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北京现在时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11:29 中国体育报

  “水立方”披上“蓝色外衣”

  本报讯11月4日,国家游泳中心膜结构工程外层墙面634个气枕安装全部完成。这项工程完工后,俗称“水立方”的国家游泳中心以浅蓝色的、充满“气泡”的、梦幻般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据悉,这项工作的完成比原计划提前了11天。

  膜结构外墙是“水立方”的标志,浅蓝色、梦幻般的外形赋予了它女性般的柔美,使她与东侧不远处“阳刚”的鸟巢遥相呼应。“水立方”设计要求在钢结构表面全部覆盖ETFE气枕,这一设计实现了建筑与结构设计的完美统一。ETFE装配系统在国家游泳中心的应用,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技术综合最全面的一次工程实践。

  五国际名导助阵北京奥运

  本报讯11月5日,“国际导演拍北京”活动举行了伊朗导演马基德·马基迪的短片开机仪式,同时,为北京拍片的5位导演名单已经完全确定。除马基德外的4位分别是意大利导演吉塞贝·托纳多雷(《天堂电影院》)、美国导演奥利弗·斯通(《世贸中心》),澳大利亚导演简·坎皮恩(《钢琴课》)和中国导演吴宇森。

  托纳多雷的短片已经拍摄完毕,而马基德·马基迪(曾执导《小鞋子》)的短片则刚刚举行开机仪式,奥利弗·斯通在《世贸中心》的首映式上透露自己将参加“国际导演拍北京”的活动,吴宇森则是昨晚刚刚透露的。另外,活动方透露有一位澳大利亚有名的女导演,并曾获奥斯卡奖,而澳大利亚最有名的女导演就是简·坎皮恩,1994年她的《钢琴课》曾获得奥斯卡的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剧本奖,此外,澳大利亚再无女导演获得过奥斯卡奖。因此,记者认为这第五位导演是她无误。

  因《小鞋子》而负盛名的马基德·马基迪声称,在短片中仍然要以孩子为重心,短片需要1000个小孩参加,其中参与表演的小孩也已经在挑选中。同时他透露,电影将在北京5个地方取景,这5个地点在电影中有不同的意义,分别代表历史、国家、传统、现代和自然。(旭光)

  “奥运示范校”请何振梁授课

  本报讯日前,现任国际奥委会文化与教育委员会主席、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北京奥组委顾问何振梁受邀来到有“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称号的清华附中,为部分高中部的师生作了一场关于奥林匹克精神的讲座。

  据了解,今年6月,在全国中小学范围开展建设和命名“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活动中,清华附中被教育部、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联合命名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学校开展了多种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此次邀请何振梁来校作报告也是学校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系列活动之一。何振梁的讲座使学校增强了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与积极性,了解了更多的奥林匹克知识。(深紫)

  全国体育集邮论坛在盘锦举行

  本报讯11月11日,由中国体育集邮协会、辽宁省盘锦市人民政府、盘锦市政协、辽河油田联合举办的“2006年全国体育集邮论坛”在辽宁盘锦举行。据悉,论坛共收到了来自全国18个省市集邮协会的50多篇论文,这些论文涉及了中国体育集邮的历史、集邮与体育、奥林匹克、文化之间方方面面等10个方面的内容,展现了近几年来集邮届在体育集邮方面的新的学术成果,并对中国的体育邮票应如何应对将于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奥林匹克集邮收藏博览会献计献策。

  经过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此次论坛共评出了一等奖论文两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10篇以及纪念奖。(曲晓阳)

  专家研讨《体育建筑论稿》

  本报讯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设计大师马国馨《体育建筑论稿——从亚运到奥运》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举行。来自建筑界、体育界的近40位嘉宾出席了座谈会,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国际田联副主席楼大鹏到会与专家们进行了研论。

  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马国馨,1983年6月从日本留学归来后,即投入亚运会的准备工作。1986年2月,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承担了亚运会工程13个设计项目,当时马国馨任体育中心总体规划小组成员,后承担了体育馆、曲棍球场、练习馆、医务测试中心、总图的设计工作。在北京首次申办奥运会时,马国馨参与了体育设施的规划工作。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中,马国馨担任了奥林匹克公园、新建改建体育场馆、奥运村及新闻中心等项目规划设计技术总负责人,保证了申办报告有关场馆建设内容的完成。

  在《体育建筑论稿——从亚运到奥运》一书中,马国馨院士回顾了从1983年我国提出申办亚运会开始,一直到成功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目前奥运场馆工程进行中,我国几代建筑师为之薪火相传、孜孜不倦的辛苦历程。

  马国馨说,亚运会、奥运会的举办为设计人员提供了表现的舞台。同时中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而体育建筑作为赛事的物质见证和赛后遗产,也是国家建筑文化的重要体现。(郭卫红)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