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以赛带练”与“以赛代练”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00:4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关于比赛与训练的关系,是竞技体育的老问题了。一直以来,中国运动员讲究“以赛带练”,就是以比赛来促进训练,比赛可以作为训练的镜子,但在实际操作中,“以赛带练”却常常容易变为“以赛代练”、“重赛轻练”。尤其在一个商业体育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合理安排好运动员的比赛和训练,以使他们在真正需要出成绩的大赛中去取得好成绩,并非易事,也远远不是“以赛带练”一句话说的那么简单。
之所以突然想起这个老问题,是有感于正在备战世锦赛的国家男篮最近两次赴欧洲拉练,队员舟车劳顿,伤病不断不说,球输得也是一场接一场,对西班牙队甚至输到47分,不仅让国内舆论大哗,也让队员信心受挫。关于男篮热身赛太多、太密集的问题,我前天特意当面请教了篮协的当家人李元伟,他认为比赛是完全必要的,中国男篮缺的就是比赛经验,但他同时也认为,这样的赛程安排是否过于密集,是否合理,还需要实践来检验。看起来,篮协也意识到了大赛当前国家男篮比赛多,训练少的问题,只是覆水难收,现在也只能边走边看了。 多打比赛,当然是运动员提高水平的一个必由之途。尤纳斯到中国队后,也一直强调要多打比赛,但他的这一判断显然来自于他在欧洲的执教经验,面对体能基础、神经类型、文化传统和欧美运动员迥异的中国人,比赛却未必是越多越好。前国家男篮主教练张卫平就认为,中国队频频前往海外拉练,造成的结果是伤身又“伤心”。短时间内奔波劳顿,球员体能势必大幅度下降,其结果就是在场上反应速度慢、做决定的时间长。一方面,在这种状态下球员更容易受伤,刘炜、王仕鹏和大郅先后倒下就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会造成球员失误增多、命中率下降。同时过度的疲劳与比赛,特别是连吃败仗,会让球员产生厌战心理,在法国四国赛中,国手们就明显不够兴奋。张卫平担心,这种厌战心理会被带到世锦赛赛场。为此他大声疾呼:没有集训期的养精蓄锐,怎么会有大赛的重拳出击? 以张卫平的履历,他说的这番话还是有说服力的。如果论执教水平,我相信“篮坛凯撒”尤纳斯肯定在张卫平之上,否则篮协也不会不远万里地花重金把立陶宛人请过来,但论对中国运动员的了解程度,我相信张卫平会比尤纳斯来得更透彻。尤纳斯刚来中国时,对记者提出的有关“文化差异”之类的问题曾嗤之以鼻,一句“篮球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显得多么的豪气冲天,但现在,他自己就经常为“文化差异”的问题而大动肝火。事实上,“文化差异”是所有的外籍教练不得不直面的问题,因为球毕竟是要靠人去打的。男篮欧洲拉练所留下的“赛与练”的话题,也许只是这些“文化差异”冰山之一角。尤纳斯要打造一支他心目中理想的球队,他本人也需要了解、适应中国文化,正如中国篮球的管理者、运动员们需要了解、适应尤纳斯的执教风格一样,这其实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缺了哪一方面,没准都会出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