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题:校园不是足球人才培养基地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13:57 新华网

  新华网伦敦9月3日电题:校园不是足球人才培养基地

  记者马邦杰

  当李连江握紧约翰·瑞德的手时,他感觉自己的手握的是一段长达百年的历史,那里有他要寻找的答案。

  作为中国中学生体协足球分会秘书长和高级教师,李连江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中国中学生足球运动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是培养职业球员,还是普及这项运动?

  近日随中国青少年足球队来英国访问的李连江,在见到英格兰校园足球总会首席执行官瑞德及其同事后,他找到了答案:中学生足球运动应该以普及为主。

  但同中国队一同前来考察的中国足协主抓青少年足球的官员崔永利却多少感到有些失落。他本想弄明白英格兰校园是如何为职业足球培养后备人才的,但得到的答案却是:学校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免受足协影响,校园足球不是为了培养职业球员。

  在英格兰的中学校园里,足球就是一种单纯的体育教育手段。前英格兰校园足球总会主席凯文·魏尔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英格兰校园足总已经有102年的历史,我们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足球这个媒介来培养学生在心理、道德和身体方面全面发展。我们的学生成为职业球员的只是凤毛麟角。”

  据瑞德介绍,英格兰校园足总每个赛季都组织多场各个年龄段的校际联赛,上个赛季参赛的男生球队有3000多支,女生队有1000多支。英格兰高达98%的中小学男生都踢足球。

  这么多踢球的孩子,如果最后只有寥寥几个能成为职业球员,这是否不太正常?

  对此,瑞德回答说:“我们必须要清晰一个概念。足球在学校里是种体育教育手段,学校不是培养职业球员的地方。我们有个规定,如果一个学生每周上课不超过16小时,是不能成为我们的会员的。踢球和学习之间必须要有个平衡,有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我们不可忽视:踢球踢得越好,考上剑桥、牛津大学的概率越低。我们不能因为踢球而耽搁了孩子的学业。”

  足球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在校园内部就应该是一种教育手段。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却在中国因受足球职业化思潮的冲击而被长期忽视。一度有很多学校重点发展足球,只为培养职业球员。

  如今这些学校的“足球事业”大多已经萎靡,中

国足球后备人才链条出现危机。日前中国足协又出台了一个新举措,与教育部联手共同组建男、女足的中学生希望队。这个工程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国家队及各年龄国少、国青队及职业俱乐部培养输送高素质、高水平运动员。

  根据英格兰足球发展的经验来看,中国足协的这一做法值得商榷。因为,如果将校园足球打上过深的功利烙印,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校园不是理想的足球人才培养基地。

  英格兰职业足球的后备人才是由各级职业和半职业俱乐部来培养的。这些俱乐部都有自己的球探,负责把有足球潜力的孩子“挖”到俱乐部接受培训。像贝克汉姆、杰拉德、特里、兰帕德等球星都是很小就被送进了俱乐部,在那里他们接受专门训练,最后成为球星。

  当然这些球星的文化水平很难让人恭维。在英格兰有个说法:踢球是不需要太多文化知识的。像在英超踢球的一些非洲球星,几乎就没接受过任何正规的文化教育,但球技却一样出众。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开展足球运动在国内名列前茅。这次来英国访问的中国青少年队全是该校BTV三高足球俱乐部的学生。访英期间,他们战胜了英格兰校园足总选拔出来的一支球队。而这些学生的“师哥”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在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代表

中国队战胜过英格兰代表队。

  中国的学生足球水平似乎与英格兰相差不大,但职业球员水平却相去甚远。这是为什么?

  这也是李连江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他说:“从学生足球到职业足球,中间应该还有个过渡环节。我们中国足协一直没处理好这个环节的问题。这一环应该在什么地方?我们还都在摸索寻找。不过我觉得,它肯定不应该是中学校园。”(完)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