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F1中国站短期经济效益15亿 其实仍"为他人做嫁衣"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00:13 东方早报

  作为这个星球上最昂贵的运动,F1在中国的粉墨登场可谓欢喜与忧患共存,既有第一年的火爆也有第二年的尴尬,面对即将迎来的第3个年头,F1上海站何去何从?昨日,F1上海站发言人刘建佑向记者坦陈,“说句老实话,我们扮演了一个做嫁衣的角色。”

  票务

  周日估计将迎来12万观众

  “8月份草坪票和周日的单日票已经销售完了,主看台上层3980元的三日套票上周卖光了,主看台下层价值3580元的三日套票情况相似,乐观的估计,周日比赛时上赛场能涌来12万人的观众。”刘建佑毫不掩饰票务销售的火爆,到底什么原因让今年的F1上海站一票难求呢?

  “舒马赫的退役的确刺激了门票的销售,车迷们都希望看车王最后一眼。”刘建佑坦言今年的上海站借了舒马赫退役的东风,“根据以往的经验,高价票和低价票都比较好卖,但价格处于中游的副看台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在舒马赫宣布退役后,我们推出了‘舒马赫看台’,现在这个能够容纳1万人的看台已经卖掉了八成。”

  当然,除了舒马赫效应,组委会的筹备也功不可没。据刘建佑透露,早在两个多月前组委会已经预见到今年可能出现舒马赫和阿隆索在最后阶段争冠的局面,“我们提前推出了‘红蓝争霸’的概念,这个月我们又设立了两位车手的看台,并在闹市区布置了舒马赫柱和阿隆索柱,即使舒马赫不退役,门票销售也会好于去年。”

  此外,借鉴了前两年的经验教训,为了防止黄牛票的猖獗,今年的F1上海站把出票充分时间压后,同时还将分到赞助商、客户手中的门票数量压制到最低点,“门票制度改革后,更多的球票提供给了真正的车迷。”在刘建佑看来,这才是确保门票销售情况改善的关键,“前年有26万人涌到了上赛场,我希望今年可以追赶前年。”

  经营

  削减工作人员6000人

  建造上赛场耗资6.3亿美元,每年承办赛事需要5000万美元,其中包括上交

国际汽联的3000万美元申办费,可以说上海国际
赛车
场已经为F1烧钱无数,如何能够通过F1盈利成为困扰上海国际赛车场的一个难题,也是他们生存的关键。

  在去年观众上座率不足六成的情况下,郁知非豪言:“我们来年在收支上要打平。”从目前的情况看,第三年的F1上海站正在向这个目标努力靠拢。“票房收入是根本,第一年火爆,第二年低迷的情况并不罕见,几乎在每一个F1承办地都是如此,就拿票房收入最稳定的西班牙站来说,他们也并不赚钱。”

  据悉,为了刺激消费,今年上海组委会把原有的

嘉年华举办至10月7日,“在比赛的三天,嘉年华在白天只对持有F1票的观众开放,晚上6点半后才对所有游客开放。”此外,对于参赛的各支车队上海组委会也没有放过赚钱的机会,“车队几乎所有的开销都要自己掏腰包,进驻上赛场后,他们必须向我们缴纳租金。”当记者问及租用生活区的费用时,刘建佑笑着表示:“这是个小秘密,但我可以保证生活区的每个房间租金都比五星级酒店的总统套房昂贵。”

  除了开源,还需要节流,汲取了头两年的经验,上赛场对于工作人员的数量也大幅度削减,“过去我们在比赛日动用了大约10000名员工,现在参与到组织工作的人数只有4000人,我们从这个方面省下了大笔开支。”

  钱景

  短期直接经济效益15至17亿

  尽管目前上赛道在盈利方面遭遇了困难,但是并不意味着F1上海站没有光明的未来,按照刘建佑的说法,F1是一个正在成长的运动,观众群正在慢慢孕育,现在的付出正是为了以后的收获。

  “F1对中国观众而言是个新生的事物,必须有个了解到接受的过程,第一年的火爆源于大家都爱凑热闹,第二年观众开始变得理性了,但上座率的下降并不等于观众群的萎缩,实际上F1恰恰锁定了自己固定的观众群。”根据调查,目前F1的观众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至35岁,其中很多人是学生,随着这批人的成长,F1的消费群会慢慢壮大,刘建佑乐观地表示:“现在是一个培养F1文化和市场的过程,经历了这段瓶颈,市场异常广阔。”

  在上赛场正在为收支平衡努力的同时,F1已经悄悄带动了上海周边的消费,相比其它体育赛事,F1的特点是持续三天,除本地观众,外地观众每天在上海的餐饮和零售消费为200元至500元,境外观众约为500元至1000元,在F1中国大奖赛所产生的短期直接经济效益达到了15亿至17亿人民币,其间接经济效益目前仍难以估量。

  “说句老实话,我们扮演了一个做嫁衣的角色,尽管我们目前存在很多困难,但F1赛事刺激了整个地区的消费,因为F1上海乃至中国的形象也得到了提升。”言谈间,刘建佑一脸憧憬。或许就像他说的一样,F1有一天会给中国带来奇迹。

早报记者 陈均 彭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96,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