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中国亚运分析:"菜鸟"出阵藏深谋 人在多哈剑指北京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09:00 东方网-文汇报

  金牌第一没有悬念

  自1986年汉城亚运会以一枚金牌险胜东道主韩国后,中国军团在亚运会上的金牌数便一直以大比数领先。即便上届釜山亚运会韩国占据东道主优势,但金牌数仍被中国代表团以150比96的绝对优势压倒,本届多哈亚运会的金牌霸主之争依然没有任何悬念可言,中国代表团将铁定连续7届占据亚运会金牌榜榜首。

  中国代表团本次派出647名运动员参加37个大项、362个小项的比赛,除了在摔跤、高尔夫及部分球类等少数项目,中国代表团的夺金点多得难以计数。中国选手夺金在亚运会上几乎成不了新闻,倒是上届釜山发挥严重失常的乒乓、羽毛球等传统强势项目能否取回应有的垄断地位等这样的另类话题,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

  而韩国和日本最终谁能当上老二,也将是本届亚运会的看点之一。韩国对亚运会极为重视,这次共派出655名选手出征,人数甚至多于中国代表团,参加大项同样为37个。为了刺激运动员夺取好成绩,韩国方面各出奇招,男足、棒球等国内非常重视的项目都提出,一旦队伍摘金,队员可以免除兵役,以刺激选手的夺冠欲望。但也许老天不会总遂人愿,在棒球第2轮比赛中,派出全明星阵容出战的韩国队以2比4不敌中国台北队,冠军希望已大打折扣。

  比起韩国代表团力争第二的雄心壮志,日本则显得平静很多,他们并未提出具体的名次目标,而只是表示将争取金牌数超过50枚,并将多哈亚运定位为2008年奥运会的练兵场,对亚运金牌获得者不设任何官方物质奖励。据韩国方面分析,日本有争夺60金的实力,与韩国差距不大,这场亚洲第二的争夺或许将持续到大赛最后一刻才见分晓。

  菜鸟出阵勿需异化

  出征多哈前,中国代表团团部高层多次公开强调,这次在一些奥运项目上选派部分年轻运动员参赛,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为2008年奥运会锻炼年轻选手,加快新人的培养;二是个别尖子队员今年参加国际大赛的状态较好,需要适当地休整。官方数据表明,在647名中国选手中,有167人参加了雅典奥运会,176人参加了上届釜山亚运会,而有413名选手是第一次参加大型国际赛事,占总人数的63.8%。

  “菜鸟出阵”被炒成了中国代表团的一大话题。但总局宣传司司长张海峰的一番话却颇令人回味,升旗仪式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张海峰表示,“大家不应该把眼光过于集中在年轻选手这个话题上,其实上届亚运会时我们第一次参加大型国际赛事的新人达到70%,甚至比这次的比例还要高。”的确,历年来,举办时间位于两届奥运会中间、全运会之后一年的亚运会,都是各运动队调整的最好时机:一方面,全运会后为地方母队作出最后一次贡献的不少老将纷纷选择退役,为新人腾出位置;另一方面,各队必须要为2年后的奥运会做准备,让新人积累必要的大赛经验。

  “菜鸟出阵”这个话题不该被异化,这只是出征亚运的正常战略部署。就如同代表团团长刘鹏强调的一样,“年轻不代表水平低,我们的年轻选手一样经过了艰苦训练,经过了严格的选拔。”

  真正目标北京奥运

  也许可以提前预言,本届亚运会,中国队在如田径、游泳、水上运动等以时间或距离为客观衡量标准的竞技项目上不会取得多少令世界瞩目的优异成绩。如为国人所关注的刘翔,他的参赛目标只是打破13秒27的赛会纪录,这一成绩在今年只能名列第63位,可见“翔飞人”并不会为亚运调整出最佳状态。

  在中国代表团出征动员大会上,代表团团长刘鹏曾表示,“中国体育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备战北京2008年奥运会,亚运会是2008年奥运会周期备战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但不是这个周期的终极目标。各参赛队既要完成好亚运会的参赛任务,同时要保持今年冬训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要把本届亚运会作为今年冬训的一次重要测验和实战模拟比赛,不能因为亚运会而影响冬训的整体计划。”在出征前的亚运新闻通气会上,包括冯树勇、刘凤岩等多个运动中心主任也再三强调,队伍不会为亚运会打乱冬训节奏,而张怡宁等明星不出征多哈的理由,除了近期比赛过多需要休整外,还有重要的一条:留出足够的冬训时间以进行体能储备等系统化训练。

  目前正处中国各运动队的冬训期,显然这并非出成绩的时间,而亚运会对于中国选手而言,是一次不错的“以赛代练”的机会,是一次累积大赛经验的机会。但对于人在多哈却心系北京的中国代表团各成员,显然为这次比赛而打乱系统训练节奏看成是得不偿失。也许一些运动队的成绩会出现小幅回跌,但这是正常现象,尽管多哈亚运被称之为2008年的练兵场,但多哈的成绩与2年后的奥运成绩并不能划等号。多哈亚运,只是一次寻常的练兵。

  本报特派记者沈雷王彦

  (本报多哈12月1日专电)


【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480,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