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中国男篮:三大硬伤三大收获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07:29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8月16日电(记者王骏勇、王恒志)昨晚凭借姚明的最后一投,中国队以63:61险胜澳大利亚队,在遭遇八连败之后,取得了久违的一场胜利。随着本届斯坦科维奇杯赛的落幕,中国男篮世锦赛前的热身赛也告一段落。综观这段时间的热身赛,尤其是斯坦科维奇杯赛,中国男篮的进步有目共睹,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急需解决的“硬伤”。

  一是姚明不在场,中国队不知道该怎样打球。有姚明在场,其他队员还能积极贯彻
战术,围绕姚明组织攻防;而一旦姚明因手感不好或体力原因下场休息时,中国队就容易乱阵脚。15日中澳之战第二节还剩7分15秒时,王治郅换下姚明,场上局势一度陷入混乱,大家好像突然不知道该把球传给谁了。第三节姚明下场休息时,对方马上采取紧逼防守;结果中国队不是后卫传不出球,就是前锋拿球无人接应,造成失误而接连丢分。

  二是经常遭遇“黑色第三节”。好不容易打了半场好球,一到第三节突然“断电”。13日的中巴之战,上半时中国队还能咬住比分,仅以38:44落后6分。但第三节中国队突然崩盘,被巴博萨带领巴西队打出31:13的进攻潮,最终输掉比赛。同样情况也出现在昨晚的第三节,姚明连中三球后被换下场休息,中国队场上队员好像又不知道该如何打球;一度领先的15分在不到4分钟里被消耗殆尽,还差点被反超。

  三是破紧逼办法不多。面对欧美强队的贴身紧逼防守,中国队显得办法不多;不是进攻受阻,就是出现失误。回顾本届

斯坦科维奇杯的三场比赛,只要对手不紧逼,中国队还可以按照既定战术打出一些好球;而一旦对手采取贴身防守,中国队就显得有些慌乱,进攻节奏放慢。在15日的比赛中,只要澳大利亚队一紧逼,中国队后卫运球到前场就已消耗掉近10秒钟左右的时间,留给组织有效进攻的时间所剩无几。

  不过,经过最近几场热身赛,尤其是本届斯坦科维奇杯赛,

中国男篮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至少有三大收获。

  一是“明、郅、联”组合选择的多样性。不管是最初让球迷期待的“明郅”组合,还是相对实用的“明联”组合,抑或是昨晚多次出现的“郅联”组合,都让主教练尤纳斯对中国队内线的排兵布阵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姚明、王治郅伤愈归队,以及易建联的逐渐成熟,中国队在世锦赛上的阵容将会有更多的变化。

  二是小将陈江华的“异军突起”。广东新秀陈江华崭露头角,可谓从中美对抗赛到本届斯坦科维奇杯中国队后防的一大收获。国内篮球评论员认为,如果说刘炜、孙悦等是常规武器,那陈江华就是暗藏的匕首。当中国队打不开局面时,让陈江华冲一冲,很可能会取得奇效。

  三是篮板球提升、失误减少。在中美对抗赛上,全场比赛中国队共有43次失误,还被对方抢了15个进攻篮板球。而在斯坦科维奇杯赛上,这两个弱项均有所改观。中德之战,中国队全场只有17次失误;昨晚的中澳之战,上半时中国队篮板球以23:12领先,为最后的获胜提供了保证。

  无论如何,在热身赛上能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能有新发现并及时利用,中国男篮的世锦赛之旅值得更多期待。(完)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