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药物凶猛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05:46 三秦都市报

  B瓶也有“药” 加特林无路可逃

  加特林这次真的是无路可逃了——昨日记者从国际田联官方网站获悉,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主席迪克·庞德表示,百米冠军加特林的B瓶尿样检测结果也呈阳性。这就意味着,这位世界冠军将难逃终身禁赛。随后,也有消息说加特林的律师卡梅伦也证实了这一消息,而问题还是出在睾丸激素呈阳性。

  加特林在今年4月22日美国堪萨斯州比赛后就被查出其兴奋剂尿样检测呈阳性。虽然随后他自己否认了曾经复用过禁药。不过,历史的不良记录对于加特林非常不利。因为在2001年的时候加特林就被查出服用了神经性禁药安非他命而被取消成绩并被停赛两年。对于本次事件,国际田联已经明确表示,一旦查出加特林的睾丸激素过高确属违反反兴奋剂条例,那么国际田联将会对他终身禁赛。

  现在,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主席迪克·庞德明确表示,百米冠军加特林的B瓶尿样检测结果也呈阳性,那么,等待这位世界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的肯定不仅仅是失去其此前获得的全美锦标赛冠军、失去世界纪录保持者的称号这么简单了。据说,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主席迪克·庞德已经明确表示“加特林不得不面临终身禁赛的处罚”。

  要么还原 要么死亡

  只要留心一下,人们很容易就会发现,每次一到什么大赛,总有一群科学家喋喋不休———如1996年

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他们就详细地分析了应用空气动力学原理而制造出了7.4公斤重的碳纤维自行车,从而让美国夺得100公里团体赛冠军……是的,科技已经渗透了体育,也许我们无须大惊小怪。但现实是,他们并不满足于此,于是,他们越走越远了。

  很显然,现在关于科技在体育中的应用已从使用物理力学原理的“明争”转到运动化学的“暗斗”了———什么是运动化学?现在体育界流行着一个很调侃的说法是:查得出的叫兴奋剂,查不出的叫高科技。因为,只有当新发明被规定为兴奋剂时才违法,但是,高科技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它不断翻新。其实这早已是运动界默认的规则了。

  而更令人担心的是,运动的畸形变化可能还不止于此,在体坛内一直有一种传说,澳大利亚的天才游泳选手索普是通过基因改造出来的,他的大手大脚都是生物科技作用的结果。我们该相信这样的传说吗?也许不该,但这样一则消息却让我们头皮发麻,脊梁骨发凉———此前日本宣布将通过提取那些冠军选手的基因,挑选改造运动员,另据说,该计划已经在实施当中。

  毫无疑问,在“更高更快更强”堂皇的标语下,当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最终成了高科技实验的小白鼠之后,我们也许需要更新我们对体育问题的认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之所以修正了“更高更强更快”的口号,而以“更干净更团结更人性”作为补充,也许是因为他知道,在未来,要么还体育本来面目,要么静待体育的死亡。

  美体坛五大禁药超级丑闻

  美国是这个世界上体育运动最发达的国家,但他们同时也是这是一个有关禁药的重磅丑闻频出的国家———也许从2003年巴尔科实验室的东窗事发就标志着这个体育第一大国的兴奋剂研发水平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下面我们将列出美国体坛五大禁药超级丑闻,但这些也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NO.1

  巴尔科实验室专造禁药

  2003年10月16日,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禁药丑闻从旧金山巴尔科实验室传出,美国联邦调查局?穴FBI?雪宣布他们已经掌握了该实验室向众多运动员提供禁药的证据。不久实验室负责人维克多·孔特招供出27人客户名单,其中包括琼斯、蒙哥马利等9个美国田径世界冠军以及棒球、橄榄球界的名将,也从而揭开了美国体育圈诸多巨星服用禁药的秘密。而除了美国田径界以外,巴尔科实验室风波还牵扯出5名棒球选手和7名橄榄球球员,以及不少欧洲田径名人,该丑闻涵盖的人数之大、项目之多是世界兴奋剂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例。

  NO.2

  “环法王”频陷丑闻而不倒

  2005年8月,就在阿姆斯特朗以环法“七冠王”的荣耀身份退役后不久,法国某媒体便以《阿姆斯特朗的谎言》为大标题指出自其1999年第一次参加环法大赛时便服用了禁药EPO。其实,这已经是这位环法英雄职业生涯以来第六次被人指责服用禁药。早在1993年尚未成名的阿姆斯特朗便在参加国内赛事时被查出过服用禁药,但他以队医的处方被篡改了日期为由逃过了处罚……总之,作为自行车运动的传奇人物,拿过七届环法冠军的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无论退役前还是退役后都一直被服用禁药的丑闻缠身,但这位“环法王”始终没有让人找到确凿证据。

  NO.3

  “花蝴蝶”乔伊娜猝死

  1998年9月21日,美国田径史上有“花蝴蝶”之称的女飞人格里菲斯·乔伊娜在家中猝死,年仅38岁,尽管医生当时的诊断是心脏病突发导致身亡,但外界却一直认为乔伊纳死于年轻时服用禁药。因为,在乔伊娜1989年退役当年就曾曝出过其服用兴奋剂的丑闻,虽然最终未被证实,但在1998年其在睡梦中猝死之后,人们再次认为这与禁药有关,德国反兴奋剂专家韦·弗兰克就坚定地说:乔伊娜在1996年4月就犯过心脏病,那就是服用类固醇带来的后果,我敢肯定乔伊娜死亡的原因就是兴奋剂。

  NO.4

  数百人“服药”被包庇

  2003年,奥运会九枚金牌得主卡尔·刘易斯在退役后被美国奥委会反兴奋剂官员揭露曾经服用过禁药,该官员还指出刘易斯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惩罚,甚至照样参加了此后的奥运会。刘易斯一开始矢口否认,但由于国际田联不断追查,刘易斯直到2003年4月24日终于承认自己的确被查出过服用禁药的事实,但最后的结局是美国奥委会包庇了检测结果———刘易斯说:“有数百人免于受罚,每个人都得到同样的待遇”。

  NO.5

  棒球联盟成禁药窝

  2005年7月9日,国际奥委会在新加坡决定将棒球运动暂时排除在奥运会之外,而美国棒球联赛近年来不断的禁药丑闻无疑是促使奥委会下此决定的原因。早在2003年美国最著名的棒球球员、7次MVP得主、棒球名人堂成员、旧金山巨人队击球手邦兹便被卷入了巴尔科实验室丑闻,最终他承认自己服用过禁药从而被取消了名人堂里的位置。2005年4月美国职业棒球联盟还公布了一个包括38名球员在内的禁药处罚名单,他们来自9支不同俱乐部,其中甚至有人是第三次被查出服用禁药。但由于棒球联盟对禁药处罚的力度比较松,通常只是禁赛10场,因此棒球圈禁药丑闻屡禁不绝,美国国会甚至专门针对该现象提出过有关议案。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