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十分钟 煎熬大半场——直击杜伊“处子秀”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04:06 舜网-济南时报 | |||||||||
从兴奋到沉默,从悠闲到紧张。中喀之战是杜伊执教国奥的首场表演,可惜难言精彩。而国奥90分钟里上演的蹩脚演出,作为总导演的杜伊科维奇,也走过了几个不同的心境,时而轻松,时而紧张,时而气定神闲,时而坐立不安——似乎是在坐“过山车”。 赛前轻松,准备狂屠“幼狮”
一走进越秀山体育场,便能感受到国奥上下轻松的备战气氛。球员们做着准备活动,不时地互开玩笑。 杜伊最后一个走出休息室,脸上挂着一副悠闲的表情。一个替补球员告诉记者,杜伊并没有进行太多的战术安排,就是要以进攻为主。俨然已经将自己当成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巴西队——“只要比对手多进一个球就行!”这位球员学着当年巴西主教练桑托斯的口吻轻松地说。 开场10分钟,悠然擦鞋 或许杜伊有理由感到轻松。对手只是喀麦隆国奥二队,大多数球员都比中国国奥队员小,何况国奥阵中还有郑智、孙祥两名超龄球员压阵。更重要的是,带领加纳打进世界杯16强的杜伊对非洲球队的打法并不陌生,如今坐镇主场,他似乎找不到不赢球的理由。 果然,开场中国国奥便发动了猛攻,第三分钟,朱挺禁区内甩头攻门,可惜角度太正,杜伊兴奋地站起来,又是鼓掌,又是连拍大腿。三分钟后,国奥抓住反击机会,快速攻入对手禁区,背身拿球的朱挺禁区前回敲,跟进的周海滨大力抽射,可惜偏出门柱,杜伊再次起身鼓掌。两次射门机会都是按照赛前杜伊制定的一脚传球、快速起动的要求而实现的,尽管没能破门,但似乎已经让人看到了国奥获胜的希望。“这么打,进球是迟早的。”或许带着这样的想法,杜伊轻松地坐了下来,静静地欣赏着弟子们的表演,时而弯腰擦拭鞋上的灰尘。 点球破门,沉思不语 这种悠闲并没有持续太久。顶住了中国国奥开场的“三板斧”后,喀麦隆球员很快利用出色的身体条件以及娴熟的技术和配合逐渐占据主动。孙祥和谭望嵩所镇守的两个边路成了喀麦隆人重点突破的两个通道,尽管孙祥几次倒地铲球获得了满场喝彩,但整体形势却在向着有利于喀麦隆的方向发展。 此时的杜伊沉默了,手托着腮帮,目不转睛地盯着场内,不时与助手宿茂臻耳语。随后,宿茂臻便几次快步走到场边对球员面授机宜。而赛前匆匆赶到的中方教练组组长贾秀全却始终没有任何表情,翘着二郎腿两眼直勾勾地盯着赛场。 沉思的一幕几乎持续到半场结束,即使在郑智罚进点球时,杜伊也没有任何兴奋的举动,与他一起沉默的是整个教练席和替补席。 半场煎熬,坐立不安 带着1比0的比分退场,杜伊一路低头不语,似乎结果和过程并不能让他满意。而在整个下半时,杜伊的表现与上半时判若两人——在喀麦隆的狂攻之下,杜伊坐立不安。 如果说上半时中国国奥还能与对手分庭抗礼甚至稍占上风,下半时则完全成了喀麦隆的天下。几乎所有的一对一对抗都以对手获胜而告终,客队一名球员接连突破两三名主队球员更是稀松平常。而国奥则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传接球失误和盲目的大脚破坏也逐渐多了起来。 看到这样的场景,杜伊显然无法继续安坐教练席,他针对国奥体能下降的现实频繁调兵遣将。不过,从场上局面看,换人似乎并没有起到效果,喀麦隆仍然攻势如潮,国奥依然疲于奔命。杜伊坐立不安,除了不断地招呼球员外,还不时地看看替补席上还有何人可用。最后,杜伊终于找到了一个——他用防守型后腰赵旭日换下了进攻核心陈涛,这更让人感觉到他对比赛结果的重视,而非赛前所豪言的“进攻到底”。 记者 董宏磊(时报广州11月12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