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题:“中国”红遍多哈--卡塔尔亚运会“中国元素”巡礼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23:59 新华网

  新华网多哈12月15日电题:“中国”红遍多哈--卡塔尔亚运会“中国元素”巡礼

  新华社记者马向菲李铮应强

  亚运会在离中国万里之外的卡塔尔多哈举行,不过在运动会短短15天时间里,“中国元素”牢牢地烙印在了这个阿拉伯国家人们的心中。

  (小标题)中国军团称霸多哈赛场

  多哈亚运会上最耀眼的“中国元素”当属于中国的运动员们,他们为中国争得165枚金牌,甚至超过了上届釜山亚运会150块的庞大数字。

  中国代表团为多哈带来了世界级的明星,男子110米栏奥运会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刘翔、跳水奥运会冠军郭晶晶,一共32位雅典奥运会冠军为多哈的赛场平添许多色彩,当然还要加上非奥项目里的

台球神童丁俊晖……。

  走在新闻中心的商场里,有些顾客会主动和记者打招呼,先问是不是中国人,再用有点羡慕的口气说:“中国得了好多金牌。”

  中国已经是连续第7次领先亚运会金牌榜和奖牌榜,中国代表团新闻发言人说中国军团对亚运会的贡献是推动了亚洲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

  “中国的优势项目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高水平运动员的参赛为亚洲其他运动员提供一个高水平竞赛的机会,对亚洲的整体体育有帮助,”他说。

  (小标题)中国观众声震多哈赛场

  绝大多数在卡塔尔生活的中国人是来这里务工的建筑工人,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卡塔尔“路赛”项目部一名经理庞旭说,在多哈工作的中国人大约有4、5000人,远离家乡的他们,成为中国运动员们在他乡最坚定的支持者。中国的国旗和“加油”声在足球场、游泳馆和羽毛球馆等飘扬。

  来自四川绵阳的建筑工人赵永洪就是众多中国观众中的一个,在多哈看到在赛场拼杀的中国队员,看到五星红旗高高升起,让他十分兴奋,“我们来卡塔尔打工一年多了,听说亚运会在多哈举行后,早就商量好要集体来看比赛,我们国旗都买了,虽然它要花6卡币,比5卡币的门票还要贵,但来给中国队加油,没有国旗怎么行呢?”

  亚运会只有短短的十五天,而中国元素为多哈盛会的服务其实早早就开始了。赵永洪说,很多在沙漠上拔地而起的亚运会场馆就是中国工人参与建造的。

  (小标题)中国人服务多哈

  多哈亚运会组委会里也有中国人的身影。来自北京奥组委的6名工作人员和广州亚组委的24名工作人员,全程参与了多哈亚运会组委会的工作,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在十几个部门中担任语言服务、场馆清洁等各种各样的工作,不但服务了多哈,也为四年后的广州亚运会和一年多以后的

北京奥运会积累了经验。

  当然,不光在组委会,在其他的工作岗位也有中国工作人员的参与。仲浩恩是一个来自香港的小伙子,正在澳大利亚读大学的他在2006年的12月出现在了多哈鲁塞尔国际射击射箭场,他临时的工作是为信息系统提供射击射箭运动员的赛后采访。“在多哈是个学习,我更愿意为北京奥运会服务。”仲浩恩对两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充满向往。

  在亚运村,主理12000多“村民”饮食的就是一位华人。这位名叫陈志达的华人

厨师出生在广州,曾在北京居住,他为来自亚洲各地的运动员们和官员们设计了好几千道菜,尽展中国人饮食天赋。

  (小标题)“中国制造”遍布多哈

  在多哈亚运会开幕式上,每名观众都得到一个“宝盒”,里面的“礼物”包括辅助演出用的卡塔尔国旗、小灯等。而在卡塔尔国旗的塑料旗杆上赫然标注着“中国制造”的字样。中国的金龙豪华客车成了几百辆班车的主力军,从亚运村到媒体中心再到各个赛场,金龙客车跑遍了多哈每一角落。而“madeinchina(中国制造)”则可说是遍布多哈亚运会。

  在亚运会专卖商店,吉祥物、纪念衫、口杯、足球等各种纪念品琳琅满目,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约有90%的产品都来自中国,因为那里出产的产品价格便宜,而且质量也有保证。

  (小标题)“东方神韵”多哈展现魅力

  广州亚运会组织者将在多哈亚运会的闭幕式上表演“广州10分钟”,“东方神韵”将是其表演的主题和名称。

  其实,在开幕式时中国元素也在计划之中,但是一场罕见又突如其来的大雨打乱了设计者的计划,将本来可以展现给大家的天坛等中国风貌淹没在了雨水中。

  闭幕式在即,“东方神韵”将风雨无阻地再次努力将中国文化一一展现。广州亚组委外联部处长徐晖说,表演将让卡塔尔乃至全世界所有观众都体会到中国特色、岭南风情以及广州风采。(完)

  12年联赛数据一网打尽 改变你看中国足球的方式


亚运会新闻搜索

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