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安全值得关注——水上救生任重道远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11:29 中国体育报 | |||||||||
当前游泳越来越受到群众的青睐,但是去游泳馆游泳的人会首先留意到旁边是否有救生员吗?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是否定的。目前,随着游泳人数不断上升,安全隐患的增多,溺水事故不断增加,对救生拯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过,日前记者在采访第八届全国救生锦标赛中感到,刚起步的中国水上救生事业发展依旧任重道远。 刚起步发展较快
一般情况下,救生项目分为静水救生和海浪救生两种,主要是在游泳场馆内和人工开辟的自然水域游泳场所进行救护、拯溺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救生的工作,中国救生协会于去年1月6日成立。协会划分了救生员的等级:初级救生员、中级救生员、高级救生员、高级救生考官、国家救生员等。 据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社会活动部主任金志介绍,我国救生事业刚刚起步,一直在不断发展。目前我国经过中国救生协会培训获得证书的各等级救生员人数近3万人。除了中国救生委员会发展成独立的协会外,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国20多个省市成立了救生机构和培训中心,在多所大学中开展了培训在校生成为救生员的工作。与此同时,国内举行了8届全国救生锦标赛,有力地推动了救生技术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对救生项目的宣传。 问题多差距仍大 尽管我国水上救生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开展较好的地区,救生成绩非常显著,溺水死亡人数在逐渐减少。不过,金志认为,目前我国救生的发展还不平衡,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我国有2万多个游泳场馆,获得由中国救生协会颁发的救生员证书的人不超过4万,平均每个游泳场馆最多只有2名救生员。实际上,如果按照一个标准游泳池配备4-6名救生员、2小时轮换一班计算的话,全国的游泳馆需求持证上岗救生员总数应该在8万人以上。如此,若全国大小游泳场馆都配备一定救生员的话,还缺口4万人。 其次,救生地区发展结构不平衡,联系交流不够。目前在中国只有一半的省市能够比较系统地进行救生工作,但有将近一半的省市地区没有成立救生组织。在很多的游泳馆都没有配备救生员。一些有成立协会的省市与中国救生协会联系较少,省市协会彼此之间也缺乏交流和联系。这很大地制约中国救生的发展。 第三,救生宣传、开发工作比较落后,缺乏专业和先进的救生器材设备,服装不统一,群众游泳健身存在着安全隐患。我国惟一的专业队伍解放军水上救生队教练穆鹏涛说,我国救生员一般能掌握解脱技术、赴救技术和现场急救技术如包扎、心肺复苏、脊柱受损的处理等。但与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意大利等世界救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救生器材比较缺乏,在一些突发的溺水事故中,在技术同等的情况下,往往由于器材的缺乏而使得救生工作遇到困难。 职业化确定目标 金志表示,此前救生员还未能成为一种职业,经过协会的不断争取,今年6月14日,救生员已经被列入国家职业目录之中。想成为专业的救生员,必须经过中国救生协会的培训,合格者由协会发结业证书,再由职业鉴定认证,最后由国家劳动部颁发上岗证。“今后中国救生协会将着重加强各项工作,协会将下设竞赛裁判、培训考试、科研器材、医疗法律和宣传推广等委员小组,以人为本,使救生工作协调发展。” 水上救生是一项公益事业,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不过现在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确定一个发展目标。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救生协会秘书长尚修堂说:“今后我国救生工作的近期目标是健全机构,完善制度,拓宽领域,稳步发展,从组织建设上保证救生工作得到发展。远期目标则要产生广泛影响,与国际接轨,培育救生市场,发展产业,形成一定规模,有序前进。具体说,要多方面关心和重视救生工作,把游泳场馆的安全抓好,加大对自然水域、尤其是海上救生的管理力度;提高全民救生意识,把救生知识从体育口推向社会;突出政府管理职能,加强游泳池场馆的行业管理力度,建立完整的救生体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