色彩艳丽服装、颇具民族风情的队伍占据了参展队伍的一大半,队员中有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干部、职工,有诸多城镇居民中的老倌、老奶,有已过上了小康生活的农村老人,更有众多各民族的大爹、大妈,而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队伍中也不乏许多中年人,他们脸上展露的是健康的笑容,个个身上透射出的是硬朗的身姿。原来只在庆典、节日、聚会等场合才能看见的民族打歌,现已演变成为了大众喜爱的健身项目,成为全民健身大家族的一员。瞧,身着各色民族服装的队伍,或在电声音乐伴奏下跳起节奏鲜明的舞步,或在民族乐器现弹现唱的引导下举手投足,变换着队形,其歌舞催乐急,动作随曲动的这种健身形式,将阿佤山的风情、拉祜寨的神韵尽显其中,也将新时代边疆老年人享受多彩健康生活方式,追求幸福快乐时光的认识与理念充分表达出来。

  □策划 蒲亚昆 杨红翥本报记者 谢黎明 蒲亚昆 撰文并摄影(春城晚报)

  12年联赛数据一网打尽 改变你看中国足球的方式


爱问(iAsk.com)

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