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攀登,聆听雪山的教诲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11:37 中国体育报

  “令我心潮澎湃的不再是登顶一瞬的雀跃,也不是征服与战胜,而是那一个个队友将生命系于一绳的信任,将心灵紧紧相偎的关爱。”这是一位大学生在申请加入学校登山队时写下的文字。每年暑假,一支支高校登山队怀揣着年轻的梦想奔赴雪山,接受严酷自然条件和复杂心理蜕变的双重考验。攀登的山峰不同,攀登中的感受各异,但同样都是极其难得且难忘的经历。从这些亲近雪山的学子们的讲述中,我们能够看到年轻人的热情、成长中的思考,还有逐渐显露的客观、冷静与成熟。

  登山的意义凝结在前进的脚印中

  攀登队伍:北京大学山鹰社

  攀登山峰:新疆博格达峰

  攀登特点:典型的技术型山峰

  攀登理由:博格达峰海拔不高,只有5445米,但难度非同小可,是典型的技术型山峰。山鹰社自2003年后改走登山训练的模式,进行过登山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今年选择博峰意在综合攀登实力的提升。

  攀登经历讲述:博格达峰的攀登难度比我们2004攀登的启孜峰、2005的桑丹康桑峰要高出好多,近2000米的攀登高差,3个高山营地,3000多米的路线绳,还有变幻莫测的天气,千变万化的地形——破碎狰狞的裂缝区,相当陡的雪坡爬升,让人胆战的横切与斜切,高难度的冰岩混合……这些都是对队员的极大挑战。最终,除一名队员因组织安排看守大本营外,其余队员全部登顶成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当然,这胜利的背后有着许多让人无法抹去的记忆。首先是老队员的成长。在2005年底确定山峰以后,攀登队长肖忠民就带领老队员开始了积极的备战——桃园仙谷的冰雪培训,寒假天仙瀑的冬训,冬季小五台的北东穿行,几次白河的大岩壁攀爬,每周三下午人工岩壁的模拟训练,五一的半脊峰之行……还有日常的攀岩、野外、体能训练以及拉练。

  此外,我们还邀请了登山界前辈孙斌、曹峻、王铁男、杨本华等做讲座,真的是受益匪浅。我们这一批“年轻”的老队员迅速成长起来,这是我们成功的基石!新队员在入选登山队后,也进行了系统的体能与技术训练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出发前,我们还把所有的新队员都带去白河,攀爬大岩壁beginner路线,这些经历为他们在博格达峰能有上佳的表现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山上,我们遇到的困难比想象的要多,但我们仍然坚定地一步步实施我们的攀登计划。博格达峰是威严的神山,她不让我们轻易靠近;但同时,她又慈祥地眷顾着我们这群孩子,每每让我们死里逃生。一次,A组队伍10个人被困在5080的C3营地,他们只有1顶帐篷和4条睡袋,那时已经是凌晨1点多,只要山神一皱眉头就必是一个杀人的夜晚。但是那晚博格达的天气却温柔得很,星星安静的眨眼,没有咆哮的狂风

暴雪,10个人就那样挤坐在帐篷里熬过了一夜。还有一次,我们在第二阶段上山时发现C1营地的一顶帐篷被天外飞石击中,先后击穿了外帐、内帐、帐底,并砸入地下半米多深!大家看后都惊出一身冷汗,幸亏帐篷里没有住人,要不然……

  攀登感悟:这次攀登的意义绝不仅限于登顶那一刹那的灿烂微笑或激动欢呼。我们登山的意义,全都凝结铭刻在通向顶峰的每一个脚印之中。老队员的技术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新队员的学习经历再一次全面而充实。在山上的每一刻大家都有学习和进步,而顶峰的微笑只是一个象征罢了!

  走过一趟博格达,让我们更自信于自己的实力,但这不能作为我们去挑战那些更高难度山峰的理由。作为学生社团,和专业的登山队是不一样的,也不可能在高度和难度上进行攀比。我们要把握自己的定位,去追求自己的登山。“我们的登山”不是仅仅关于冲顶,它所囊括的含义也不是单纯几个名词的集合:成长、选择、决定、服从、团结、沟通、交流、放弃、荣誉、快乐、爱……

  讲述人:纪明,北大山鹰社现任社长。北京大学微电子系03级本科生,2003年秋季入社,参加过2004年西藏那曲科考,攀登过桑丹康桑峰、半脊峰、博格达峰。

  “理性登山,安全登山”背后的艰难

  攀登队伍:中国人民大学“自游人”协会

  攀登山峰:各拉丹冬峰

  攀登特点:唐古拉山脉最高峰

  攀登理由:虽然位于长江源头、海拔6621米的各拉丹冬峰近12年来没有中国人登顶,而此次攀登活动又被赋予了“长江源头迎奥运”的意义,但最终促使人大登山队选择各拉丹冬峰的根本原因是出于队伍自身实力的考虑,参加此次登山的老队员达到了10名,他们的技术能力能够胜任各拉丹冬峰攀登要求。

  攀登经历讲述:今年夏天我们登顶各拉丹冬峰,这是12年后中国人再次登顶该峰。从攀登难度来看,这座12年无人问鼎的山峰,能够成功登顶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登山队手上只有1994年的登山报告,上山后发现山体情况已经完全变化了:大本营和C1营地的位置、C1营地以下的登山路线都是重新勘察的;C1营地以上的山体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冰坡,而是软雪和裂缝,冰雪锥刚打进去一会儿就因为温度高而出来了。从队伍实力来看,今年的登山活动极大地锻炼了队伍的攀登能力和组织能力,从进山车辆的准备、到新路线的勘察、营地选择等工作都是队员们积极主动完成的,冰雪训练又使得队员自身的登山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被带到了各拉丹冬峰,开展了“长江源头迎奥运”的主题宣传活动,这也为

北京奥运会送上了一份良好的祝愿。

  作为一个老队员,我经历了从刚开始登山时的冒进到现在的平和心态,如何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自然、面对生活,这是我登山以来最大的收获。8月8日上午,修路组登顶各拉丹冬峰后撤回海拔6050米的C1营地,而A组队员刚刚上到C1,营地队长、攀登队长和西藏登山队的加拉老师在帐篷里分析着山体情况,我一个人在帐篷外仰望着各拉丹冬,看着昨天刚走过的近70度的雪坡,心里不禁起了一个疑问:我是怎么上去的啊?这时,攀登队长陈杰显从帐篷里走出来,他低着头回了自己的帐篷。我明白了一切,因为我也曾经当过队长。这样的表情意味着登顶活动结束了。我走进帐篷,看见队长王仁智一个人在流泪。我知道他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出于全队安全的考虑,但此时却只有他一个人去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看着他,我也禁不住流下了眼泪。虽然经历过雪崩、滑坠、掉裂缝等很多危险,但这是我第一次为登山而流泪,那个场景我终生都不会忘记。

  “理性登山,安全登山”这八个字我们能够脱口而出,却不知道做到这八个字是如何艰难。我想,人大登山队不愧是一所一流大学出来的登山队,能够时时刻刻按照登山规律办事,理性安全地去登山。

  攀登未来:“自游人”2006年9月将向学校提交一个长达8万字的“迎七十年校庆,登七千米高峰”登山申请报告,社团将于2007年暑假攀登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为人大70年校庆献礼。当然,作为一个登山的学生社团,“安全第一”始终是摆在首要位置的,“自游人”也许永远不会去攀登八千米的山峰,“自游人”也许永远不会去攀登技术难度很高的山峰。

  讲述人:张进,中国人民大学06级研究生,国家一级登山运动员。担任人大登山队队长,自2004年起先后登顶哈巴雪山、玉珠峰、慕士塔格峰、唐拉昂曲峰、各拉丹冬峰,担任攀登队长和技术指导。

  雪山,教会了我们谦逊

  攀登队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凌峰社

  攀登山峰:鲁孜峰、姜桑拉姆峰

  攀登特点:两峰连登

  攀登理由:此前,从来没有登山队尝试过在一个月内连续攀登两座六千米的雪山,也没有大学生尝试过阿尔卑斯式攀登,更没有大学生登山队登顶过这两座山峰。今年的攀登我们幸运得多,山神很慷慨地接纳了我们。

  攀登经历讲述:今年夏天,我们连续攀登了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脉的鲁孜峰和位于拉规岗日山脉的姜桑拉姆峰两座山峰。很幸运,我能够作为队长参加这次活动;更幸运的是,我们都非常顺利地成功登顶。

  记得有人说过,“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为了这次两峰连登,我们做了近一年的准备。每天晚上九点,总有一群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云集到操场上。还记得我们在倾盆大雨中唱着歌互相鼓励着狂奔一万米;不会忘记训练完后痛快地吃科考队送来的西瓜;总会想起一百人奔跑的长队如流动的风,20圈后大家加油的喊声响彻整个操场……

  出发之前,我们发现搜集到的很多攀登资料是错误的,比如资料中说姜峰的海拔是6325米,而我发现其实应该是6546米。我们向西藏登山协会咨询,他们也同意了我们对于海拔和山峰具体坐标的质疑,并邀请我们重新测高。我们成功完成了这个任务,登顶后测定为6558米。这也是我们为登山界作的一点贡献吧。

  高海拔攀登会经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我是队长,压力有的时候非常大。从鲁孜峰下撤的时候,队员冻冻突患脑水肿,看到神志不清的他开始吐血,我非常后悔没有让他提前下撤。但当时没有时间自责,我们需要更加团结,冻冻已经完全没有行动能力了,我们四个队员轮流把他背下了山。路上我对他说:“这些苦难是山神赐给你的经历,你要好好珍惜。”不知道他有没有听进去。但对我来说这经历同样宝贵,我会永远记得下山路上大家互相依赖互相鼓励,记得患难时在一起的兄弟。把冻冻送到山下的

医院检查完毕已经是深夜了,我们很欣慰,因为冻冻平安了,我们所有的汗水、泪水、焦急、愤怒和依赖,此时都有了意义。

  之后,我们又非常顺利地登顶了姜桑拉姆。我们准备了20天的食物,准备在山里等待天气周期转好,而实际上第一批队员在第五天就成功登上了顶峰。

  姜桑拉姆的路线很长,我们建立了一个大本营和两个高山营地,从大本营登顶需要三天时间,对体能的考验非常大。我带着C组从二号营地冲顶那天,有名女队员身体严重不适需要照料,望着近在咫尺的顶峰,我还是决定留下来看护病号。我们需要的是过程,而不是顶峰。

  我们攀登并不是要用征服山峰来证明勇敢,也不是要用顶点来炫耀时尚。我们在攀登的过程中读懂了人生和梦想的道路,学会了如何真正地面对艰难、挫折、喜悦、泪水。望着近在咫尺的顶峰,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把机会留给别人,大山教会了我们谦逊。

  攀登感悟: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并不追求freestyle的英雄式个人攀登,我们所追求的是在攀登过程中的一种体验,感受团队的精神,感受自然的宏伟,感受挫折,感受关怀,感受需要用整个人生才能体会到的感动。我们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所有人在一种集体孤独的环境中为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懈努力的过程。

  这样的攀登初衷决定了这个“目标”不能太难,但也不能太过于简单,两峰连登的创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其好处就在于可以更好地锻炼队伍,鲁孜峰是一座技术型山峰,而姜桑拉姆的特点是海拔高、路线长,它们不同的特点决定了不同的攀登风格。我们希望可以在鲁孜峰训练技术,可以在姜桑拉姆锻炼攀登战术和组织能力。而事实上,我们都做到了。

  现在,我感到自己更加成熟。回到北京之后,又要忙于学业、工作和种种应酬,生活将依旧平静而坚决地消磨着激情和记忆。但雪山上那些艰难而快乐的日子,和12个曾经一起奋斗的兄弟姐妹,将一直是我记忆中最美好、最难忘的部分。

  讲述人:熊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二年级学生,担任北航凌峰社理事、登山队队长。2001年开始接触并爱上了户外运动,喜欢登山、攀岩、探洞、自助旅行,曾攀登过四姑娘二、三峰,雪宝顶、玉珠峰、桑丹康桑峰。整理/谢漪珊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