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张容伟新政50天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03:56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自8月7日正式走上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院长岗位以来,张容伟上任至今刚好50天。在这50天里张容伟做了些什么、他为四川体育带来怎样的变化?昨日这位“新官”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阐述了自己的新政思路。

  张氏新政之一

  建章立制 坚守原则

  通常新官上任先立威,但张容伟不是立威,而是立规矩。几天前,四川男篮主教练索国民被停职,这是学院历史上极其罕见的事。对于这件事,张容伟的态度很明确:原则问题谁都不能触犯。“索国民擅自罢训没有任何理由,无论什么原因,绝对不能在球队训练上开玩笑。这是我的底线,这个原则绝不能触犯。我也不怕得罪人,再大牌的教练都照样管。”

  张容伟认为,四川体育长期存在的一个痼疾就是制度管理不完善,造成不少人工作作风散漫、责任心不强,“索国民事件”只是这种现象的极端体现。因此,他上任后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章立制,制订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在这50天内,张容伟新定了不少规章制度,他让学院的机关干部、运动员和教练员明白了一件事——原则不容变通,制度必须遵守。

  张氏新政之二

  提高福利 凝聚人心

  当记者走进张容伟的办公室时,他正在审阅田径系运动员宿舍改造方案和预算。据了解,这仅仅是他为一线运动队办的诸多实事之一。张容伟曾说过,他是教练员出身,深知基层人员心里想的是什么。而在强化制度的同时,他也希望让基层职工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长期以来,学院基层人员收入不高,生活压力较大,不少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因此流失。有关方面虽然一直有提高待遇增加福利的想法,但因涉及人员数量多、经费支出巨大,故未能实施。张容伟上任后立即着手解决此事,普遍增加了职工的福利待遇。虽然增加的幅度不算太大,但却让很多人感到了温暖。当然,增加待遇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资金压力的剧增。“学院退休职工有280人,在职职工一千多人,资金上的压力可想而知。”张容伟说,解决经费问题,近期可以争取财政拨款,但从长远看,学院自身必须有造血功能。“我希望在体育产业上加大开发力度,这方面我不在行,今后我们将请真正的专家来搞这个工作。”

  张氏新政之三

  加强考核 无能则下

  上任后有两件事对张容伟触动很大:一件是训练部门不加整理就直接将教练员的工作总结交给自己;另外一件则是由于一名工作人员私自使用公章,造成学院面临一个索赔14万元的民事官司。他感慨地说:“我实在没想到,部分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竟淡漠到这种程度。”

  张容伟的决定是,强化对职能部门和一线人员的工作考核。要求职能部门每周上报工作计划,定期考核。“上报计划时你可以对我提要求,但计划一旦通过就必须坚决完成,绝对不许拖拉推诿。”他说,“我希望我们的管理、后勤部门能真正发挥作用,不要只满足于充当‘传达室’的功能,我不需要这样的办事人员。”对于教练员,要求他们提交的训练计划必须切实有效,并且将逐渐采用答辩制对提交计划实施质询,使之不再流于形式。所有的考核都要“逗硬”,无法通过考核的人员最终将被淘汰。张容伟说,他希望通过这种手段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并且要“逼着他们去学习”。他说了一句颇具哲理的话:“很多事情不是不可能,而是不习惯。习惯了,就成了可能。”

  张氏新政之四

  深化改革 修炼内功

  新政实施50天来,效果已逐渐显露。张容伟说,他觉得最大的改变就是人的精神状态比过去看起来好多了。并且,职能部门的办事作风得到了很大改善,凝聚力也有所增强,四川体育正在按照他制订的路线转轨。对于将来,张容伟表示,自己的改革不会停止,还将进一步修炼内功,提高管理水平。“我上任前就对朱玲局长说过,我这人不懂管理,这是我的劣势。但现在我觉得,这也是我的优势。因为不懂,所以我要学;因为不懂,所以脑袋里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才能有所创新。”他说,“我的任期是4年,这4年我希望能给四川体育带来一个新的风貌。出多大成绩不好说,至少要革除以往的弊病,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张氏新政之五

  体教结合 内引外联

  今年8月,四川田径队后备梯队整体并入华阳中学,走出了四川体育“体教结合”道路的第一步。据悉,这是全省乃至全国专业运动队第一次整体走进学校,四川在这方面开了先河。

  运动员的“进口”和“出口”一直是困扰中国体坛的一大痼疾。不久前,四川省体育局采用一次性买断的方式终于解决了数百名待分配运动员积压的问题,但张容伟认为这仅仅是治标而非治本。“我相信,专业运动队进入学校这一模式今后将是大势所趋,我们只是走出了第一步。”他说。“体教结合”并非新鲜名词,但多年来国内体育管理者一直有心无力,难以推行,相比之下,张容伟上任不到一月就创造了全国第一绝对称得上神速。对此他的解释倒很简单:“我是重庆人,性格有点急,什么事想到了就去做。”据悉,为找到合适的联办学校,张容伟亲自拜访了多所学校的校长,并再三强调体教结合是以文化学习为主。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综合型人才,不至于让运动员畸形发展。

  张容伟的体教结合道路不仅局限在四川省范围,前不久他专程前往北京各高校挖掘有潜质的人才,引进了20多名高水平运动员。他很满意此次北京之行,“这些选手水平很不错,而且不占编制,只需付出少量的培训经费,以后说不定就是我们的宝贝啊!”

  采访手记

  院长这位子是责任

  张容伟,与马俊仁齐名的中国田径金牌教练,昔日他们二人被称为“南张北马”。如今马俊仁早已改行,张容伟则成为四川体育新的领军人。这个重庆汉子能否担得起肩上的重任,曾经受到无数人的关注。

  张容伟很累,由于学院领导班子还没有配齐,他一人身兼数职,成天忙得不可开交。另一方面,为了给下面工作人员以身作则,他坚持每天早上8∶30上班,晚上六七点下班。很多时候下班后还要工作,常常累得头昏眼花。

  然而,这并不代表张容伟想成为事必躬亲的诸葛亮。他非常清楚地知道,比以身作则更重要的是制度,好的制度可以使人把劲往一处使,“集万人之智”比自己一个人累死累活效率更高。这就是张容伟与很多人的不同:他追求效率,但更追求制度和规矩——尽管这两者通常是对立的。不少人说张容伟是一个肯干实事的人,而更难得的是他还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这就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好人办坏事”的可能性。仅此一点,四川体育幸甚!

  张容伟说,他在院长这个位子上感受最多的是责任,他从来没有如此强烈的责任感。他经常说自己不想当官,也不是为了挣钱,要挣钱的话当教练挣得更多。来撑这个头,就是为给四川体育做点事,给自己一个证明,也给四川体育一个证明。我相信他说的不是“官话”,证据也许就来自他那两个同时打得没电的手机。道理很简单,心中没装着点奉献精神的人,工作起来不会这么玩命。

  张容伟上任之初,没少被记者问过奥运目标之类的问题。例行回答之后他总会强调,奥运金牌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四川体育要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比拿几枚金牌更重要。在金牌就是政绩的大环境下,这种回答让人感觉非常实在。

  短短50天,我们或许还不能感受到四川体育的变化,但我们毫不怀疑这一天将很快到来,因为四川体育有了一个实干、精明并且勇于奉献的领头人。

  本报记者 肖竹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