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乌迪:我用艺术为珠峰做环保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8月28日09:47 竞报

  如果换一种眼光,垃圾也许就不再是垃圾。这里展示的是一些孩子用易拉罐、鸡蛋皮、塑料瓶、旧电池和废旧包装盒等废弃物,加工创造出的令人耳目一新、意想不到的艺术品。

  如果有人攀登珠峰是为了给祖国争光,我们要对他竖起大拇指;如果有人攀登珠峰是为了完成个人梦想,我们要冲他点头称道;而如果有人攀登珠峰是为了去捡垃圾,并把捡回来的垃圾做成工艺品,那我们一定会瞪大眼睛想来听一听他的传奇故事。

  

乌迪:我用艺术为珠峰做环保

  乌迪在布达拉宫广场上捡垃圾

  乌迪(Woody),全名Baer Gerhard Walter,男,45岁,德国环保艺术家,专门从事利用废旧白色垃圾制作艺术品的工作。他的一头金色卷发让人一眼就能从人群中认出来。

  今年5月22日到6月6日,乌迪和志愿者、新闻媒体、企业代表组成的珠峰环保队伍一起奔赴西藏展开了为期16天的公益环保活动。而在活动结束,大家庆祝胜利的时候,乌迪却在开始盘算着怎么将他精心挑选出的10大袋垃圾,运回德国,早日做成珠峰垃圾工艺品,展示垃圾危害,宣传环保。

  

乌迪:我用艺术为珠峰做环保

  启程仪式上乌迪送给主办方的垃圾小熊

  珠峰垃圾,心肝宝贝

  “Hello,你看到我刚才捡的珠峰垃圾哪里去了?它们可是我的心肝宝贝,我要把它们带回北京,转运到德国去。”6月5日,从拉萨的垃圾处理厂经过的游客一定会看到一个长着金色卷发的老外,在到处寻找他的“垃圾袋”。

  老外在拉萨也变成了“拾荒一族”?这个名叫乌迪的德国老外就是这样。不过他拾荒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垃圾坯子”去做垃圾艺术品。“说实话,我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做环保,我要让人们看到在珠峰上丢垃圾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最终,乌迪在此次珠峰环保活动中,收获了10袋他“心爱的垃圾”。

  

乌迪:我用艺术为珠峰做环保

  乌迪在定日中学教孩子们使用电脑

  独一无二的垃圾,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2005年年末,乌迪在德国的一本杂志上看到了有关“2005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的报道,通过2005年参加活动的奥地利人Burkhard Fel-ber的介绍与活动主办方取得联系,经过半年的积极筹划以及相互沟通,乌迪最终如愿以偿参与到“2006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当中来,并于2006年5月22日-6月6日,全程参与。“说起来,我还真要感谢那个奥地利人呢,要不是他,我根本不可能找到组织方,顺利来到珠峰收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垃圾,做成全世界唯一的珠峰垃圾艺术品。”

  

乌迪:我用艺术为珠峰做环保

  

乌迪:我用艺术为珠峰做环保

  在6000米处扔垃圾,谁干的?

  在为期16天的活动中,从未到过海拔3000米以上的乌迪,亲身体验了西藏高原气候的变化无常以及在高海拔地区进行环保工作的艰辛。他亲身徒步至海拔6000米的中绒布冰川,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带回了一大袋垃圾。

  可当一路上有说有笑的乌迪,在6000米处一块两三平方米的空地上看见一大堆登山废弃物,马上变了脸,“在6000米处扔垃圾,谁干的?这里已经是雪线了,要是垃圾顺着雪水流下山,造成了水源污染怎么办?”乌迪生气地表示。他说什么也想不通是谁会干这样的事情,怎么可以把那么多垃圾遗留在那么高的地方。但是那时,呼吸已经十分困难的乌迪已经没有力气把这些垃圾全部带下来。“明年!”———乌迪用力挥动手臂,对其他志愿者说:“We will bring them down next year!(我们明年一定要把这堆垃圾带下山。)”

  红鼻头下面,永远是笑容

  从珠峰下来,乌迪的鼻子被晒伤了,红彤彤的一大片,甚至已经破皮。可乌迪总是在红红的鼻头下面留着笑容。“你们知道我的鼻子为什么被晒伤?那是因为我的鼻子长得漂亮,高高的。”

  爱开玩笑的乌迪,显然并不关心他的鼻子,他更关心的是他的垃圾。每到一个地方乌迪记不得搬运自己的行李,而先是问司机师傅,“我的垃圾装在哪个车?”到了晚上,志愿者都在房间休息的时候,乌迪则一个人偷偷掏出白天捡来的垃圾,进行分类。遇到能够制成艺术品的垃圾,乌迪就会把它洗干净,装进自己的垃圾袋中。16天下来,乌迪洗了10袋垃圾,并从西藏运回了北京。

  犯愁,如何将垃圾运去德国

  上周末,记者给“2006珠峰大行动”的领队王骥打电话的时候,王骥还在犯愁:这么多垃圾如何运到德国去呢?而已经回到德国的乌迪显然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每天催促王骥。王骥说,他们现在已经联系了十几家公司准备托运,可都没有结果。“现在我又想了一个招儿,看看能不能联系德国拜耳制药公司,将这些垃圾算做试验项目,作为试验品运去德国。”王骥说,珠峰可能是一个人一生才有机会去一次的地方,这些乌迪从珠峰带下来的“宝贝”,他一定会想办法交给乌迪。

  文并摄/本报记者 胡志斌

  2006珠峰大行动志愿者花絮

  在5月22日到6月6日期间进行的“2006珠峰大行动”中,志愿者们大多经历了自己难忘而又意义非常的第一次,相信多年以后,一些细节还会使我们记忆犹新。

  在珠峰只穿短袖的总指挥

  珠峰,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终年被覆盖在厚厚的积雪下面,平时生活在平原的人,只要想一想都会从心底感觉出那种寒冷。而此次珠峰环保活动的总指挥、西藏体育局张江源副局长,在珠峰大本营只穿一件短袖T恤,就能指挥自如。

  还在去珠峰大本营的路上时,志愿者大多开始添加衣服,有的穿上了保暖内衣,有的穿上了风雪夹克,到了大本营后有些体弱的女志愿者连羽绒服都裹得严严实实。可转头一看总指挥张副局长,只穿一件短袖T恤还在那里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大家。“张局,穿件衣服吧,别冻着了。”“你们穿暖和些吧,捡垃圾的时候一定要先蹲下再伸手,这些比直接弯腰伸手捡垃圾省些力气。”据张副局长的老搭档们———西藏登山队队员介绍,张副局长是援藏干部,身体特别好,他每次来珠峰大本营指挥各种登山活动时,都是穿一件短袖。这身体,连当地西藏的老百姓都佩服。

  吃饱了也不知是生肉

  6月2日,志愿者经过五六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地球上海拔最高的村落———推村,给当地居民送去太阳能发电设备。由于旅途颠簸,一路上只喝了点水的志愿者们早已饿得头昏眼花。热情的藏民把志愿者请进自己的家里,给志愿者们煮起了酥油茶。“肉,羊肉干,快来尝尝。”不知是谁招呼了一声,藏族居民拿来了一条羊腿肉,给志愿者们用小刀分食。“你们可以把肉蘸上点儿辣椒吃,这样更香。”好客的藏族百姓招呼着志愿者们。“对了,这肉是怎么做成的啊?”分吃完了羊腿肉的志愿者回味美味羊肉的时候询问藏族百姓。“这肉啊,是新鲜的羊肉放在山洞里风干而成的,没有加工过,这些都是生肉。”

  大家携手来当压路机

  早在6月1日志愿者们来到世界海拔最高的小学———曲宗巴松完小和孩子们一起度过儿童节之前,已经有部分志愿者为了给孩子们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自告奋勇来到了这个海拔4700米的学校。除了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外,志愿者们还给学校安装了两个篮球架。可篮球架安好了,却碰到了其他难题:学校的操场全是石头路,场地并不平坦,篮球根本没法正常弹起。这时,志愿者庞福华想了一招儿,他号召全校师生一起,和志愿者们手挽手并排站成一条直线,喊着号子从操场这边走到那边,再从操场那边走回这边,用大家的脚来当压路机,将操场踩得“坦荡荡”。

  坚持不吸氧就是胜利

  由于参加本次活动的志愿者来自全国各地,身体素质也参差不齐。自从到拉萨开始,主办方就为大家准备了氧气,以备不测。可在志愿者队伍里,不到万不得已,即使再难受,也没有一个人吸氧。这是为什么呢?西藏登山队的队员介绍,西藏的含氧量不到平原地区的一半,来自内地的志愿者出现头疼、恶心等高原反应,都属于正常范围。人体自身的适应能力很强,如果能够坚持住,过两天,就能适应高原的氧气含量。可如果遇到不适,就使劲吸氧的话,身体将对氧气形成依赖,不能迅速适应西藏的环境了。所以,为了自己能够坚持到珠峰脚下做环保,志愿者们有句口号:坚持不吸氧,就是胜利。

  爬上二楼得喘5分钟

  刚一到拉萨,领队王骥就不断嘱咐大家,不管上下楼等电梯多麻烦,一定要乘电梯。起初大家还不太理解,但随后到了定日县没有电梯的宾馆住下后,大家对电梯的作用,感觉强烈。定日县是距珠峰大本营最近的一个县,志愿者入住在定日县珠峰宾馆。这座珠峰宾馆只有二层,所以没有设置电梯,这下可苦了平原来的志愿者。记者数了一下一共只有不到30级台阶,志愿者们上来至少要扶着楼梯栏杆喘上5分钟,才能各自走回房间。“这高原就是厉害,心脏都快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

  文/本报记者 胡志斌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