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父母:我这娃从不说想家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03日05:59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 |||||||||
紧盯电视的李长安一字一字地轻声念着屏幕上闪现出的一行字幕,坐在一侧的妻子牛英也只是欣慰地笑笑,虽然没有任何的声张,但儿子李杰在多哈亚运男子十米气步枪团体赛中与队友协力为中国军团夺得首金,还是让他们显出了一对中年夫妇少有的激动。 2日中午,当记者赶到李杰家中时,这位奥运会银牌得主的父母早已锁定了转播频道。由于本届亚运会在赛前曾对赛程做过几次调整,无法确定儿子参赛时间的李长安只有和妻
谈起儿子,李长安说:“这娃从小就好动,不时舞个枪弄个棒呀,简直就是‘多动症’。有一次孩子的小姨带他出去玩,别的游戏不玩,他就玩那种塑料枪打气球,一打一个准。不过他在学校文化课和体育课成绩一样棒,后来我们经过慎重考虑尊重他的选择,在散打和射击中让他学了射击,选射击主要是觉得散打不是很适合小孩练,选体育也不是说他文化课学不动了,我们才让他练的。” 李杰的妈妈牛英说:“社区里有几个当时在省队的射击运动员,经他们一说考虑到孩子的全面发展,初一放暑假时,我们就给他报了当时区上办的一个射击兴趣班,虽然条件很苦,有时训练完了娃的鞋里都能倒出水,可他却一直坚持了下来,期间从来没向我们提过苦字。暑假结束,教练找到我们说,这娃练射击,有前途。虽然我们不太愿意他过多投入,但和他一谈,再和学校一沟通,我们最终还是尊重了他的选择。” “参加训练后,有一次老师外出,临时安排班长管理队员,结果一不小心伤了一名队员,大家吓得手忙脚乱,很多同学都回去叫爸妈了,李杰却叫上另外一名同学把受伤的队员送到了医院,并用自己的手表做了抵押给他的队友看病。当时已经很晚了,孩子还没回来,我出去找了一圈也没见他,晚上快十点了,才见他回来。出了这样的事情,我能看出来他的恐惧,但他什么也不说,只是把事情的经过跟我说了一遍。我就跟他说,咱们不干了行吗?可孩子说,他就知道只要自己一说苦,我就会坚决让他放弃的。”牛英女士回忆道。 “有一次和伙伴打赌比枪法,谁输了就放弃射击,回去好好学文化课,结果李杰留了下来。这孩子也争气,半天训练半天文化课学习,成绩从来没有倒退过。后来在西安市的运动会上拿了几回奖牌,学校也就不说什么了。1993年底,沈阳市来西安找苗子,他的启蒙教练朱贤强就把娃推荐给了对方,当时通知一下来要送娃走的时候,他妈好几天晚上都睡不着觉。走之前他妈一再问娃,能不走吗?娃说,自己也许只有这一次机会。我们一狠心也就放他走了。”李长安欣慰地说。 牛英说:“当时李杰还不到15岁,全家人都到火车站去送他。火车刚一开,他爸就转过头流眼泪。从那时开始,他就一直在沈阳训练,从开始在那里试训到从几十人的队伍中脱颖而出直至在奥运会上拿奖牌,十几年了,他从来没说过想家,想父母,可他每个礼拜都要定时给家里打电话。多哈亚运会出征前,他提前给我们打了电话,说为了保证训练,他就不给我们打电话了。” “虽然他不说想家,想我们,但每次通话时我都能感觉到他是想我们的。他从小一有什么情绪波动我就能感觉到。在沈阳训练时,他什么也不说,只是埋头训练,结果一下就在全国性的运动会上拿了冠军,后来就被选送到国家队了。每次代表国家参赛前我就给他说,只要尽力了,无愧于自己就行。”李长安说。 “到国家队后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还被退回来过一次,事后娃给我说,他在国家队想多练一会儿都不成。一到时间,人家就把枪收了,以后训练必须抓质量。经过一年多的训练他就又回到国家队,以后每年都能入选,也正是凭着他的这股劲他才能走到今天。我们有时候对他说,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你爸你妈已经很满足了,但对孩子来说,也许还不满足吧。”李杰的妈妈牛英说。 谈到今后的职业道路,李杰的父母说,希望儿子放下压力,争取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如果可以闲下来,2008年奥运会以后让他们抱个孙子。新华社西安12月2日体育专电张颖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