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故事:她们仨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19:06 人民网 | |||||||||
她们仨,在中国女子藤球队,这是个“专有名词”。“看看她们仨是怎们比赛的”,“学学她们仨的精神。”教练说这话的时候,队员们都知道,那是指孙晓丹,周荣红和王晓花。今天上午的亚运会女子藤球团体半决赛中,中国队1:2不敌泰国队,正是她们仨,为中国队拿到了一分。 三个女人一台戏。作为中国第一代女子藤球运动员,她们仨的这台戏,围着亚运会
内蒙古牙克石市伊图里河,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一个安静小镇。1980年,她们仨在这里出生,长大。从小,她们仨在少体校踢毽球;15岁那年,一起改踢藤球;18岁那年,一起参加曼谷亚运会,获得单组比赛铜牌;2000年,一起退役,工作,孙晓丹在伊图里河小学,周荣红和王晓花在图里河小学,都是体育老师;2002年,一起复出,参加釜山亚运会,拿到单组亚军;2005年,一起当妈妈,生的都是女孩;2006年,一起来到多哈…… 这么多的“一起”串联起她们仨十几年的光阴,其实谁都在有意无意地维护着这条轨迹。放下工作,告别孩子,再度训练……当这些困难摆在三个人面前时,其中任何一个人都有理由不再坚持,“没人非要我们来亚运会,我们都是业余的。但就是喜欢藤球,所以又来了。”孙晓丹说。 “她们仨挺不容易的。为了这次亚运会,家里孩子还没断奶就来集训了。”教练张伟说。让泰国运动员无法想象的是,她们仨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恢复了状态,而在平时,她们已不再接触藤球。“就是上班、带孩子呗。”周荣红说。“集训头两个月恢复体能,还真挺累。”王晓花笑着带过了这半年的艰难与付出。 “我们挺感谢藤球的。踢球帮我们解决了工作,也带来很多快乐。这次来多哈还是想去拼,后面的单组比赛,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想孩子吗?” “想。我们都商量好了,将来再组个女子藤球队。”(人民网体育在线多哈12月5日电) 本文为人民网亚运会稿件,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任何网站和媒体(含已获得常规新闻转载授权的网站和媒体)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