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不做“卡奴” 自由健身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11:35 中国体育报

  ■很多人办理了健身会员卡,卡快过期了才发现自己去的次数还不过5回;为了让几千元换来的健身卡物有所值,不得不紧张工作一天后赶往健身馆。健身原本是为了减缓压力,有些人却因为健身更有压力。专家提醒——

  记者冯舒在今年四月办理了一张有效期三个月,次数50次的游泳季卡,由于工作繁忙,到6月中旬的时候,卡还有20多次没有使用。为了不把它浪费掉,冯舒先是自己连续一周
跑游泳馆,后来又呼朋唤友,卡总算用完。终于松了一口气的冯舒告诉记者,办卡的目的是为了强迫自己去健身,让自己养成健身的习惯,后来发现还是没能习惯成自然,但在最后不得已突击一下,也算没白枉费自己的心思。对此专家指出:忙于健身反而不健身。

  减压不是增压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副研究员何子红表示,人们选择健身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缓解压力,如果赶时间、带着工作压力锻炼,急于求成以及为了健身而健身等种种因素,锻炼不仅起不到减压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会让人压力更大。

  何子红说,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现不少百姓,为了健身而强制性健身,或者没有规则地通过健身发泄压力,反而伤身。有效而积极的锻炼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兴致索然。突击健身,会给身体造成伤害。举个例子来说,如今,运动损伤已经不是运动员的“专利”,不少百姓在健身过程中遭受损伤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何子红举例说,日前从华山

医院运动医学研究室了解到,该院每月要收治900多名因运动而受伤的病人,很多人都是太急于求成,或被动健身,受伤后又往往认为是小事,甚至不选择“休养”,去“赶卡”,从而耽误了治疗。这种被动健身实际上也是健身中的一个误区,在运动损伤已经逐渐成为威胁百姓健身的隐形杀手的过程中,就更加提醒我们健身是为了减压而不是增压。

  疲于奔命有弊无利

  何子红说,运动讲求一个轻松的过程,这种轻松既包括生理上的,更包括心理上的。现在不少年轻人或者工作一族,为了完成自己的既定健身计划,常常是疲于奔命去健身。我们常常看到,不少人在一天紧张的工作之后,有时候甚至连走路都不想走了,还是要坚持拿上健身卡去健身,这就是有弊无利。据国外的研究表明:即便是对减压特别有益的瑜伽课也并不总是能够减压,因为个体的状态就没有进入运动放松的状态。美国洛杉矶一家著名的瑜伽俱乐部老板艾尔肯说,当别人都陷入冥想的时候,时不时有些练瑜伽的人慌慌张张闯入,把垫子往地上一扔,这些人根本就没有进入状态,因为他还没有从路途的奔波和刚才寻找车位的慌张中解脱出来。

  何子红表示,除个体的状态外,目前我国的不少健身场所虽然也有私教等,但不少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指导者只是通过鼓励会员一味地坚持和不间断,而事实上在国外,高水平的健身俱乐部都会给办卡会员相对伸缩自由的健身课程设置和指导,强度和频度都极强调个体差异,尤其反对疲于奔命去健身。

  盲目办卡选择过多

  北京北三环附近一家健身馆的业务员透露,该馆年卡1699元,一半人都是盲目消费,办了年卡后可能就来一两次。他透露,现在健身馆可能有年卡会员300多人,而目前每天常来的也就五六十人。健身馆曾做过统计,一个年卡会员一年能来100次就算是最多的了;20%-30%的会员一年能来几十次,剩下的一年来上几次,甚至有的会员办卡后就来过一次。北京某报的调查也显示,只有六成人会将卡用到底,五成多消费者盲目办卡。

  选择过多,其实却没有时间来享受。何子红说,当我们没有时间来锻炼,却又渴望锻炼的时候,我们不会想到,一双球鞋加上30分钟跑步的时间就可以解决问题。很多人会选择几千块钱的俱乐部会员卡。在会员卡过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去的次数还不过5回。更不幸的是,大家会接着用买更贵的健身卡来试图解决问题,而这些卡通常落得个请客外加大赠送的挥泪大甩卖。其实毅力有多大关键看内在。对于健身我们必须记住:当没有时间匹配的消费进入健身生活的时候,它们不像资产,我们以为用钱可以买来快乐,但如果不匹配等比例的时间,买到的只是更多的困惑,这种习惯不改变,健身卡并不能带给我们健康。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