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蕊蕊 “玻璃美人”需要坚强神经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10:51 法制晚报 | |||||||||||
在8月初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赵蕊蕊(左)与张国政一冷一热的表情对比强烈摄/记者 安灵均2004年3月受伤以来面对媒体难露笑容何时才能看到这位昔日的“第一高度”重回女排的队伍中
赵蕊蕊 “玻璃美人”需要坚强神经 外科医生:环境给她的压力太大心理专家:克服懊恼、焦虑和担忧运动员:伤病的折磨谁也受不了 本周,征战世界女排大奖赛分站赛的中国女排将从香港转战澳门。带着上周末香港站以不败战绩夺冠的余威,本周末,中国女排要在澳门站打响卫冕战。虽然中国女排战绩骄人,但提到中国女排,人们总是忘不了赵蕊蕊。 赵蕊蕊曾被称为中国女排“第一高度”,是队中的头号得分手。如今,两年未上战场的她,绰号已经换成“玻璃美人”。从两年来赵蕊蕊的表现来看,这位“玻璃美人”不但要重塑强健的身体,也要为自己锻造坚强的神经。 调查说明 采访对象:医生、专家、运动员 采访手段:现场观察、 面对面采访 采访时间:8月3日至21日 采访地点: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医院等 细节回放 2004年3月 形单影只 2004年3月,赵蕊蕊在训练中受伤,被确诊为右小腿腓骨疲劳性骨折(横向断裂),距离雅典奥运会还有5个月时间,赵蕊蕊很可能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记者在当时采访期间就发现,赵蕊蕊的心理状况不佳。在体育医院治伤期间,赵蕊蕊每天都由父亲陪伴,往返于医院与排球馆之间。当时她的队友们在外地集训,独自在空旷的排球馆中的赵蕊蕊看上去形单影只。 赵蕊蕊一直拒绝接受媒体的采访,即使面对与她从小就相识的家乡记者,她也不苟言笑。训练的时候,为了不让记者拍照,她还将排球馆的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将自己封闭其中。 2004年底 罕见笑容 2004年年底,女排队员大都在地方队打联赛,偌大的体育总局排球馆中,每天只能看到赵蕊蕊和冯坤两个人进行康复性训练。 记者几次前去采访,赵蕊蕊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很少露出笑脸。训练中,她一旦看到记者举起相机,都不自觉地躲开。记者主动和她攀谈,她也常常只回答是或者不是。 在记者的记忆中,唯一一次见到蕊蕊笑,是那一次她的主治医生带儿子前去看她们训练,看到小朋友来了,赵蕊蕊才露出会心的微笑。 2006年春 重拾笑容 回到国家队,赵蕊蕊似乎开心了许多。今年春天,记者前往漳州基地采访中国女排,那时赵蕊蕊将头发烫成波浪形,开始在场上与队友们一同训练,笑容也常常浮现在她的脸上。她和队友们轻松应对教练打过来的任何一个球,时不时还会和队友们商量一下。 只是,赵蕊蕊似乎不再愿意面对公众讲话,一家电视台的机器几次架在她面前,她始终没有接受采访。 2006年8月初 见人就躲 8月初,LG生活健康竹盐系列产品赞助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的签约仪式在总局多功能厅举行。作为嘉宾,赵蕊蕊和举重世界冠军张国政前来捧场。 赵蕊蕊提前20分钟就来到现场。按照惯例,与会人员都会被邀请参观赞助商的相关产品,但不知何故,赵蕊蕊看见现场零星的人群,不顾工作人员的热情相邀,脸色铁青,扭头便走。 好在赵蕊蕊没有离开太远,而是在多功能厅外的健身房独自坐着,没有和身边的任何人交流。发布会开始后,赵蕊蕊的脸色还是不见好转,脸上难见笑容。 专家建议 针对赵蕊蕊的情况,记者走访了外科专家和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外界压力对赵蕊蕊的影响。赵蕊蕊的伤,不仅在腿上,也在心里。 心理专家:伤病没有想象中可怕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系副教授董艳女士,从事心理学课程教学与研究已经有18个年头,当她得知赵蕊蕊的情况之后表示,外界的帮助固然很重要,但是自身的性格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克服懊恼、焦虑、担忧 “现在赵蕊蕊的情况可能已经有些抑郁的成分了”,董老师表示,“一般运动员养伤的时候都会有相当的心理压力。像赵蕊蕊这样,两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一上场就受伤,虽然最后女排成功夺冠,但是她的作用并没有太多显现,她可能会觉得很懊恼。金牌虽然是运动员成绩的证明,但是对于赵蕊蕊来说,那更像是沉重的压力。” “其次,在伤势未愈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焦虑、急躁的情绪,赵蕊蕊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看着队友们生龙活虎地训练时,她更是盼着自己能早日康复。”董老师说,“另外,她还会对未来产生担忧情绪,担心自己还能不能恢复到以前的水平,还能不能参加在祖国举行的奥运会。” 治疗“以我为主” 对于赵蕊蕊的状况,董老师表示需要内外一起用力才能够有所缓解。 “外界的帮助很重要,队友、教练一定要注意和她多交流,不能让她有被孤立、被遗忘的感觉。身边人对她关心够不够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她的心态。最好能让她经常有事可做,让她的注意力从伤病上转移出来。” 除了外界的帮助,董老师觉得,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赵蕊蕊自己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现在的运动场上,较量的不只是运动技能,还有心理素质。性格坚强、开朗、善于表达,别钻牛角尖。很多运动员都是一路坎坷走过来的,只要自己懂得排解压力,伤病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外科医生: 心态影响治伤 “环境给赵蕊蕊的压力太大了。”一位帮助赵蕊蕊治伤的外科专家告诉记者,压力改变了赵蕊蕊的心态,更加影响了她伤势的恢复。 “现在,她断裂的骨头已经愈合,只是炎症还没有消除,训练一上量就会有反应,所以两年了,都还不能完全恢复。”专家介绍了赵蕊蕊伤情的最新恢复情况。 “雅典奥运会前的那次骨折,属于疲劳性骨折,跟赵蕊蕊自身的体质也有关系,她的腿真的是太细了。在奥运会上那次骨折,是她小腿胫骨相同位置的第二次骨折了,旧伤复发是我们医生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对于赵蕊蕊的伤势,这位专家有些心痛。 骨折,在外科大夫眼里是一种常见的伤病,一般恢复只需要六个月,但是赵蕊蕊整整用了两年,还没有彻底痊愈,专家表示,环境带来的压力影响了她。“现在,赵蕊蕊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挤进08奥运的阵容,面对竞争激烈的环境,压力特别大。另外,可能跟她本人的性格也有关系,女排的另一个副攻张萍,现在也是重伤未愈,但是心态相对要好很多。” 这位专家还透露,其实在治疗过程中,女排已经给赵蕊蕊安排了心理方面的辅导,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收效不大。 很多运动员都有过像赵蕊蕊一样的痛苦经历,残酷的伤病使他们中的很多人面临告别运动生涯的威胁。去年8月,正在备战冬奥会的双人滑名将赵宏博遭遇跟腱断裂。他奇迹般地重新回到了冰场上,并在冬奥会上摘得一枚铜牌。直到现在,人们还对他的顽强啧啧赞叹。 赵宏博:没有理由放弃 今天再与赵宏博提起去年8月的“灰色记忆”,他已经轻松得如同在说别人的故事。“当时我就抱着一定要去都灵的这种信念,我觉得我自己一定行。”赵宏博说。 回想起自己刚刚受伤的那一幕,赵宏博记忆犹新,“忽然觉得左脚一阵撕裂般疼痛,医生说可能是跟腱断了,当时我和申雪抱头痛哭,我们就想,这次完了。”赵宏博说,“当时的心情简直是沮丧到了极点,没有人告诉我们还有什么希望,我想也许这辈子都不能滑冰了,心里难过极了,可以说是心灰意冷。” 不抱任何希望,赵宏博来到北医三院。“我遇到了田大夫,他让我重新燃起了冬奥会的希望。当时田大夫就告诉我,他说你一定可以,我保证你还能去冬奥会比赛。”赵宏博说。 之后的几个月里,记者几次到训练馆探望赵宏博,都看到他腿上打着石膏,坐在轮椅上练习上肢力量。即便是在轮椅上,赵宏博也一直笑着,与周围的人说话时非常和善,面对记者的镜头,总不忘摆出一个胜利的手势。 “对于挫折,笑着也得面对,哭着也得面对,为什么不笑呢?”赵宏博说,“我受伤之后,不仅是我,小雪、教练,他们都有很大的压力。在我恢复过程中,那么多人关心我。我没有理由放弃。” “许多人都以为,冬奥会之后我就不会再滑冰了,但是我和小雪觉得,我们可以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登上冬奥会的领奖台,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赵宏博说,“你知道吗,我喜欢在冰上滑行的感觉。” 不久前刚刚与赵蕊蕊共同出席过活动的举重名将张国政,对于赵蕊蕊的情况,更多的是同情。 张国政:理解她的痛苦 在8月初的新闻发布会上,张国政和赵蕊蕊一起受邀参加,但是与会期间,前者活跃,后者沉默,状态对比非常鲜明。 “哦,她那次有些不高兴是因为耽误了训练”,张国政回忆起那次发布会的情景,替赵蕊蕊解释了缘由,“她当时正在训练,本来说发布会一会儿就完,结果时间挺长,所以有些不高兴吧。其实,跟她聊了聊,开开玩笑什么的,感觉还行,有的时候也挺能说笑的。” 身上有多处严重伤病的张国政,在雅典奥运会上曾旧伤复发倒在举重台上,对于赵蕊蕊所受的伤病折磨,他深有同感。“伤病当然会影响她的心情啦。谁能受得了伤病期间的那种感觉啊?”张国政说。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孙毅 陈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