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夺标·主角——清华学生刘天佑夺首金出尽风头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01:39 北京娱乐信报 | |||||||||||
他是中国亚运代表团取得开门红的首席功臣 虽说为了确保得到亚运会上的首金,中国代表团派出了朱启南、李杰这两名奥运会的冠亚军,可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倒是来自清华大学的“秀才枪王”刘天佑成为了中国亚运代表团取得开门红的首席功臣。
他的冷静很超乎寻常 在亚运首日的鲁塞尔射击场,身边就是雅典奥运会的冠军、亚军,可刘天佑却用他那超乎常人的冷静,硬是一枪一枪瞄准着每一个靶子的10环,首轮10发子弹,刘天佑打了100环的满分,第二轮,又是百环满分,伴随着朱启南和李杰的正常发挥,中国队的三人小组早早就确立了团体的领先优势。 赛后,中国射击队总教练王义夫评价说,刘天佑的冷静在射击队里是最突出的,在这个必须强调“冷静”的运动队里,每一个人要想成为佼佼者,冷静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只有24岁的刘天佑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冷静似乎更加超乎寻常。 在帮助中国队夺得团体桂冠之后,刘天佑又带着预赛的598环的骄人战绩进入个人决赛,而这一次,年轻险些让刘天佑付出惨痛代价:决赛的第一枪,刘天佑仅射出了9.3环,这对于一个世界级的大赛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颇显业余的成绩,不过也正是刘天佑身上特有的冷静,让他从第二枪开始,就一直把10环以上的成绩保持到了比赛结束,102.8环,加上预赛中的598环,刘天佑最终以超出第二名、奥运会冠军朱启南2.5环的成绩摘得个人金牌。
搜狐体育/Osports 供图他是清华大学的学生 站在人群中,刘天佑绝对是一个无法引起人们注意的人,1米70,55公斤,留着四六开的小分头,白白瘦瘦的他纯粹就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小伙子的形象。而在刘天佑的脸上,又分明写满了书生气,可以想像,放在大学里,刘天佑就是一个你身边最平常的男同学,事实上,刘天佑还真就是大学里的一名学生,而且是清华大学的学生。 在赛后接受采访时,刘天佑细声细气地回答着大家的每一个问题,有些躲闪的目光,昭示着自己有些腼腆的个性,“你在什么时候开始,就觉得这枚个人金牌非你莫属了?”记者问他,“忘记了,或者没有那么想过,只想着好好打每一枪就行了。”刘天佑的话非常简短,却又让人无法再追问,因为一切答案就在这一句当中。 他除了打靶什么都忘 采访中,刘天佑的话里出现最多的就是“我忘记了”,在刘天佑看来,这其实也是他的一大特点,“我是个很随性的人,也经常犯迷糊,忘记很多事情。”刘天佑自我评价说。不过,当自己站在靶场上,刘天佑就会变成另一个人,一个冷静而又谨小慎微的“杀手”。 谈起自己,刘天佑说,生活中自己的忘性特别大,经常是刚刚跟别人说好的事情,转眼就能忘记。“可能你今天采访我,明天再问我都说了些什么,我估计我肯定是记不清了。”刘天佑说。为此,他也“得罪”了不少同学,因为他总是放他们的“鸽子”。只是后来,同学们都知道了他的这个特点,也就没人再跟他计较,只是对于这个国内顶尖的射手,同学们会多一分小心,也多一分提醒。在学习过程中,刘天佑说他最头疼的课程是英语,因为正是因为自己的忘性太大,记单词对他简直就是一种折磨。“所以我的英语总是学不好,最夸张的一回,我7天才能背下了一个单词。” 不过,刘天佑生活中的健忘,到了靶场上就真的一扫而光,比赛中,对自己每一发成绩,刘天佑都能轻松记在脑子里,在赛后总结得失的时候,马上就能像电脑一样拿出来就说。“我觉得这就是因为我确实对射击这个运动太专心,太热爱,也可能因为我天生就对射击比较敏感吧。”刘天佑说。他的这个特点在夺得本届亚运会首金之后立刻就显现出来,“我上午资格赛第48枪和第56枪打了9环,刚才第一枪又只打了9.3环。”刘天佑一口气就把总共70枪当中的三个“重大”失误点了出来,一点犹豫和思考的过程都没有。 他想在清华圆奥运梦 再过一年,刘天佑就要从清华大学毕业了,而为了能留在清华继续自己热爱的射击项目,刘天佑说他正在考虑考清华的研究生,去实现他心中的最大梦想——参加2008年奥运会。 与去年在土耳其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男子百米金牌的胡凯一样,刘天佑也是参加了高考,在享受降分政策后进入清华的“学生运动员”。而今年已经大四的刘天佑在来到清华大学之后,在一个学习气氛和训练气氛都相当不错的环境中,更是如鱼得水。 “在清华一边学习、一边训练,气氛挺轻松的。如果自己调整得好的话,不会影响训练成绩。”刘天佑说:“国家队的业务氛围更浓一些,竞争更激烈,所以压力也要大一些,而在清华学习、训练,可以接触更多的人和事,眼界更加开阔,压力相对会小一些。” 2008年,刘天佑就将结束五年的本科学生生涯(既要训练,又要学习,清华大学为了让这些人处理好鱼与熊掌的关系,特意为他们设置了五年的学制,一旦遇到大赛,这些学生运动员可以长时间请假备战,等到大赛结束后再继续学业),而刘天佑显然更愿意在清华大学这令人留恋的氛围中等到2008年奥运会,所以,刘天佑打算报考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信报记者郭梁 三言二拍 体教结合的又一典范 体教结合,一个中国体育近年来叫得颇为响亮而且又争论频频的一个话题,一个新生事物,而这种提高体育水平的独特模式能否成功?一个月前,北理工大用冲进中甲联赛给出了证明,而在一个月之后,清华学子刘天佑又一次给出了正面的论据。 “在清华一边学习、一边训练,气氛挺轻松的。如果自己调整得好的话,不会影响训练成绩。”与队友合作夺得亚运会首枚金牌之后,清华大四学生刘天佑说。而在一个月之前,国内足坛名宿、北理工大足球队主教练金志扬也表达过类似的说法。其实说的意思大概相同,那就是校园内浓厚的学习气氛,单纯而毫无杂质的训练、比赛环境,确实可以给运动员提供一个成长的肥沃土壤。 事实也最终证明了,在这片肥沃土壤的培育下,无数中国体育界的青年才俊不断冒尖。以清华大学为例,从1994年开始探索体教结合、高校办竞技体育的道路。经过十几年的实践,现在他们在田径、射击、跳水三个项目上都达到了很高水平。以胡凯、刘青、刘天佑为代表的一批学生运动员,已经在全运会等竞技体育的主战场崭露头角。本届亚运会,他们都入选了国家队阵容,得到了在亚运赛场展现自己实力和才华的机会。 郭梁 刘天佑档案 1982年4月2日出生于四川崇州 身高:1.70米 体重:55公斤 1997年-2000年,四川省成都市塔子山体育运动学校; 2000年-2001年,四川省崇州市廖家镇中学; 2001年-2003年,北京市清华附中; 2003年至今,清华大学。 主要成绩 第四十八届世界射击锦标赛团体冠军、个人第三名; 亚洲射击锦标赛男子气步枪团体冠军;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男子气步枪60发亚军、男子小口径步枪3×40冠军; 东亚运动会男子气步枪60发冠军; 2006年广州世界杯气步枪亚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