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借鉴文化理念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03日00:31 新京报 | |||||||||||||||||||
用最传统的方式点火是本届亚运会开幕式的一大亮点。只不过阿拉伯神马也差点儿出状况。
传说
和平
希望
新华社多哈电亲赴现场看完多哈亚运会开幕式后,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陈维亚向记者表示,此次开幕式的文化和谐的理念和表演当为北京奥运会所借鉴。 “文化和谐的理念给我留下了不少思考。开幕式突出表现了中国文化、日本文化、柬埔寨文化、印度文化等亚洲各地区文化和谐交融,通过表演使文化符号放大,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广场表演的特点。”陈维亚表示。 而在表现现代化的章节中使用了大量的威亚(吊钢丝)技术,第一次在体育场设立了超宽超大的LED显示墙,它绝不是简单地做背景显示,而是成为了整场表演重要的表现工具。场内设立的很多高清晰投影灯也制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 陈维亚表示,与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相比,多哈亚运会开幕式既有雅典较高的艺术品质,又比雅典具有更多的精彩看点。后者许多人看完后认为,电视上好看,但现场稍显沉闷。这次亚运会开幕式不仅电视上好看,现场气氛也非常热烈,既动用了各种高科技手段,表演上也充满“人气”,注重人的表演。 今年4月成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的陈维亚告诉记者:“我们也是抱着学习的目的而来,明天还要去开幕式现场就技术等环节做详细考察。” 最现代与最传统 本报多哈专电(特派记者孙海光)除了震撼,还是震撼。总人口只有84.4万的卡塔尔人给了全世界一个惊喜,他们在一场极具现代感的开幕式中却用最传统的方式点燃了亚运会火炬。开幕式结束后,当地电视台一直在循环播放这个极具想像力的点火仪式。 昨天晚上,雨中的哈里发体育场更像是一个故事的倾诉者,它见证了亚洲版图的渐变,也见证了一个孩童成长为男人的全过程。在全世界最大的液晶显示屏的帮助下,全场5万名观众被带进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里,故事的高潮便是圣火的点燃。 不过现场却差点儿出现意外。阿拉伯种马一直被当地人称作“神马”,当卡塔尔耐力赛马队员手持火炬骑马从体育场冲向看台时,与大屏幕上的一轮弯月配合得天衣无缝。或许是速度太快,火炬一度看上去有些被风吹灭的迹象,不仅如此,也许是雨天台阶湿滑之故,神马在迈最后几个台阶时险些滑倒。好在意外没有发生,火炬顺利点燃。不过可能是火焰惊吓了马匹,骑手刚刚点着火炬,马儿扭头就载着主人离开了。 ■巧遇 国际奥委会也不知道怎么点火 本报多哈专电(特派记者孙海光)“出乎我的想象,非常有创意。”随国际奥委会一起参加多哈亚运会开幕式的何振梁表示,卡塔尔为开幕式所做的精心准备收获了他们想要的效果。 当地时间昨晚10点半左右,记者在哈里发体育场外意外邂逅何振梁,他对刚刚结束的开幕式赞不绝口。 “非常有阿拉伯民族特色,而整个点火仪式则是其中最精彩的一个环节。”何振梁在谈到开幕式时表示国际奥委会在开幕式前也不清楚具体的点火方式,“这种事情当然越少人知道越有神秘感。”何振梁笑笑说。 ■光说不恋 安全第一 早上7点半开始赶往鲁塞尔射击场采访中国代表团首金,在组委会给媒体发放的地图中显示,从主新闻中心过去需要58分钟的时间。由于大部分参加开幕式的记者都是在凌晨才回到酒店,在去射击场的途中补觉是个明智的选择,沿途广袤的戈壁滩提不起大家的兴趣。不过醒来后才发现,多哈之行最严格的一次安检正在等着自己。 手表、项链、相机、就连小小的读卡器,充电电池都在检查之列。几十人如此一番下来,耗时不短,这也让一群等着采访首金的记者开起了玩笑,“是怕我们带枪进去打靶吗?”等一群人陆续从白色帐篷走出来后惊讶地发现,卡塔尔人自家的大巴车也在安检之列,一名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媒体班车的底座。来多哈有段时间,这样的检查还是头遭碰上。 开幕式当晚在未检票的情况下就轻松进了开幕式现场后我告诉自己,多哈的安保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严格。抵达多哈第2天,跑去阿斯拜尔体育城,偌大的体育场工作人员不多,只要胸前挂上亚运会的证件,几乎可以随便出入体育场的任何地方。比赛还未开始,体育场外的志愿者也是零散地躲在阴凉处晒太阳小憩一会儿,睡醒的时候他们很乐意拉过往的记者聊聊天。在他们看来,这更像是一场聚会。 不过一切并不像看上去的那样轻松,由于地处中东,相对安全的卡塔尔也为本届亚运会做了精心准备。他们花在安保方面的费用一度逼近3亿美元,这甚至比2年前雅典奥运会的2.6亿美元安保费用还要高。开赛后第一天,安保骤然升级。卡塔尔人说过,他们要举办一届最出色的亚运会,安保也一样。 本报特派记者孙海光发自多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