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哈感触中国元素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10:13 河北日报 | |||||||||
距离多哈第十五届亚运会开幕只有1天时间了。两天来,记者穿梭于驻地赛场,掠过多哈街头,美丽的阿拉伯风情城市景观,随处可见的巨幅亚运海报和热情的东道主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最让记者怦然心动的,还是多哈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不时撩拨起一种温暖的情怀。 汉语服务成亮点
在亚运会主新闻中心内,汉语服务成为一大亮点。主新闻中心分为平面媒体和国际广播中心两个区域,担负着接待2200多名平面媒体记者和4000多名广播电视工作者的重任。而在这6000多人当中,来自国内媒体的记者就有近900人,再加上其他国家和地区能够讲汉语的记者,汉语交流自然成了这里的新风景。 在来新闻中心的第一天,记者就是在一位讲汉语的志愿者的帮助下成功调试好网络的。在这里的服务处,有一批来自中国的志愿者在多哈亚运会期间提供汉语服务。中国记者遇到问题,来到服务处便能得到母语的解答。而其他工作人员也都能说一些简单的汉语问候语,比如:“你好!”、“很高兴见到你!”等等。 纪念品中国制造 亚运会大幕尚未开启,有关亚运会的商品已提前占领了当地市场。在这些商品中,随处可见“中国制造(madeinChina)”。从纺织品、玩具、大客车、食品再到IT产品、通讯器材等,中国产品渗透在各个领域。 在主新闻中心的亚运会纪念品专卖店中,记者拿起一件黄色的圆领纪念T恤,标签上赫然印着“madeinChina”的字样。再看看其他商品的标签,绝大部分也都是“中国制造”。 多哈亚运会的吉祥物是一只名为“奥利”的卡塔尔羚羊,以它为主题的毛绒玩具是专卖店中的主打商品,而这些可爱的羚羊也都是“中国制造”。由于价格便宜、做工精美,中国生产的纪念章和钥匙链也备受青睐。“我知道这里的商品大都是中国生产的,这很正常,因为在我们国家也是这样的,这些商品的质量都很好。”专卖店中来自菲律宾的女售货员笑着说。 中国大巴很舒适 在多哈国际机场外和主新闻中心的正门外,组委会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车辆。在这些车辆中,除了来自德国的车辆外,就是来自中国江苏的金龙大巴,而且这些大巴在亚运会期间担负着主要的接送任务。 卡塔尔比较富有,在多哈市区几乎家家都有私车,所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并不发达,公交车难觅踪影,出租车也只有200多辆。为了保证亚运会的顺利进行,组委会特意购置了相当数量的大巴以保障交通。据了解,每天有500余辆金龙大巴在赛场、亚运村、媒体中心等主要场所之间穿梭。乘坐中国生产的舒适大巴采访亚运会,记者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为中国队加油 “大工地”是中国记者对多哈的比喻,在多哈市区,随处可见施工中的建筑工地,而在这些建筑工地中干活的工人大多来自印度、中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 在主新闻中心东面的一个建筑工地,记者偶然碰到了一位来自四川成都的工人。他叫邓长寿,今年36岁,是一位电焊工人。经过简单的交谈,得知他们正在建设的是一家电视新闻机构的办公楼。在这个工地上有50多名中国工人,来自四川、湖北、河北和河南等地。邓长寿已经出来工作两年多了,在外工作非常辛苦,但忙起来也顾不上想太多。不过,在亚运会期间邓长寿的心情非常愉快,不仅能他乡遇故知,还能有20天的假期。当记者问他如何打发这些假日时,邓长寿高兴地说:“当然是到赛场为中国队加油了!” □本报特派记者 耿辉 [发自多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