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莱德杯 审判美国队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09:08 金羊网-新快报

  专题撰文/蓝翼

  在连续三届丢失莱德杯之后,美国人凭借一己之力对抗欧洲甚至世界的历史基本宣告结束。独拥世界前三位选手,美国队队长莱曼还是没办法让他们重温举杯的欢乐。在欧洲人的默契合作面前,伍兹们再也难逃指责。在一份份的“诊断书”面前,他们成为不思进取、后继无人、缺乏斗志的一群人。

  2004年欧洲队在美国人的地盘上疯狂地以9分优势获胜,惊恐的美国人赶忙修改了参赛人员入选“法案”:无论是谁,只要他够热门、够强,都可以参加莱德杯比赛。但新法案并没有产生多大作用,本月24日,欧洲人以同样的比分———18.5∶9.5,再次狂扫美国队。莱曼也许弄不明白,提前三周就来适应球场的队员们,怎么从第一天开始就溃败下来?

  莱曼发威:我们尽力了

  媒体反驳:你们太温和了

  为应对美国国内媒体的大审判,莱曼先发制人,表示他已经尽了一切力量准备这一届莱德杯。他同时承认,如果欧洲队在K俱乐部的好状态持续下去,他真不知道如何阻止美国队的下滑。不过这并没有阻止美国媒体的火山爆发。《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戴夫·安德森则认为美国队需要一个脾气暴躁的教练来点燃战斗激情,比如橄榄球传奇教练文斯·隆巴迪。“高尔夫是绅士的运动,但是美国队队长对队员们太绅士了。”安德森提了个建议,“2008年美国队也许需要一个脾气乖戾的队长,比如保罗·阿辛格。他可以把队员嚼成渣,也可以让队员们激情燃烧。”

  

莱德杯 审判美国队

  ■莱曼自己都不明白为何准备这么充分还是会输。

  伍兹辩解:推杆、赛制和年龄都成问题

  媒体反驳:缺少能力不是辩护的理由

  伍兹同样为失利找到许多借口。他把一切归咎于糟糕的推杆和对美国不利的模式———即美国选手常常在比赛初期落后,与他所称一般主要赛事72洞的马拉松赛程相形之下,比较难以在18洞冲刺型赛事中扭转乾坤。这马上遭到《波士顿环球报》专栏作家莱恩(BobRyan)的鄙夷:“我们的选手除了总共拥有17座大赛锦标之外,也都有私人飞机、奢华的豪宅、七位数或八位数的银行存款。他们所缺的,就是连续三次捧起莱德杯的机会。”

  伍兹的另一个看法认为队伍老化是美国队的命门。“他们拥有唐纳德、加西亚和保罗·凯西,这些选手全部不满30岁,而我们的队伍中没有一个20岁出头的选手。”

  30岁的伍兹是美国队里第二年轻的,1976年2月出生的扎克·约翰逊,也仅仅是比他小两个月。《芝加哥论坛报》认为这不是关键:“美国或许需要出众的年轻选手,比如:卢卡斯·格罗乌尔、J.B.霍姆斯、赖安·摩尔等迅速成长起来的小伙子。同时也希望‘老虎’、菲尔能够像加西亚、蒙哥马利那样对这个赛事充满热忱。”比如说米克尔森,在过去的两届莱德杯赛中,他只赢得了一场。而且截止到2002年那届,这位高坛天王级人物的成绩只有1胜9负1平。《波士顿环球报》表示美国队在进入下一届莱德杯之前应该重新调整自己,抛开私心杂念。美国人在他们签名的沃尔特·哈根(WalterHagen)照片上宣誓过,他们会尽心竭力。也许他们说他们没有这样做过情况会更好一点。因为漠视是一个好的借口。而缺少能力却很难成为辩护的理由。“是否有人想到过美国仍旧能与整个欧洲对抗是国际上的一种偏见,以及美国自身的狂妄。欧洲的霸主地位已经不是一个空白的概念,而是切实的事实。”

  

莱德杯 审判美国队

  (卓珩/编制)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