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秧歌今朝扭海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1:56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袁崴特约通讯员何能何庆和

  第十三届上海市运动会近日隆重开幕,在开幕式的第一篇章“健康与希望”中,一群老太太展示的“海派秧歌”,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那是“全国群众文化先进社区”里的“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浦东陆家嘴社区从音乐到舞蹈全套自行创编的“海派秧歌”。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秧歌也有“海派”

  秧歌,起源于东北,现有东北、陕北、河北、胶州等四大品牌,而所谓“海派”,却是上海的文化特色,它的基础能否承载秧歌?两者是如何合二为一的?

  据陆家嘴街道办事处群众文化科科长周新国介绍,2002年关于“海派”秧歌的倡议被提出,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注,专门成立了“海派秧歌”研究会,设立专项基金,邀请了上海市有关文化和体育方面的专家担任顾问。

  已发表了250余篇音乐作品的黄亚新受邀进行“海派秧歌”音乐部分的创作,他以“茉莉花”为基调,却又以交响的手段来取得更为新颖立体的音响效果。除了最具民族特色的抒情委婉的二胡独奏,除了热闹奔放的中国锣鼓,还有管弦乐的优雅高贵,爵士鼓的铿锵节奏。

  “海派秧歌”从其音乐方面就体现出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特色,正所谓海纳百川,不拘一格,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其中所包含的是对祖国各民族、各地域文化精髓的采拮吸纳,兼收并蓄。

  “海派秧歌”已成品牌

  2003年,由陆家嘴街道(原梅园街道)自行创作的第一套海派健身秧歌一出台,就受到了社区广大健身爱好者的欢迎,并逐步地在浦东新区、上海市乃至全国开始产生影响。

  近年来,该街道先后承办了2003年“梅园杯”全国健身秧歌大赛、2005年上海市第八届社区健身大会海派秧歌比赛和区组织的相关秧歌大赛,使“海派秧歌”这一新型的健身活动在市、区乃至全国的相关地区产生开花结果的效应。目前,在

福建厦门、江西南昌、浙江杭州等地,随处可听可见“海派秧歌”的动听音乐和翩翩起舞舞姿。“海派秧歌”已形成品牌效应。

  获中央电视台邀请,梅园秧歌舞蹈队还曾上北京录制她们的代表作,并在中央三套的“舞蹈世界”栏目中向全国播放。2004年五月代表上海妇联赴武汉参加由全国妇联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亿万妇女风采展示大会”,获第一名。2006年参加在山东

枣庄举办的全国健身秧歌比赛以海派秧歌第三套出战自选套路的比赛,再获第一名。

  2003年日本一民间团体慕名前来学习“海派秧歌”,同年我方受邀赴长崎参加了国际民间艺术交流,受到日本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据悉在

澳大利亚也有众多华裔华侨在学习“海派秧歌”。

  无疑,海派秧歌已成为浦东新区响亮和鲜明的品牌。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可以代表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水平,新高度,在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老妈妈们的故事

  一项运动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推动。目前浦东“海派秧歌”的队伍来自于梅园社区居民的业余舞蹈爱好者,来自于社区文化中心的业余舞蹈队。说起海派秧歌走过的路,创编者们的艰辛自不待说,而那些“老”演员同样不简单。

  曾几何时,她们还都是一群刚退休或退养,本可在家含饴弄孙,清享天伦,安度晚年的外婆奶奶们。这些“婆婆”级的人物,以前还从没正儿八经地练过舞蹈,只能靠一招一式学舞蹈,一板一眼听音乐,从“勤能补拙”开始自己的秧歌之路。其中亦不乏动人故事。

  就拿队长张利平来说,某次参加全国大赛的前夕,正是女儿要为她生外孙的时候。女儿婆婆一家都在台湾,隔着海峡过不来。女儿眼巴巴地希望母亲能留下来照顾她生产。痛苦的抉择以后,张利平还是随队出发了,因为比赛少不了她,队伍的管理更需要她。结果女儿顺利产下小宝宝,而比赛也获得二个金奖。更巧的是都在同一天,可谓双喜临门。

  副队长黄英原先家住陆家嘴社区。有一年她正随队外出比赛,她丈夫看中一处房产,未及告知就买下了,但离陆家嘴太远。待她们搬过去住下后就觉得很不方便,一大早6点就要出门坐地铁来参加排练。每天如此,确实太辛苦。然而放弃吧,实在舍不得:对海派秧歌的感情,对陆家嘴街道的感情,对舞蹈队众姐妹的感情。这太多的感情难以割舍。干脆把新房卖了又重新搬了回来。这事一时传为美谈。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