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建设新农村离不开体育文化建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11:42 中国体育报

  新农村建设是新世纪我国构建和谐、协调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不仅要解决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升物质文明建设水平,同时也要在农村建立现代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文化生活。体育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村体育消费增长的基础性工作,各级政府要转变职能,充分体现农民自主权,加快建设农村体育文化事业。

  我国农村体育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土壤。自古以来,中国传统体育在农村广泛开展。《史记》中就大量记载有先民习武、游戏等内容。《苏秦列传》记载了齐国先民“无不斗鸡、走狗、陆博、蹴鞠……”经过先民长期实践与传承,形成了一系列如武术、舞龙、舞狮、赛龙舟、斗牛、斗鸡、摔跤、赛马、放风筝、围棋、象棋、踏青、傩舞、秋千等区域性、民族性体育项目和体育民俗。如何充分利用和挖掘长期沉淀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弘扬和发展农村优秀体育文化传统,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村现代化生活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以及“亿万农民健身活动”的顺利开展,我国已形成了从市(地)、县、到乡镇甚至村屯的农村体育组织网络,农村体育事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许多省市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如山西的“千村万乡大运体育长廊”、安徽的“农村体育年”,都各具特色,吸引了广大农民参与健身活动。

  但要清醒认识到,农村体育文化培养相对于城镇来说,还显得十分的薄弱。主要体现在:一是懂现代体育业务,会经营管理的体育人才十分缺乏。体育人才大多集中在乡村中小学校之中。二是长期以来公共财政投向农村体育事业的资金偏低,即使有投入,大多也是集中在乡镇、县城。三是农村体育设施很少,尤其是方便农村群众健身的公共体育设施更少。体育场馆大多也是集中在乡村学校以及乡镇、县城之中。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我国现有体育场地85万多个,其中仅有8.18%分布在乡(镇)村。四是教育差异、经济差异以及文化差异,导致农民对体育价值认识存在较大偏差,制约农村体育消费的发展。据有关专家调查,同是农业户口的农民,只占农民总数20%左右的农村文化精英能经常参与体育活动,而占农村人口78%-85%的农业劳动者则很少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现代体育文化的培养,促进农村体育消费的增长,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明素养,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这是我国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充分表明国家对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视。今年国家将安排资金9500万元,计划在河南、江西、湖北、广西、重庆、陕西、山东、浙江等8个省市选择2500个行政村进行试点,进行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到2010年争取全国六分之一的行政村建有标准的公共体育场地,惠及5.1亿农民。

  政府加大对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呈现了公共财政的理性回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入要更多在宏观环境上,基础设施上进行供给。要在建的同时注意培养农民的维修意识与提供激励机制。要强化基层政府在维修中的责任意识。在投入建设中要考虑在预算资金中预先空出维修资金,保证维修的可能。

  要建立农村公共体育物品农民需求的表达机制,形成农民体育“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使其成为村民利益的真实代表者。

  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民体育运动。所有的体育供给,既要贴近农村,又要贴近农民。在一些体育“贫困”乡村,应该把体育场地建设列入农村发展规划,逐步使亿万农民都有一个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然后选择一些适宜农民开展、运动负荷不大的活动或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体育活动。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黄丽萍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