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其他栏目> 正文 
花腰傣舞动健身时尚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10:07 云南日报

  

花腰傣舞动健身时尚

  街头跳起健身操

  

花腰傣舞动健身时尚

  傣族大妈也欢乐

  每当太阳初升或是夜幕降临之际,美丽的服饰、袅娜的身姿、欢快的节奏构成了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7个晨晚练点别具特色的一景。在这里,群众会自发聚集到一块,以新颖的舞姿,舞动出花腰傣健身新时尚。

  山中自有百花香

  2003年,新平县为了配合晨晚练点建设,结合自己民族自治县的特点,请县文化馆的两位老师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编出了两套简单易学的民族健身操。其中一套是彝族健身操,另一套就是花腰傣健身操。这两套健身操各有特点,彝族健身操以烟盒舞为主,主要活动下肢,而花腰傣健身操的动作则取自花腰傣妇女平时的生活,比如捉黄鳝、插秧、砍甘蔗、织布、泼水等等,动作以上肢运动为主,平时大家都是两套操结合来做。

  这两套健身操出台后,马上就由县体育局在新平的7个晨晚练点进行了培训推广,每个点上指定了一位具有国家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的负责人,并且每个晨晚练点配备了价值3000元的录音机、磁带等必要设备。很快,大部分参加锻炼的老年人都学会了,更重要的是,很多老年人因为跳民族健身操找到了乐趣,更得到了健康。桂山二小的退休教师王琼珍今年59岁,以前她经常腰腿疼,还时常生病。自从参加健身锻炼后,王老师不仅身体好了,浑身也不觉得疼了。本来在外地工作的儿子要接她去住,但是由于舍不得新平一起跳健身舞的这些老伙伴们,王老师决定留在新平女儿家。王老师说,每天能够来跳健身操,就是自己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有了这些晨晚练点的带动,新平县的群众健身活动才开展得有声有色,除了普及两套民族健身操之外,县城各处还经常可以见到健身秧歌、地掷球、羽毛球、陀螺、登山等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

  花腰傣飞出哀牢山

  今年9月17日,在天津举行的全国第二届四进社区优秀体育健身项目展演中,一群来自云南的花腰傣大妈们受到关注。她们艳丽的民族服饰引人惊艳,她们表演的花腰傣健身操更是让人们大开眼界。这些大妈就是来自新平县的五桂社区。

  新平是我国著名的花腰傣之乡。据统计,全世界32万花腰傣中,居住在新平的就有13万人之多,大约占了1/4。这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平县和花腰傣也逐渐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了解,大力宣传花腰傣成为新平全县上下的一个共识。

  接到全国展演任务时,县体育局局长陈荣富找到了分管体育的县领导汇报此事,没想到马上得到答复:只要是宣传花腰傣,全力支持。为此,县政府专门批了4万元专款,组建了一支15人的参赛队伍,由副县长朱建华亲自带队前往天津。到达天津后,其他省区的展演队伍听说花腰傣大妈们是坐着飞机来的,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其他队伍还没有这样的待遇。

  花腰傣的服装以亮丽华贵而出名,除了缠腰、盘头、裙子、围裙、外衣、绑腿之外,还有大量的绣花图案和银饰点缀在胸前、腰间。一套上好的花腰傣服饰不仅价格昂贵到8000多元,而且穿着起来十分麻烦,穿好一套服装大约需要40到60分钟。为了配合这次演出,展演队对服装进行了简化,原先要一层层穿的两层围裙、三层裙子全部被打在一起,穿着时只要一套上就完成了。这样,经过简化后的服装,大妈们临场换装只要6分多钟就可以全部穿好。

  到达天津后,身着艳丽服饰的大妈们刚刚从宾馆里出来,就让满大街的行人十分惊讶和好奇。由于原先的健身操时间长达5分30秒,组委会要求适当缩短,为此大妈们又进行了紧张的“赛前”排练,重新编排了队形,增加了一些富有观赏性的花腰傣舞蹈和表演动作。9月19日晚,天津市银河广场人声鼎沸,全国第二届四进社区优秀体育健身项目展演开始。其间,来自新平花腰傣健身操队的大妈们以靓丽的姿态登台亮相,马上赢得了上万名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后,其他省区的演员纷纷在后台追着跟大妈们合影留念。

  花开源自沃土

  在新平,全民健身已经犹如一座百花绽放的大花园,而花腰傣健身操其实只是其中的一朵美丽小花。陈荣富告诉我们,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全民健身的观念在新平已经深入人心。据统计,截至2004年末,新平县经常性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已经达到l28000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5%。目前新平县体育设施基本齐备,拥有花2500万元新建的篮球馆一个,还有一块标准田径场、3块室外篮球场,以及正在兴建的、可以承办全国比赛的标准室外游泳池。

  其实,新平县全民健身的蓬勃开展,都与这个县历届领导的体育意识和服务意识分不开。当时新平县7个健身晨晚练点挂牌时,副县长亲自到现场颁发了牌匾。而最为新平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在新平郊区的一条山间小路。这条由碎石铺成层层台阶的山路,从山脚一直蜿蜒到山上的龙泉寺。由于当地居民近年来经常从这条山路上爬山,县政府去年专门拨款30万元把它修好,供群众登山使用,现在新平县的老百姓都亲切地把这条路叫做“登山路”。

  本报记者 谢黎明/文中国体育报记者 许珂/摄(春城晚报)

  12年联赛数据一网打尽 改变你看中国足球的方式


爱问(iAsk.com)

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