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回眸十多年梦之队盛衰历程 梦一辉煌后人难以企及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08:37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记者林牧邱治

  自从美国男篮在2002世锦赛和2004年奥运会中失利后,更多压力转移到新组建的美国男篮身上。这支被中国球迷称为“梦七队”的球队能光复“篮球之国”的光荣吗?从昨晚的中国篮球对抗赛来看,答案并不肯定。

  美国男篮由盛转衰

  1891年,加拿大人奈·史密斯博士在美国发明了篮球运动,而这个国家一直领导世界篮球,直至今日。

  不过自大的美国人只热衷于本国的比赛,而1932年在瑞士日内瓦成立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FIBA)则掌控了国际比赛。既然叫做业余,国际篮联禁止美国职业运动员参加比赛。

  而长期以来,美国篮协都是派出一些大学生或者业余选手参加世界篮球比赛。就是这批大学生,美国男篮仍然和前苏联队(其实也是职业球员)以及东欧球队的对抗中占据优势。

  苏联率先引进了高大球员的篮球理念,而这让他们逐渐在与美国男篮的交锋中占据优势。到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苏联队从美国队手中抢走金牌。

  奥运会上美国篮协坐不住了,而当时任国际篮联秘书长的斯坦科维奇与NBA会谈最终促成职业篮球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篮球比赛。

  “梦之队”横空出世

  1992年奥运会,由NBA球星组成的美国男篮震惊了世界,这支球队也被称为“梦一队”。

  在巴赛罗那奥运会上,“梦一队”以平均净胜对手44分的优势获得了奥运会的金牌。与之交战的对手无不以能和“梦之队”交战视为荣。乔丹、皮蓬、尤因和马龙等巨星的精湛技术尽情展现了职业篮球的魅力。

  随后由NBA球员组成的美国男篮就冠上“梦”的名头。美国篮协的第一次改革让美国队在世界篮球头把交椅坐了十年。

  “梦二队”、“梦三队”、“梦四队”都拿回冠军。但是在2002年世锦赛,“梦五队”连续输给阿根廷、南斯拉夫以及西班牙,最后只得到第六名。征战雅典奥运会的“梦六队”8战3负,收获铜牌。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美国媒体称“美国篮球在国际赛事的梦幻时代结束”。

  世界各国篮球队(特别是欧美球队)开始挑战美国男篮,蚕食美国篮球的荣誉。

  美国篮协再次改革

  被美国媒体炮轰的美国篮协终于再次作出改革选拔机制的决定。

  从“梦一队”开始,美国男篮都是召集NBA中的大牌球星参加,但是随着超级巨星们因为各种理由拒绝为国效力,二流球星成为美国男篮的主力。这样急急忙忙拼凑起来的国家队根本无法与训练有素的其他球队抗衡,最终惨遭羞辱。

  美国篮协任用太阳队的科兰杰洛为美国男篮常务董事,建立人才“储备库”,选拔“需要的球员”而不是大牌球星。入选的球员必须和美国签订三年为国参赛的合约,制定提前集训计划。

  这支新机制下的美国男篮就是现在访问广州的“梦七队”。在今年7月19日,新组建的美国男篮在拉斯维加斯进行两期集训。训练营的效果明显,美国男篮两次大比分战胜波多黎各队。

  效力于魔术队的波多黎各球星阿罗约感叹说:“这支美国队和两年前奥运会上那支球队完全不同。”《体育画报》也撰文说美国男篮从此进入了新时代。

  对抗巴西显露不足

  美国男篮有了许多提高,似乎的确进入了新时代。但是昨晚中国篮球对抗赛中与巴西队的比赛后,球迷们不禁再次怀疑这支球队。

  梦七队以年轻人为主,球队策略是让比赛40分钟处于快节奏之中,用美国男篮宏厚的替补实力拖垮对手。在阵地进攻中则以球员的个人攻击为主。战胜波多黎各队和

中国队正是这个策略的功劳。

  不过在面对身高和体力更加充沛的巴西队时,梦七队内线高度不足、外线投手不稳定以及战术过于单调的不足显露出来。在第四节最后3分钟,美国男篮还落后巴西队1分,只是靠着对手连续技术犯规而得到罚球才惊险胜出。值得一提的是巴西队当时还缺少了巴博萨和瓦莱乔。

  可以想象,在面对身高更高、投篮更准的世界强队时,美国队会相当被动。

  其实在美国男篮访问广州期间,美国篮协方面对于自己还是相当低调的。NBA传奇巨星德雷克斯勒参加中国篮球对抗赛宣传活动时就对本报记者说:“在我心中,‘梦之队’只有一支。1992年的美国队是真正实现梦想的球队。那是篮球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从目前情况看起来,梦七队要继承梦一队的辉煌,恢复美国篮球在世界篮坛的霸主地位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巴西队瓦莱乔(中)在美国队内线左冲右突。

  (卓珩/编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10,000

评论】【篮球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