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师杯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09:37 新京报 | |||||||||||||||||||||||||
这是网坛的一次盛宴,同时也是各商家打造自己品牌知名度的良机。
即便是布莱恩兄弟的演唱会,赞助他们的商家也不忘借机推广自己。 谈及让大师杯回到欧洲,ATP称伦敦对此很有意向,其中就提到了赞助商的问题,因为当地赞助商对此表示支持。其实,一项成功的赛事,依靠赞助商的收入一般在50%左右,而目前上海大师杯的比例则是70%(主要是门票收入还未上来),组委会坦言尚未到盈利之时。此外,国内的诸多商家也开始考虑利用大师杯打造自己的知名度,甚至促成了第一届中国体育赞助峰会———利用大师杯赚钱,是迟早的事儿而已。 ■变化·场地 帮忙缩小和费德勒的差距 “今年的场地好多了,最主要是减少了球员受伤的几率。”纳达尔去年退出比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球速过快的场地对他的移动非常不利。 今年大师杯的场地材质来自同一个品牌,但今年的地板与去年有所不同,去年的工艺是在水泥地上直接铺上塑胶地毯,而今年首先铺一层高密度木板,在实木上再涂上7层进口丙烯酸涂料,仅刷涂料就需要一周。这种地板的摩擦力相对比较大,近来国际网球比赛室内硬地也经常采用———事实上,今年大师杯的场地属于室内硬地,而不是去年的室内地毯。 “这是一个相当公平的场地,你知道它适应各种打法,你可以打底线,也可以上网。世界前8的球员都有不同的打法,所以要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是很难的。”内斯特表示。 不过,卫冕冠军纳尔班迪安是今年惟一对场地提出异议的球员,在半决赛输给布莱克后,阿根廷人表示今年的场地让球的弹跳变得更好,球速更慢。其实木板上涂上涂料,球速会稍慢一些,弹跳略高,特点则趋向中性化,大师杯球场专家史密斯先生说:“新场地对费德勒没什么影响,但却可以帮助其他球员缩小与费德勒之间的差距。”除了场地,如果还要给大师杯赛找点新意的话,那只能是鹰眼技术的引进了。鹰眼的使用被认为是网球运动三十多年来最重大的变革,一个赛季的试用后已经被广泛接受了,今年则是首次进入大师杯赛场。 不过并不是每场比赛都会“麻烦”鹰眼,上周六晚上纳达尔对阵费德勒时,两人都没有使用鹰眼。费德勒是一直反对鹰眼进入赛场的球员,不过纳达尔赛后也表示自己没有那么多球需要使用鹰眼,而且鹰眼本身也做不到100%准确。 官方 挣钱了?那是吹牛 大师杯今年的申办费用为830万美元,最高时要递增到920万美元,加之每届赛事400多万美元的赛事奖金以及各项开支,即便是头脑精明的上海人,想要在短时间内赢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赢利谈不上,谁说上海大师杯挣钱了?那是吹牛。”谈到上海大师杯的运营情况时,姜澜笑着表示,“从现在的情况看大师杯不可能盈利,从2002和2005年,只能讲是持平,略有盈余。”记者从组委会一内部人士了解到,大师杯的市场商业化已达80%左右,这一数字足可以让他们应对各种变化,保障大师杯的顺利进行。不过,姜澜却对这一说法有些异议,“政府不可能给一项赛事投钱,政府最多是从税收等方面对大师杯给予优惠政策。”据姜澜介绍,大师杯一年给上海市政府所创造的税收在2000万元左右。 本届大师杯有1个主赞助商、1个创始赞助商和13个赞助商。在国外的大型比赛中,赞助商的收入一般在50%左右,这也被看作是一项顶级赛事是否成功的标准。据有关方面统计,上海大师杯目前的赞助商收入已超过了70%.“这其实是大家对这项赛事的一个认可度,走进球场你们会发现,赞助商一年比一年多了。”姜澜表示。 不过赞助费用占所收入的比例越高,也反映出该赛事在门票及其他方面的收入相对少一些。细心的球迷可以发现,今年大师杯官方纪念品要比去年的品种和质量高很多。“之前官方纪念品都是我们自己做,但后来发现自己不擅长的东西真的没办法做得很好,今年就将开发和生产权给了K.Swiss,效果要好得多。”姜澜告诉记者。 事实上,大师杯不缺赞助商,今年5月,大师杯的12家主要赞助商全部续约至2008年。作为吸引10万人次观众到现场、同时在世界范围内拥有8000万电视观众的顶级网球赛事,大师杯提供给赞助商的媒体价值高达1.7亿元。根据ATP最新提供的第三方报告,像奔驰汽车、雷达手表、喜力啤酒、瑞安房地产等主要赞助商,在2005年赞助大师杯,仅电视转播一项所获得的媒体价值即为其赞助金额的10-13倍。以喜力啤酒为例,2005年在中国市场的同期销售额获得了15%的增长。 像大师杯这样的国际顶级赛事,电视转播权是一个收入大头。不过从上海大师杯来看,这一点还不能充分市场化,目前上海自己所拥有的也只是大中国区的版权。而ATP是大师杯的推广商和商业合作伙伴,上海很难从他们手中拿到完全的电视转播权。这一切都因大师杯的特殊地位而决定的,这是全球的一个大Party,而不属于一个城市所有。从2001年悉尼大师杯赛开始,ATP国际区总裁德拉维特便一直兼任大师杯赛事总监,很多商业开发权都归ATP所有,这也是上海迫切需要一站完全属于自己的赛事的重要原因。 商家 本土也得考虑赢利 11月16日下午,大师杯组委会联合ATP等众多单位,组织了第一届中国体育赞助峰会,主题便是实现赞助的全部价值。 上海巴士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力群在会上表示,大师杯孕育的商机无限,“任何企业如果想和这8个球员签约都有可能,都有代言的机会。”———这句话引来全场善意的笑声。 在很多人看来,费德勒、纳达尔、ATP甚至是上海大师杯都是遥不可及,而这也正是体育赞助的误区。“我们去年很成功的一点就是促成李宁和ATP的联姻,这种合作的效果立竿见影,今年他们的销售提高了30%左右。 还有达维登科,听说现在已经和李宁签约了。“王力群表示。而在17日晚纳达尔与达维登科的小组比赛时,俄罗斯人已经穿上了李宁的衣服,”我喜欢中国的一切,为什么不可以穿中国的衣服呢? 李宁或许在国外的影响力还不够大,可在中国确实人人知道。“国际网坛不放过上海这个市场,上海人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宣传和发展自己的良机。大师杯期间,今年刚成为主要赞助商的建设银行瞄准机会,推出了首张与运动结合的大师杯信用卡。”你想想这样一项大赛事会引发多少产业链,交通、餐饮、媒介、广告、印刷等等。只要这项赛事不成为上海经济的包袱,不成为巴士集团的亏损点就行了。“从事外宣工作多年的姜澜有着自己深刻的体会,”现在有了姚明,大家都知道了上海;有了大师杯赛和F1,上海的国际知名度更大了,谁都想来上海看看。“负责承办该项赛事的上海巴士集团虽然是国有企业,但不挣钱的买卖也不会做———正如姜澜所说,大师杯会挣钱的,但不是现在。事实上,上海乃至中国的形象都通过大师杯得到了提升。 11月11日下午,大师杯在浦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开幕仪式,门外便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厦。当天上海的天气有些阴,似乎要下雨,但当世界男子网坛最顶级的26名球员依次从你身边微笑着走过时,怎样的天气都不该成为扰乱好心情的理由。 开幕式当天,组委会费尽心思为球员准备了精美礼品,除了已经送出的琉璃龙盘和麒麟外,双打球员每人还收到了一只青铜鼎,上面刻着每个人的名字。至于送给单打球员的礼品,组委会则更是动足脑筋,“不送金不送银,送最土的。”———用沪上漫画大师徐克仁(阿仁)的漫画设计,配上无锡惠山泥人的传统工艺,再加上精美的装裱,一件极富中国特色的礼品栩栩而生。 “看得出,上海在准备这份礼物时花了很多时间,我很喜欢。”布莱克在开幕式上拿到这份礼物便爱不释手。 后大师杯时代 毫无疑问,这是大师杯赛事举办以来最精彩的一届:世界前8无一缺席,每场比赛都堪比大满贯决赛,尤其是继巴黎和伦敦之后,费德勒和纳达尔的天王对决又在上海让球迷过了把瘾。不过,在大师杯举办的如火如荼之际,同时传来的消息却是:2009年大师杯要重回欧洲,上海正在全力申办一项仅次于大满贯级别的男女同期赛。 于是,来不及总结几年来的得失,来不及憧憬未来两年的精彩,后大师杯时代已经提前映入我们的眼帘。
当男子网坛世界排名前八的选手悉数到场时,最精彩的一次大师杯终于在上海上演了。
世界排名前两位的费德勒和纳达尔拥有的球迷也势均力敌,他俩的巅峰对决堪称本次大师杯成功的标志。 ■变化·称谓 从Federer到Roger 负责赛事新闻中心工作的魏海潮,在谈到近3届大师杯的变化时只举了一个例子,“最开始时,我们记者提问都是这样开头,‘Hi,Federer’,现在则都是‘Hi,Roger’———变化就是这么快。”29岁的忻晶是地道的上海网球人,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却从事着多项与网球相关的职业:网球教练、网球评论员和网球记者等。 在大师杯期间,忻晶每天早上6时起床,准时赶到闵行区春申路附近的一处高档小区,教两个学生打球;中午,他会早早地赶到旗忠网球中心,在那里准备一些相关资料,这时他的身份则是五星体育广播的解说评论员。 “从1997年的喜力公开赛开始,一直到2002年的大师杯和这两年的大师杯,我从来都不是以一个纯粹的球迷身份出现。”在忻晶看来,上海是一个非常适合网球发展的城市,“黄浦江浸润的上海人天生有一种小资、时尚的感觉,这与网球的感觉很贴近。”“可能上海没有北京、成都甚至广州那样优秀的业余球员,出不了什么成绩,但论普及和发展,上海在全国绝对名列前茅。”忻晶的话代表了不少上海网球爱好者的看法,从1997年喜力公开赛到现在的大师杯总决赛,上海人用10年时间打造了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网球城市。 很多像忻晶这样的上海人,都是从喜力公开赛开始真正意义上接触职业网球。而在上海有了大师杯后,一直充当“拓荒者”角色的喜力公开赛,已经远走越南胡志明市,但赛事所有权仍属于上海。在全球没有一个城市一年举办两届网球大赛的情况下,喜力公开赛似乎离上海越来越远,大师杯乃至2009年后的男女同期赛才是上海网球的名片。 上海 需要“自己的孩子” “我们还在考虑2009年之后大师杯的去向,不过2008年在上海举办没有任何问题。我想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内,我们会与包括上海在内的各方面进行沟通,一起商议2009年的大师杯该何去何从。”大师杯赛事总监德拉维特这样表示,“从1997年的喜力公开赛,到2002年大师杯,还有去年和今年的赛事,我们和上海的合作非常好,我们期待和上海进行更深入的合作。”不过,德拉维特并不否认大师杯很可能在2008年后离开上海,但拿什么填补大师杯离开后的空缺,才是ATP现在该认真考虑的问题。ATP绝对不会轻易放弃上海近10年培育起来的市场,在11月16日举行的首届体育赞助峰会上,王力群说上海的网球场已经达1900个,而培育起来的网球群体(以年轻人和中高收入的人群为主),更是异常贴合赞助商对网球的市场定位。 今年9月,大师杯推广公司新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曾联手上海体育学院赛事研究中心、上海市网球协会做了一份针对上海网球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网球人口数量从1997年不到1万人激增到目前的54.5万人(限每周至少打一次网球的人口),约占上海总人口的4%,而这个数量还在以每年12-15%的速度提升。 这潜力巨大的市场,ATP显然不想放弃,上海也不肯放弃。谈到近来炒得沸沸扬扬的“2009年大师杯回到欧洲”,大师杯组委会秘书长姜澜笑称这个媒体最了解。“这个问题只有一句话,在2009年上海得到一站男女同期赛事的前提下,大师杯会回到欧洲。”姜澜坚定地表示,上海的目的很明确,大师杯并不是惟一目标,最终目标是一站近乎于大满贯级别的超一级男女同期赛事。 上海方面从去年就开始表态,力争在2008年后争取到一项大师系列赛,但和存在很大经济问题的汉堡和印第安维尔斯谈判时,却发现想买来一站赛事难度不小。“当时印第安维尔斯开价6000万美元,后来谈不下去了,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想谈价格的问题,从州长到他们的市长、甚至桑普拉斯,都出面筹资留住这项赛事。 当地政府也出面阻扰,当然是善意的阻扰,他们把赛事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这个我们也能理解。“姜澜表示。 正因这样,上海在今年3月(2008年大师杯优先续约权行使最后时间)与ATP续约;而在得知ATP和WTA将在2009年进行赛事改革后,上海便有了两手准备,2009年大师杯的优先续约权也不着急使用了。上海的想法很明确:花巨资修建的旗忠网球中心,总不能搞4年大师杯赛就完成使命。“上海只是获得了大师杯5年的承办权,但这终究不是一项属于自己的赛事;而同期赛就不一样了,只要我们拿下来了,那就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商务开发将由我们自己主管,只要我们办得好,以后这个赛事是可以升值的。那样,我们可以把它办下去,也可以转手卖出去或是租出去,那可就是一本万利了。”新新体育副总经理杨亦斌告诉记者。 ATP 亚洲赛事首选上海 上海方面这样考虑,ATP也不会熟视无睹,首席执行官维利尔斯就表示:“把大师杯放在上海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我们的中国伙伴在推广大师杯和推广网球运动方面,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效。但为了能把中国网球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规模更大的大师系列赛对上海来说,应该是个更好的选择。”其实,促成ATP下决心将大师杯带回欧洲的因素有三:其一,去年大师杯上,史无前例的有5名球员退赛;其二,月初的巴黎大师赛上,世界前6的球员中只有达维登科出席;其三,连续落户上海4年的大师杯,在转播时间上对欧洲和美洲球迷十分不利,让他们意识到必须对现有赛制加以改革。 在ATP和WTA的赛事改革计划里,2009年将对大部分赛事进行整合,传统的大师系列赛和WTA一级赛将不复存在,现有9站大师系列赛缩至8站,其中就有4站男女同期赛事(美国两站、欧洲一站、亚洲一站),96位的签位仅次于大满贯赛事。 “因为男女同期赛,参加球员会更多,比赛时间也会很长,对球迷对赞助商都有更大空间。”姜澜表示,这样的赛事也可以吸纳中国金花的参与,在外卡等方面给中国网球更大支持。在相继收购汉堡和印第安维尔斯大师赛被拒后,选择这样的一站超一级赛事未尝不是个好的选择。 不仅是ATP,上海日趋成熟的网球市场也吸引着WTA的注意力,WTA主席拉里·斯科特就主动表示希望上海申请该项赛事,而且在申办中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在申办程序上,上海先是表现出了这方面的愿望,然后ATP和WTA也对上海方面有意向,双方接下来便可以坐下来谈谈细节方面的问题。 不过,这样一项仅次于大满贯级别的赛事申办费远超大师杯。如果上海明年3月前申办成功,申办费用大约在5000万美元以上;一旦申请不成功,上海将会行使大师杯赛续约权,届时2009年大师杯赛仍将留在上海。 “我现在没法说具体时间,大家还在继续谈。不过我可以说一句,不会让广大球迷失望。”姜澜笑着说。 也难怪上海不着急续约大师杯,因为ATP在申办上站在了上海这边,德拉维特丝毫不掩饰对上海的期待,“现在有几个城市在和上海一起申请2009年在亚洲的那站新赛事,不过从我们的角度出发,上海肯定是首选。 如果上海申办成功的话,那将与现在的大师杯完全不同,ATP和WTA都不会将那项赛事收回,那将成为上海自己的赛事,更有利于上海乃至中国网球的发展。“话是这么说,不过德拉维特也表示现在尚无定论,一切都还在申请之中。而谈及2007年3月大师杯优先续约权的最后期限,德拉维特的表态与姜澜一样,”这个时间是有弹性的,只要大家谈好了,时间不是问题。“而ATP之所以尽力想帮上海留住一站超级系列赛的原因,除了看好上海的网球市场外,另外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大师杯已离开欧洲7年,是时候回家了,”我们希望大师杯能在2009年回到欧洲,而伦敦是首选。“ 票房困境 大师杯在休斯敦和悉尼时上座率都在100%甚至以上,但在上海迟迟达不到这个高度,今年最火的比赛当属费德勒在半决赛中对阵纳达尔,只有这场的观众近乎满座。为什么顶级赛事吸引不来顶级的球迷?毕竟,上亿资金打造的旗忠网球中心,不是仅供球员用来比赛的。
上海的上座率的确不能和悉尼或者休斯敦相比,看看决赛现场的观众人数就知道了(上);而在费德勒签名时,我们也能发现他的球迷真不少(下)。 “退赛”导致球迷观望 今年大师杯在门票上也采取了一项新技术,一块方形芯片可以随时记录持票人的出入情况。为了配合这套高科技门票,观众入口处也设置了门禁系统,安装有通道控制机:当观众手持赛票进入赛场时,不用再人工检票,而是通过类似的安全检查门就可以了。 “这里计算的是纯人头,不像美网那样进出一次都算入场数,所以有段时间我一直纳闷,美网的观众为什么每年都在50万左右,原来是这样计算出来的。”姜澜笑着表示,如果那样计算,大师杯的观众人次也会轻松突破20万。 ATP已经着力改革双打赛制,但大师杯上双打的吸引力仍远远不够,上座率也就3成左右,能凭照片认出所有16名双打球员的球迷更是屈指可数。“不光是双打,我们在赛前的票房销售都有些不理想。去年几位大师的退赛让很多球迷都持观望态度,大家都担心花了钱却看不到精彩的比赛。”不过姜澜表示,开赛后票房销售情况倒是出乎了他们的预期。 14日晚,费德勒和罗迪克的大满贯决赛级对决吸引了众多球迷,据当天组委会统计,进场球迷约为1万2千人,仅设在球场外的临时售票点就进账8万元。 “从现在这个情况看,今年的票房收入跟去年差不多,会在2500万左右,当然这没有包括包厢的收入。”姜澜告诉记者,不过他也承认这只是票面收入,实际进账会比去年少一些。由于组委会承诺凭借去年的票根今年可以打6折,这也让上海原计划中的每年票房翻升一下的计划落空。 不过,即便没有6折票的出现,上海在票房上的收入也不会像悉尼、休斯敦那样收获颇丰。用组委会一负责人的话来说便是“高价买进,平价卖出”,即大师杯的申办费相当高,但票价仍是根据国内的生活水平来定的。本届大师杯套票的价格仍是4800、3000和2200三个档次,学生票则推出了100元/天的优惠政策。 “大师杯的门票体现不出它的价值。”这个问题让组委会发现在中国办高水平的网球赛事,还需要更多时间。为了筹办好大师杯,姜澜曾赴四大满贯取经,一票难求的温网更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温网不需要广告,门票收入就够了,票价高得都不好意思再高了。即便这样,大家都是搭着帐篷去排队购票,乐此不疲。”姜澜笑着说,“英国有个球迷协会,温网的一部分球票可以通过他们发放,基本上每个人要等五六年才能轮上一张温网球票。”对很多球迷来说,价格不菲的门票是阻碍到现场看球的因素之一,而过于偏僻的球场位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你没有私家车,那只能选择组委会提供的免费巴士。好在大师杯承办方是上海巴士集团,在这点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个问题没办法彻底解决,只能尽可能地提供便利。”姜澜表示,“我也知道这个问题有些困扰球迷,很多人在晚上看完第一场球后不得不提前离开。现在也只能这样,增加专线,但三四十分钟的车程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变化·球员 天天大满贯决赛 上周五,大师杯替补队员安西奇和伯蒂奇相继离开,意味着本届大师杯的所有队员“安全”坚持到最后,这对上海和大师杯都是个好消息,尤其是在去年5名队员相继退赛的前提下。 “如果要说今年和去年的最大不同,那就是我肯定参赛。”纳达尔开幕式当天表示,而首次参赛的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与费德勒所贡献的那场超级半决赛更是大师杯的一个经典,堪比决赛的对决让能容纳1.5万名观众的旗忠网球中心座无虚席。 “赛事的核心还是比赛,没有精彩的比赛,你把场外的一切做得比节日还节日,也没有观众买账的。”姜澜表示。 不过,当本年度最好的8名球员都能在这里比赛时,几乎每场都比称大满贯决赛。而大师杯双打几乎每场都打满3盘,尽管观众不多,但过程依旧精彩———周六半决赛佩斯/达姆对阵比约克曼/米尔尼一役便打满3盘抢7,耗时3小时20分钟。记者前方有一对中年夫妇,两人一直在模仿佩斯和达姆之间的庆祝动作,观众席无法“撞胸”,两人便轻轻击掌相庆,局间休息时则会站起来,随着现场音乐一起摇摆。对很多来看球的观众来说,大师杯赛其实就是个节日。 “在这里,我看到的都是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大家都是喜欢网球才来这里的。”一名球迷说。 A28-A30版采写本报特派上海记者孙海光 摄影本报特派上海记者吴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