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我的社区体育情结与博士论文研究体会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11:43 中国体育报

  这次我能获得教育部2006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荣誉,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总想找机会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今天终于有机会了,感谢《中国体育报》给了我这个机会。借此机会请允许我向支持、关心、帮助我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田麦久、黄汉升等评议专家们,我的导师任海先生,我的研究生母校北京体育大学的领导和老师,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政法司、群体司的领导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体育学科评议组的专家们表达我深深的谢意。

  一、我的社区体育研究情结

  1991年我考上了北京体育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当时我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担任编辑兼记者工作。在新闻采访中接触到一些社会体育情况。当我听到街道体育、街道体协这两个名词及有关信息时,觉得很新奇,于是开始关注它、了解它。1992年底我参加了群体司当年在厦门的群体处长工作会议,会上了解到许多省市的街道体育发展很快。随后在与当时群体司职工体育处的频繁接触后,了解到街道体育在我国大城市已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与民政部倡导的社区服务、社区建设联系密切,是社会体育的一种新的形态——社区体育。

  1992年硕士论文选题时,我决定研究社区体育。从此开始了我的社区体育研究历程,并且越研究越感兴趣,一干就是15年。15年来,我以社区体育为主要研究方向,先后完成了国家级、省部级有关社区体育课题6项,完成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北京市、区有关社区体育方面的工作研究近10项。参加了1995年由何振梁先生和田麦久先生为组长的全国政协社区体育调研,在全国群体干部社区体育培训班和近20个省、市、高校进行了社区体育专题讲座。多次在全国性体育学术报告会上做主报告,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朋友和学生都说我有社区体育研究瘾,我想这可能就是我的社区体育研究情结。

  二、博士论文研究的几点体会

  首先我觉得好的选题和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至关重要。要多读文献资料,多下基层,多请教、咨询,多思考;研究方案尽可能细化;尽量减少研究过程中大的调整。第二要注意把握选题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勇于创新,包括密切关注社会体育发展的进程,到体育实践中去寻找急需研究的课题,有助于实现选题的时代价值;准确把握社会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及时发现新的、有长远价值的研究课题,有助于保证选题的前瞻性。

  再有要建立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宽专结合,不断推进研究深度。1992年硕士论文选题研究它,15年来我一直以社区体育为主要研究方向,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另外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抓住各种机会主动参与实践。十几年来一直保持与群体司、省市体育局、基层社区的密切联系,主动参加各种社区体育实地考察、基层社区调查,参与各种社区体育工作方案的研究。这些都有助于研究。

  要关注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不断拓宽研究视野。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社区理论、社区工作理论的发展和民政部社区改革的动向。能够将制度变迁、人文地理学、住宅社会学等学科知识运用到社区体育研究之中。

  同时是多方面的支持帮助为我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我十多年的研究中,国家体育总局的相关职能部门,培养单位和我的同事、朋友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这里我还要感谢我的先生潘志琛,我们既是夫妻又是本科和博士同学,他的工作很忙,但一直关注和支持我的研究。现在高校就读的博士生中,有相当多的人是拖家带口的在职研究生,他(她)们学业的完成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特别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王凯珍

  在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审会议上,北京体育大学王凯珍博士的论文《中国社会转型与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之一,这是体育学专业博士论文首次获此殊荣。博士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评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进行表彰和资助,是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和激励机制的重要措施。从1999年首届评选后的7年来,共有117个单位的688篇论文入选,但没有一篇体育学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此次王凯珍博士的获奖,是体育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是全体培养单位、指导教师和博士研究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体现了体育学研究生培养单位、指导教师和研究生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和不甘人后的学术作风。

  人物介绍

  王凯珍,女,1957年12月出生。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技术后备人才,现任北京体育大学科研处处长;北京体育大学女教工委员会主任;北京体育大学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和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副主编。兼任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常委;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特聘专家;北京市海淀区“创新型海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海淀区体育局、东城区体育局特聘专家;天津体育学院等院校特聘教授。

  近十年来,共主持和参与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4项、国家级一般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主编全国通用教材3本,出版著作5本,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科研成果共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3等奖7项,其他科技奖励13项。主持完成的重要的科研成果有:《中国社会转型与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获得教育部“2006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中国城市经济体制变革与社区体育发展》2006年获得国家体育总局软科学“十五“科技专项一等奖。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