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宝刀衡一个家族270年的刀光剑影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16:18 竞报

  

宝刀衡一个家族270年的刀光剑影

  几经变迁,宝刀手艺传承到衡起通这里却没有什么改变,始终坚持

  “不少一分工、不偷一分力”的精良制作 摄影/本报见习记者 张雷

  手艺人宝刀衡

  “宝刀衡”家族第一代为衡圣治,第二代为衡纪方,第三代为衡隆有,传至第四代的衡历宗,从最初的跟随部队打制宝刀和宝剑,发展到专门为清王朝宫中皇帝和大内制作用刀。1958年公私合营,第七代传人衡连江的刀剪厂在崇文区板桥后扩大生产规模,生产民用的菜刀和剪刀,“宝刀衡”所生产的宝刀、宝剑等武术器械全部停产了,工厂搬到昌平区沙河镇,更名为北京刀剪总厂。

  1992年,衡起通正式接过宝刀衡衣钵,成为第八代传人。1995年开始,衡起通与人合租工厂,开始恢复“宝刀衡”传统技术和生产工艺,自己设计、生产、销售。从2000年开始,在新东安地下“老北京一条街”开设店铺,恢复了1903年起“宝刀衡”店铺的经营模式和经营风格。

  

宝刀衡一个家族270年的刀光剑影

  衡起通在组装宝刀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吹发立断、削铁如泥”……武侠小说里充满刀光剑影的江湖除了至高无上的武功,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那些高人手中的绝世“神兵”。

  而北京的老字号“宝刀衡”一直秉承中国千百年来的制刀造剑的传统工艺,用“刀光剑影”写就了一部270多年的家族史。今年8月27日,由东城区文委推荐的“宝刀衡”进入北京市上网公示的首批5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这门冷兵器时代的传统技艺有望再显神采。

  宝刀随皇太极入关进京

  在北京繁华的王府井新东安市场中有一处著名的“老北京一条街”,在林立的各式老北京吃喝玩乐的店铺中,一面“宝刀衡”的旗幡赫然在目。店铺的主人———“宝刀衡”第八代传人衡起通坐在有些局促的店面中,与往常一样专注地打理着陈列架的货物,等待买家,只是满墙的“刀光剑影”让小小的店面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戴着眼镜略带文气的衡起通,与印象中高大威猛、汗流浃背锤炼刀剑的工匠形象相去甚远,只是一双粗糙的手透露出常年与钢铁打交道的痕迹。“武器是士兵的第二生命,在冷兵器时代刀剑对士兵而言也有同样的意义,更何况刀剑是那个时代的绝对‘统治者’。”一说起刀剑的话题,衡起通就显得格外兴奋。

  

宝刀衡一个家族270年的刀光剑影

  衡起通展示最小的宝刀

  清刀、秦王剑、太极刀、汉剑、双手大刀、蟒皮少林刀……走进“宝刀衡”刀剑的世界,似乎总能激起人金戈铁马的英雄梦想,便忍不住动手抽刀拔剑,感受一下横刀立马打天下的气魄。衡起通十分熟悉地叙述道:“当年祖上是民间制刀的高手,曾跟随努尔哈赤部队打制宝刀和宝剑,又跟随皇太极一起入关。进京后,专门制作宫中皇帝和大内用刀。”

  康熙赐姓,乾隆叫响宝刀衡

  说起已有270年历史的“宝刀衡”,便不得不说这“衡”姓的来历。原来“宝刀衡”祖上为辽宁满族的制刀高手,跟随军队进京后又专门为宫中皇帝和大内制刀。“根据记载,1672年我们家老祖因为立功,被康熙爷赐姓为衡。所以后来我们家的满族姓都变为了‘衡’字。”

  “中国历史上,一直有文人配剑、武人配刀的传统。而每一位皇帝登基后都要有一把自己的宝剑,是文化传承的标志。”衡起通介绍说,刀剑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是武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正因为如此,当年衡家老祖领了圣旨后设计出一把剑头带有血槽的宝剑,让乾隆皇帝非常高兴,并将这把剑定名为“乾隆佩剑”。从此,衡家的第一代传人衡圣治将“宝刀衡”的名头在京城叫响。后来在中国民间便有“南有龙泉剑、北有宝刀衡”的说法。

  “到了清末,为了生计,我们家的制刀手艺也走向了市场。1903年,东安市场刚刚开市,我的曾祖父衡宏昌就在此开了‘宝刀衡’铺子。”衡起通介绍说。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