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现代版“女儿国”与女权文化“蒙汗药” □ 萧 郎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09:01 解放日报

  重庆现代版“女儿国”———“中国第一女镇”将在双桥境内的龙水湖畔揭开神秘面纱,男游客到了“女镇”如果不听老婆或女友的话将会受罚!被规划为“女镇”的集镇,环绕龙水湖而建,占地达2.3平方公里,房屋建筑为统一格调的仿古建筑。“中国第一女镇”的特点是重妇女、轻男人,镇长和官吏都是女人,男人不能做官,只能当平民百姓。

  说到“女儿国”,人们的脑海里蹦出的恐怕都会是《西游记》里那个桃源幽境般的
“西梁女国”,透过文字、绘画以及当代影视技术的演绎传播,“世以女为王、因以女称国”的别样风情让无数人骋思遐想。而若论这份迷离情绪的来源根底,恐怕是鲜有人去深究的。在笔者看来,它除了让人忆念起远古时代的母系社会文化遗痕,更多的思绪无非有二。一是在世俗生活中若隐若现、“载沉载浮”的所谓“女权”式臆想;其次是将其视作枯燥视觉文化、单调世俗生活的一种调剂,而且是朦胧、旖旎的童话形式。

  如此你才能明了,作为“中国第一女镇”灵感源泉的“西梁女国”,为什么是以唐僧师徒伏魔降妖路上的一段趣味插曲出现,又为何贵为“一国之主”的女王轻易便被“御弟哥哥”俘获芳心:看似独立而可爱的“女权”象征式模构,最终依然被男权中心主义代言人所轻松破解和收伏。与其说它是一个隐喻和巧合,莫如说,它见证着另类女权臆想的脆弱和虚幻,同时也验证了某种男权思维的偏执与坚固。历史传说中的第一剂文化“蒙汗药”就此消散。

  如今,它的续集上演。依然是我们熟见的经济挖潜的名义,在一个经济中心主义时代,这本来也无可厚非。问题是:再旖旎可爱的经营型“女儿国”,也无法建构在虚幻疲弱的文化沙滩上:这儿不存在西梁女国式的传说遗迹,旅游爱好者中也不可能有那么多仁善而多情的“御弟哥哥”,仅仅靠“女儿国”的一袭文字纱衣,靠几幢仿古建筑和几名装模作样的女性“当政者”,便能够掘得“女儿经济”的大桶金币吗?怎么看,都有点女儿梦枕春难回的味道。

  就在双桥一厢情愿地做着女儿春梦的这个时代,在离其并不算遥远的地方,繁衍着两个有着鲜明母系文化特征的群落:泸沽湖摩梭人和丹巴“美人谷”。虽然早已有“女儿国”之谓,虽然其旅游经济亦曾红火一时,但也很难阻止此种较传统原始的族群生态的式微。原因无他,这是历史和社会生态演变与进化的必然。它不以某种绮思、某种留恋怀旧或某种简单的文化、经济欲求为转移。更遑论那些一边啜吸着文化“蒙汗药”,一边自作多情盘算着预期收益的文化“登徒子”。

  可以说,在一个包括女权在内的权利吁求已经落地生根的时代,借“女儿国”与“蒙汗药”式的女权文化的名义旅游创收,要比

神话中“御弟哥哥”之恋可怜和可笑得多。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