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上救生力量严重薄弱呼吁关注水上救生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19:54 人民网 | |||||||||
王霞光刘练文 作为全国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群众游泳系列活动之一,由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第八届全国救生(静水、海浪)锦标赛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人们关注比赛本身,更关注我国水上救生的现状。据统计,我国溺亡人数居高不下,水上救生正面对空前严峻的挑战。
随着游泳运动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喜爱,全国的游泳场馆不断增加,目前已达到两万多个。我国现有的救生员队伍充其量在4万人左右,平均每个场馆仅有2-3名救生员,而真正的需求至少要10万人,这还不包括公开水域,由此可见缺口之大。由于救生力量严重薄弱,广大游泳爱好者面临很大的安全隐患。 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救生比赛所凸显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38支代表队的近400人参加,是全国救生锦标赛举办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参赛选手都是游泳场馆和海滨浴场的救生人员,以及解放军专业队人员。从表面情况看,参赛的选手越来越多,水平也相对提高了不少,但实际上现状不容乐观。选手们大都来自业余队,水平参差不齐,不少人对一些比赛项目的规则不甚了解,未能掌握正确的救生方法,以至于连速度较慢的蛙泳,甚至“狗刨”,都在比赛中频频出现,简直令人啼笑皆非。 水上救生关乎人们生命安全,培养水上救生人才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健身娱乐场所。然而人们对救生技术却知之甚少,水上救生在我国处于初级阶段,亟待快速发展。的确,我国的水上救生起步太晚。就室内救生而言,1952年上海颁布了第一部地方性体育法规《游泳场所管理条理》,明确规定室内游泳馆必须配备救生人员。而作为一个竞赛项目,救生比赛在我国更是年轻得令人难以值信。据本次比赛总裁判长许建成介绍,我国从1998年才开始关注水上救生项目,1999年在福州举办了第一届救生锦标赛,而国外的此类赛事早有了上百年历史。 建立健全各级救生体系已经迫在眉睫。从目前的情况看,上海、北京、天津、福建等地的水上救生发展得不错,尤其是上海,游泳场馆已经有好几年未发生过溺水事故。现在,20多个省市的救生组织已经建立起来,但仍有一些地方对救生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至今无动于衷。有些游泳场馆所谓的救生员,没有接受过正式培训,缺乏救生能力,实际上成为一种摆设。 重视救生,关爱生命,实际上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游泳运动和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任务。中国救生协会从1999年开始筹建,2005年1月正式成立。为了有效促进救生工作的开展,由中国救生协会组织的国家级、高级救生员培训班分别在今年4月、5月举办,共计200多人参加了培训。通过专家们的讲课和介绍,大家不仅懂得了如何对各级救生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同时也接受了先进的救生技术教学方法。另外,中国救生协会还邀请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救生组织的专家前来授课,并进行经验交流。 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社会活动部主任金志表示,国家体育总局已经开始重视水上救生项目。这次救生锦标赛要求国家体育总局评出的各省市先进游泳池、场、馆和游泳之乡必须参赛,目的是让其起到带头作用,使救生技术在运动员之间得到交流传播,从而提高运动员们的救生水平。金志说:“这项工作首先从先进场馆和游泳之乡抓起,它们必须配备专业救生人员和救生设施。今后,这将作为“全国先进场馆”、“游泳之乡”荣誉称号的重要量化指标。其它场馆也必须重视救生问题。试想,要是哪个场馆安全没有保障,频频出现溺水事故,谁还敢来游泳?!” (人民网体育在线广州11月10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