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乘东风,全锦赛加速疾驰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8:06 东方网-文汇报

  F1大奖赛登陆上海,被喻为中国赛车运动的“第三次浪潮”。由港京拉力赛和珠海申办F1大奖赛掀起的前两次浪潮都不幸“死在沙滩上”,而F1落户上赛场,则真正将中国赛车运动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2004年起,从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F1、MotoGP、A1、V8等顶尖车赛的中国车迷们,突然间发现车王舒马赫、“小飞侠”罗西等车坛巨星竟已来到自己身边。众多具有国际影响
力的车赛纷至沓来,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奉上一幕幕极速狂飙的好戏。同年,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乘着F1的东风应运而生,让中国车迷们有了属于自己的“F1”。该项赛事由上海国际赛车场、中国汽联和中央电视台共同推出,分为1600CC、2000CC和品牌赛事三个部分,以F1比赛的操作模式进行经营和推广。

  全锦赛启动之初,郁知非就曾说过:“我们要让自己的车赛踩在F1的肩膀上前进。”随着F1中国站比赛的成功举办和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进步,从前在中国相对缺乏群众基础的赛车运动,的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全锦赛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不断调整赛制和运营手段以推动赛事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据赛事转播方

中央电视台提供的数据来看,2005年全锦赛的收视率并不亚于F1,甚至在某些场次创造了央视同期最高收视率。

  进入第三个年头的全锦赛,仅1600CC组别就已拥有10支参

赛车队,20余名参赛车手。车队中过半拥有厂商支持背景,有的更是已获海外母公司赛车运动部的直接支持。赛车运动逐渐增强的影响力,让几乎全部国内汽车厂商登上这个舞台来加强自身品牌和文化形象的塑造;而厂商的介入又让车队有了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撑,比赛竞争也日趋激烈。如此双赢的局面让全锦赛的未来拥有足够的发展后劲。

  在赛制方面,全锦赛大量吸取F1的成功经验,并融合中国赛车运动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运用。赛程大幅缩短、强制增添进站加油和换胎的环节,规则逐步向F1靠拢,让全锦赛更具竞技性且悬念倍增;好莱坞特技表演、“成龙杯”明星慈善赛等娱乐元素的引入,让全锦赛吸引了更多的目光,车迷队伍不断壮大;而众多功勋车手的转会、车队间技术人才的流动和引进等,也充分显示出全锦赛运作的职业化、市场化程度。据郁知非透露:“王少峰曾代表上海333车队夺得全锦赛1600CC组的冠军,去年他转会到海淀驾校队又拿了冠军,现在不少支队伍在争夺他。现在北京也组织起了一支女子赛车队。这些情况都是中国赛车运动稳步发展的迹象。”

  背靠F1搭建的良好平台,全锦赛仅用短短一两年就毫无争议地成为中国标志性的品牌汽车赛事,同时也是培养高水平车手、锤炼高水平车队运作人员的最佳平台。总是强调不局限于做场地出租者的郁知非说:“全世界赛车圈都看好中国将成为赛车运动最大的市场,我们没有理由低估自己的潜力。V8不就是

澳大利亚的全锦赛?DTM不就是德国的全锦赛?他们都发展成了世界级的赛事,那也是我们全锦赛未来的目标!”

  本报见习记者谷苗

  

乘东风,全锦赛加速疾驰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