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探花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0月02日02:38 新京报

  获得世界杯亚军之后,“花样一代”纷纷退役。如今,那几朵玫瑰各自散落,别处飘香……

  

探花

  2006年9月10日,孙雯出席2007年女足世界杯上海赛区一周年倒计时活动。

  

探花

  出国两年第一次回国的高红(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本报记者张楠摄

  

探花

  教练刘英(左)跟孩子们打成一片。本报记者张楠摄

  ■事业型

  学生高红不碰足球

  2003年,在北京踢完南北明星对抗赛后,高红决定出国。在美国短暂的职业大联盟生涯结束后,第二年,她来到加拿大完成了求学梦想。

  提起自己招牌的笑容,高红笑称:“那个时候,就我一个人在后面,我把的是最后一道关,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所以看到他们进球,或是我们赢球,我心里一下子就放松了。

  或许是压力一下子就没了,所以笑得当然开心!”

  出国两年后第一次回国,高红奔赴的宴席便是老女足的聚会。高红说,因为上学是学分制,所以并没有安排回国时间。席间,大家更多的是了解近况。

  高红说,自己只是为了能多接触一些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和知识,才决定出国的。到加拿大后,高红没有正式踢过一场足球赛。

  “一方面是比赛水平不一样,还有就是足球在我心里是一份不可替代的感情,我想把这种感情封存。”

  谈到1999年的世界杯,她说,那或许是影响我一生的经历。“现在我出现在美国,都会有人认出我来,那个时候我们太受关注了。”

  刘英当上孩子王

  去年全运会结束后,刘英决定挂靴。当大部分队友们都选择坐办公室时,刘英却选择留在球场当教练。

  当记者问她为什么没有选择一个安逸的工作时,刘英随手叉着腰,给了记者一个简单的答案。“我就是喜欢当教练。”

  记者之前跟刘英约定好在球场见面,但因为提前到了先农坛,刘英便邀请记者到球队器械室看看。刘英坐在杂乱的器械室里,周围堆满了新发的球鞋,旁边还坐着一个小球员。两个人一抬头,冲记者笑笑。

  2005年退役后,刘英主动申请到北京女足三队当梯队教练,每天跟孩子们打交道。“现在管孩子管得挺严的。不过,我的宗旨还是快乐教育,让小孩感觉到踢球是件快乐的事情。”由于球队目前采取走训制,因此刘英每周有很多学习时间。“现在在北师大刚读完体育教育本科,打算再把研究生学了。现在生活挺充实的。”

  谈到上周老女足的聚会时,刘英兴奋地说:“人员那么整齐地聚到一起,的确是第一次,很激动。”

  花样年华

  孙雯

  除了上学和上海足协的工作,孙雯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明年女足世界杯期间,履行国际足联形象大使的义务。“可能会很辛苦,但这毕竟是我的荣誉。”

  范运杰

  国庆之后,范运杰就要到北体大读研,学习为期三年的体育管理专业。

  至于今后的打算,她表示等学完了再看。“可能还会搞足球。”

  退役后一直在河南省足协工作的她,经常会来北京,也会和刘英这些老队友在北京聚聚。范运杰说,她现在很期待尽快来北京学习。“这样也有机会跟队友们多聚聚,还能踢踢球。”

  王丽萍

  在天津担任青少年工作的王丽萍,有机会就到北京的“大本营”聚会。“能够串串门,聊聊天,就很开心了。”王丽萍说。

  在天津刚刚结束的女足南北明星对抗赛上,作为东道主,王丽萍接待了老队友高红。看台上,她们边看比赛,边回忆踢球时光。“你看现在球员速度多快,比我们那会儿身体素质明显好很多。”两年没见,二人讨论最多的依然是足球。

  明年的女足世界杯,王丽萍将成为天津赛区组委会的一把手。她也希望姐妹们能够来天津看比赛,让她也能盛情款待一番。

  温莉蓉

  作为中国足协女子部官员,温莉蓉将是明年女足世界杯最繁忙的人。比赛还没开始,她已经开始忙于安排明年的赛程。“能够直接参与世界杯的工作,我觉得很荣幸。”

  从事女足工作研究多年,她更关注青少年队伍的培养。

  “现在参与女足项目的孩子越来越少。青少年才是基础,所以要将这个基础打好。”

  白洁

  去年请辞八一队主教练后,白洁回到学校。目前,她正在广州体院攻读研究生。

  对于“球霸”风波,白洁已看得很淡。她期待的是明年的女足世界杯。“希望她们能在成绩上有所突破。”

  赵利红

  赵利红退役后回了广东足协工作。如今,当上妈妈的她,把心思放在了儿子身上。

  工作时,“阿猫”的精力就投入到了广东女足身上。“现在我们队还年轻,希望她们能够快点成长起来,也能为国家队输送更多的人才。”

  浦玮

  1999年,浦玮还是个19岁的小女孩儿。如今,小女孩儿已经出落成女足队长。

  对于第三次出征世界杯,浦玮没有压力。“现在只有我一个人还留在队里,如果可以获得世界杯冠军的话,那肯定会终身难忘。”

  张鸥影

  当年的女足替补,刚刚在美国完婚。

  专题采写 本报记者 张楠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