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只能自挖坟墓 从男篮世锦赛看中国CBA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07:05 扬子晚报 | |||||||||||
大比分输给希腊队后,中国男篮结束了自己在日本世界男篮锦标赛上的征程。从比赛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男篮与欧美列强的全面差距,无论是普通球迷还是篮球记者,基本统一的看法是:中国男篮不适应高强度的对抗,不适应场上激烈的竞争。
不适应强对抗根在国内联赛 姚明在赛后就不止一次地指出,他的队友不习惯激烈的竞争。随队的篮管中心副主任胡加时也认为,中国男篮最大差距就是不能稳定发挥,对方稍作调整,我们就连续失误。对方的调整其实就是加强了防守的压迫性、攻击性,我们在速度、力量、对抗、转移等各个环节上都落后于欧美强队。这种情况在这次世锦赛中国队的每场比赛中几乎都能看到。 其实,连普通球迷和记者都能看出来的问题,我们的专业篮球工作者、职业教练不可能看不清的,我们的CBA联赛速度慢、节奏慢、对抗差,与世界篮球的发展方向和现实情况严重脱节,CBA的专职官员、职业教练不可能不清楚,尤纳斯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过,国家队球员在一个赛季的国内联赛后水平不升反降,大比分输给希腊队后尤纳斯再次对国内联赛的低水平提出了批评。翻开各类报纸的体育版和网络的体育频道,无论是坐而论道的篮球专家,还是奋战在国内联赛一线的教练球员,以及普通球迷和篮球记者的评论,这一观点惊人地一致。 若要根除病根先除急功近利 经过世锦赛的锻炼,我们的这批队员无疑在意识、能力和适应竞争等方面也上了一个台阶,这从小组赛中我们一场比一场打得好可以充分体现出来。现在问题清楚了,可以对症下药了,我们有强大的内线,有相当基础的外线,按理只要努力就行了。然而,笔者最大的担心是,经过一个赛季的CBA联赛后,我们的这批国内球员是不是还会重新回到自己的起点上。因为,CBA联赛难与世界篮球“接轨”的最根本原因,恐怕不是我们的篮球工作者对世界篮球的现状认识不清,不知道我们的不足,而是现行的CBA联赛大环境造成的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 目前的这支国家队其实是以广东宏远与八一队为班底,加上姚明和刘伟两名上海球员组成的,而宏远和八一是目前国内篮坛速度和节奏最快、防守最好的两支球队,而CBA其它十多支队伍的打法基本是一致的,一位站桩式的强力中锋坐镇内线,各支队伍引进的外援也大多是科尔曼、盖茨这样的站桩式中锋,其他球员把球往里传,外线跑动少、策应少、转移少,节奏慢而无变化。这种七十年代的打法早已落伍于世界篮球的主流与方向,这些普通球迷都知道的东西,我们的篮球教练、官员不可能不知道。然而这却是各队在CBA立足最轻松、最有效的途径,引进一个科尔曼、盖茨式的强力中锋,再加几个其它队淘汰的但还能打打球的“老弱病残”,就能在CBA站住脚跟,CBA赛场也能实现从8支扩军到12支、14支、16支的超常规高速发展,我们的篮球官员、俱乐部官员、教练员何乐而不为呢?要知道,要全队练就整体式的打法、要每个球员都能在强对抗、快节奏中完成高质量的技战术要求,那可是得一天天苦练、一场场硬拼才能造就的。 然而,如果CBA各队都抱着如此“轻松”的心态和急功近利的做法,中国联赛就将永远无法与世界接轨,我们大批有天赋的球员一年到头得不到真正有提高和锻炼价值的比赛机会,一到世界大赛就难以适应,中国篮球将永远全方位地落后于世界篮球,总有那一天,我们的篮球爱好者会像足球爱好者一样,看完世界大赛就不看国内联赛了。那时,我们的CBA各俱乐部还谈什么发展?拿什么来生存?因此,我们CBA联赛从官员到教练球员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彻底改变我们联赛的现状,从各个俱乐部做起,不仅仅是拯救中国男篮的需要,从长远看也是拯救自己的需要,急功近利的最后结果,可能是自挖坟墓。 本报记者朱仕农来源:扬子晚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