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综合体育> 其他> 正文 
登山队指挥首次披露细节 北京奥运火炬如何跨越珠峰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12:24 江淮晨报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将跨越珠穆朗玛峰,这是北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对世界许下的一个承诺,这一火炬传递的方式将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一个亮点,也是奥林匹克史无前例的创举,但是在昨天之前这一创举的详细细节一直处于未确定或保密之中,昨天北京奥运会火炬跨越珠峰活动登山队副指挥、西藏登山学校校长、著名登山家尼玛次仁向本报独家透露了这一创举的一些细节。

  时间:4月开始历时近两个月

  2008年

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将从当年的3月份希腊奥林匹亚采集火种开始到当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结束,火炬将在全球范围内传递,但是作为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部分跨越珠峰将耗费最多的时间。据尼玛次仁介绍,整个火炬跨越珠峰活动现在设计的时间将历时近两个月,从2008年4月份开始到5月中下旬才能完成整个跨越工作,这一时间段的选择是在奥运会允许范围内选择的最佳跨越时间。

  路线:南上北下改为北上北下

  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最初的计划,火炬传递跨越珠穆朗玛峰的路线是让登山队员带着火炬从南坡上北坡下,但是尼玛次仁昨天告诉记者,这一路线现在已经被更改为北坡上北坡下,原因主要是在于南坡主要在尼泊尔境内,很多工作无法控制,路线的更改是为了确保跨越工作顺利完成。这一条线路的具体攀登路线则是从珠峰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出发接着行进到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然后步步为营直到登顶珠峰,随后再按照原路返回,从而实现跨越。

  队伍:50名队员保证10人登顶

  要带着火炬跨越世界最高峰,这需要火炬手有顽强的毅力和登山能力,尼玛次仁说登山队计划派出50名登山队员参与到此次火炬跨越活动之中,真正护送火炬登顶的为10名队员,由于届时

中央电视台将要进行
电视直播
,这里面还不包括高山摄像和其他技术人员,到时自己的登山队还要随时准备为这些工作提供借人服务。

  难点:天气、直播和火炬燃烧

  虽然有过成功登顶珠峰的丰富经验,但是这一次带着火炬跨越相对传统的攀登珠峰则增大了难度。尼玛次仁认为为了保证火炬传递的万无一失,必须克服天气、直播和火炬在低温低压下燃烧的三大难点。这就需要在真正的跨越之前做好充分的实战准备。尼玛次仁表示,4月份的天气应该是可以克服的,而火炬的稳定燃烧问题研发组的航天部工作人员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而电视直播问题,早在2003年举行的“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活动中,中央电视台就对中国珠峰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进行过直播。那一次活动应该为2008年实现奥运会火炬传递跨越珠穆朗玛峰及电视转播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探索和尝试。

  准备:集训已经开始 明年正式演练在确定火炬跨越珠峰之后,中国登山协会多次举办火炬设计等相关问题的研讨会,还就珠穆朗玛峰进行考察。西藏登山学校早就同中国登山协会展开合作,在三年前就开始选拔和培养一批承担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跨越珠穆朗玛峰任务的登山队员。据介绍,在今年10月初,尼玛次仁已经开始组织了队员的集训,按照计划,明年3月份将进入火炬跨越的正式演练,4月初将进山进行实战跨越,中央电视台也将在这一次演练中以全程直播的方式为直播做准备。·查立华·

  尼玛次仁小档案

  1967年出生

  1984-1989年 西藏体工大队

  1989年至今 西藏登山协会

  1999年代表西藏登山协会创建西藏登山学校

  2001年开始 任西藏登山协会副秘书长、西藏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尼玛次仁登山简历

  1991年:参加梅里雪山救援

  1997年:启孜峰登顶(海拔6206米)

  1998年:登顶穷母冈日附近两座海拔6000米级独立无名山峰

  1999年:登顶纳吉冈日峰

  2000年:春季独立攀登珠峰至海拔8500米;夏季在法国沙姆尼训练一个月

  2001年:春季,玉珠峰登顶;夏季,宁金抗沙登顶(海拔7200米)副总指挥;秋季,姜桑拉姆登顶(海拔6325米)

  2002年:秋季,参加北大希夏邦马西峰救援,任前线副总指挥,到达事发现场;秋季,唐拉昂曲登顶(海拔6330米)总指挥

  2003年春季,作为中国搜狐登山队攀登队长,带领队员登顶珠穆朗玛。

  2005年春季,总指挥宁金抗沙峰登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000,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