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城市快报》申炜:别因为08选择倒退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09:13 城市快报

  【中超联赛改制方案: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想法,明年中超的南北区将各有 8支中超球队,各自的前四名进入 8强赛,最后决出总冠军。】

  虽然离开了中国足球,不过前中国足协主席阎世铎的影响依然存在,他曾经力推的南北分区赛制最近被总局“旧事重提”。这一次联赛为本的思想再次被动摇,中超的伪职业性暴露无遗。

  中超三年风雨好不容易有起色虽然上座率和招商依然和甲 A辉煌的时候无法相比,但和前两年中超相比,今年的联赛明显有回暖的迹象。除了整体上座率提高,比赛的技术含量有所增强以及球员的投入程度增加都给联赛增加了活力。与此同时,与中超联赛有关的一些负面新闻也显著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超联赛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环境,促进联赛逐步回归良性的发展轨道。环境和氛围等客观事实的改善,可以让俱乐部、球队和球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联赛上;而他们对联赛的态度以及投入程度等主观因素的改变则可促使联赛质量逐步回升甚至提高。经历前两个赛季的动荡和磨合后,中超联赛终于在第三个年头回归正常轨道。虽然外界依旧批评中超水准不高,不过在惨淡的中超元年中,罢赛、球场暴力、赌球等丑恶现象困扰着中国足球,而在今年这些现象基本没有出现。

  在根除了派系之后,中超也开始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今年联赛的问题场次并不算多,这也刺激了球迷回到球场。当然重新恢复降级是对中超的最大贡献,由于有了这个悬念,在山东队夺得联赛冠军之后,中超依然吸引了球迷关注的目光。事实证明,在甲 A最红火的1995年,球队是否降级一度成为了某些地区的焦点话题。中超前两个赛季,由于缺少这个悬念,球队缺乏必要的刺激,导致了比赛对抗性不强,中超品牌的贬值相当明显。恢复升降级的最大收益就是拉回了主赞助商,各支球队的招商工作也远远要比去年顺畅许多,经济上的收益是俱乐部感受最深的。

  南北分区制无益球员水平提高过去的比赛证明,长期集中制从来就不符合足球运动本身的规律,当球员的身体和心理受到双重考验的时候,整支球队也会陷入崩溃。现在提出的南北分区赛制以减少比赛时间和场次为基础,而且这样的比赛缺少必要的强度,这对于所有参加中超联赛的球队都是不负责任的。按照南北赛区的赛制,将有一半的球队打完分区赛后无缘下一阶段的比赛,而且比赛的场次大大降低(如果未能出线,则一支球队只需要打 14场比赛)。或许南北分区的本意是让国奥队可以有更多时间来进行热身备战,但这是建立在牺牲大多数球员利益的基础上的,况且2010年

世界杯
预选赛
马上就会到来,球员们的状态如何保持是个问题。而且随着比赛场次的减少,球员收入将大打折扣,这可能会滋生更多的乱子,一些黑色因素如果再次席卷中超,那对于
中国足球
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南北分区是向专业足球时代的退步。国足陷入连亚洲杯预选赛小组赛都举步维艰的地步,这已经说明不尊重联赛的正常发展必然受到足球规律的惩罚。为了一支球队的发展而废掉整个联赛,这和前几年的豪赌出线有着同样的破坏力,结果也必然和我们经常看到的一样,联赛逐步陷入混乱,国字号球队也不会取得预想的成绩。足球先进国家的经验充分证明,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球员要比长期磨合球队更有效,而低水准的联赛根本造就不了高水平的球员。08国奥队拥有不少具有潜力的球员,但并不代表这样一批球员组成的球队就会具有发展潜力,或许现在给这支球队尽快找到一位高水平的教练才是当务之急,这远远比糟蹋联赛更为现实。

  联赛朝令夕改只会毁掉信誉度中国篮协改变CBA赛制,放弃了南北分区赛,把赛季缩短了28天,媒体报道称总计损失 5000万元。而规模和影响都远远超过CBA的中超联赛如果也如此压缩赛程,带来的损失将无法估算。中国足协经历的风雨显然要比篮管中心多,在处理职业联赛和国字号球队的关系上,教训也比篮管中心更为深刻。13年辛苦培育起来的足球市场、足球环境、足球氛围、赞助商群体,会因为赛制更改而毁于一旦。更改赛制,打破的不仅仅是现有的平衡格局,更会让职业化之后的中国足球倒退数年,进而让中国足球更加荒芜和贫瘠。

  中国足球不再是一块香饽饽,中超的招商一直是足协和俱乐部头疼的事情。据了解,率先实行新赛制的CBA已经取消了联赛的总冠名,原因就是南北分区很难在总冠名上做文章。足球同样如此,只能根据南北赛区的情况实施各自冠名,那样的话,中超联赛的品牌价值将受到严重影响。即使在2008年之后恢复中超的主客场赛制,联赛能否恢复元气没人敢打包票。赛制的朝令夕改会让中国足球联赛失去诚信,联赛很难重新唤回人气和关注,这才是改变赛制最致命的地方。

  本组撰文 /记者申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500,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