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巴萨牌大 美国九万人捧场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00:14 重庆青年报

  重青报讯 (记者 王伦航 实习生 吴颖 任堃) NBA明星班底组成的梦七队访问中国,似乎美国体育磁场因此少了一半。事实不然,这是一个天生热爱运动的国家,除了NBA、棒球和橄榄球,一直被诟病的对足球的漠视,如今也已发生了本质变化。巴塞罗那访美掀起的热潮,吸引超过9万的观众入场,为一睹小罗的风采,篮球巨星科比甚至开着自驾车赶去捧场。

  超九万上座率

  美国为巴萨狂

  巴萨前日与墨西哥瓜达拉哈拉的比赛,92650人的上座率一举创下了美国体育赛事的新高,可见足球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同样有着崇高的地位。巴塞罗那市场和商业经理卡尔萨达说:“3年前我们的比赛的观众人数平均只有30000人,但这次有92000多名球迷观看了我们在洛杉矶的比赛,而且在剩下的几场比赛中,现在每场比赛的门票至少都售出了50000张。”

  中国人一直习惯性地认为,在对足球的忠爱度上,美国人不如我们,但如果巴萨访问中国,会有9万的上座率么?

皇马
曼联
访问北京,两者加起来的上座率还不及巴萨在美国的一场比赛。

  篮球巨星科比

  现场追捧小罗

  不仅仅是中国,在全世界其他国家球迷眼里,美国人都是不懂足球的,棒球、橄榄球和NBA才是他们的最爱。不过,足球也曾经在美国掀起过几次热潮,并一度成为美国人茶余饭后追捧的目标。上世纪60、70年代,贝利、贝肯鲍尔等巨星曾效力于加盟美国球队,所造成的明星效应让足球开始在这片国土扎根。1994年的美国世界杯,不仅让美国人在家门口看到了世界最高水平的足球,也催生了美国职业大联盟的诞生,而其后女足世界杯的举行以及夺冠,更掀起了美国人对足球的热情。

  巴萨来访,连NBA巨星科比也前来捧场,并穿上了印有10号以及罗纳尔迪尼奥名字的巴塞罗那北美行纪念T恤,科比甚至表示“我爱罗纳尔迪尼奥”。

  美

国足球玩家

  接近两千万人

  今年夏天的德国世界杯上,美国球迷的热情程度令人惊讶。据统计,有超过2万名美国球迷购买球票赶赴德国,而在美国本土,在上班期间偷偷看球的球迷更是多达上百万。今年观看德国世界杯的美国球迷人数,已经超过了1998年法国世界杯和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总和,也不会像过去那样走遍整条街也找不出一家转播世界杯的酒吧。而据体育用品制造协会统计,现在美国玩足球的大约有1800万人,足球队的数目也仅次于篮球队。这个国度早已不是足球荒漠。

  豪门走穴美国

  球迷也认牌子

  虽然巴萨在当地掀起了足球热,但美国人看球并不盲从,他们也认“牌子”。通过与同期访美的另一支欧洲豪门切尔西作一对比,你会发现美国人并不傻。毕竟,现场看球是要掏白花花“银子”的。

  连续第三年来到美国的切尔西对美国全明星的比赛,只有2万余名球迷入场,继在欧洲赛场败给巴萨后,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上也再度受挫。究其原因,巴萨的欧洲冠军头衔以及罗纳尔迪尼奥的明星效应功不可没。在这方面,切尔西无疑落在下风,不仅冠军含量不及巴萨,在巨星影响力上,拥有众多拉美拥趸的小罗也超过了身为乌克兰人的舍瓦。再加上科比的号召力,巴萨在影响力和收益上超出切尔西一大截并不意外。

  酷评

  谁更荒漠?

  我极不赞成美国是“足球荒漠”的说法,即便是世界杯在中国闹腾得这么厉害,但起码在我看来,中国似乎更有资格成为新的“荒漠”。

  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杞人忧天。看看中超空荡荡的看台和时下最流行什么运动就知道,足球,确实已经不是青少年的最爱。美国人不爱足球,但他们的国家队世界排名高居前十,更是世界杯常客;中国是足球的发源地,可中国足球往往只能给球迷带来羞愧;美国人喜欢的是NBA、棒球和橄榄球,但这不妨碍有上千万美国孩子玩足球;中国人最喜爱的依旧是足球,但经常踢球的没几个。显然,一项运动的水平高低,与其受欢迎程度并不成正比,而是与从事该运动的人数成正比,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足球,已经非常接近于“足球荒漠”。

  过去中国球迷总是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球迷”,现在看来这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与自欺欺人,因为中国球迷早已经不是“最好”的。如果非要给现在的中国球迷下一个“最”的定义的话,我觉得应该是最迷茫、最爱赌球的球迷。说中国球迷迷茫,是因为大多数球迷没有归属感和忠诚感,球队成绩好还罢了,成绩一差不是作鸟兽散就是群起而攻之。关于赌球就更不用提,刚刚过去的世界杯就为多少地下庄家赚足了钞票。此外,中国球迷们的品位也很让人怀疑,因为巴萨在美国受到的热捧,与去年他们来上海时所遭受的冷遇完全成天壤之别。

  因此,水平低且市场冷漠的中国足球,应该算是比美国更荒漠的足球沙漠,即便它有着数以亿计的球迷群体,也支撑不起足球这片绿洲。

  王伦航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