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少帅 被挤对出的潮流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14:31 竞报

  

少帅被挤对出的潮流
少帅被挤对出的潮流

  邓加 1963年出生前任:佩雷拉1943年出生

  在功勋队长邓加昨日正式接过巴西教鞭的那一刻,世界杯历史上最为耀眼的三大足球强国,全部纳入了国家队领导班子年轻化的浪潮之中。这一改变,也迫使我们在介绍这些
年轻主帅时有必要加上“原某某球星”的前缀。

  

少帅被挤对出的潮流
少帅被挤对出的潮流

  多纳多尼 1963年出生前任:里皮1948年出生

  

少帅被挤对出的潮流
少帅被挤对出的潮流

  克林斯曼 1964年出生前任:沃勒尔1960年出生

  

少帅被挤对出的潮流
少帅被挤对出的潮流

  巴斯滕 1964年出生前任:艾德沃卡特1947年出生

  此次浪潮的领航者是德国,从十几年前的贝肯鲍尔到沃勒尔,再到克林斯曼,德国足球似乎有着重用少壮派球星教练担当国家队主帅的传统。然而,此前并没有那个列强一起跟风。而自从无冕之王荷兰隆重推出了“星教练”巴斯滕之后,本届世界杯的少壮派主帅,从之前的独角戏演变成为德、荷二人转。世界杯之后,意、巴先后跟风。国际足坛中上世纪90年代少壮派主帅阵容空前庞大。

  与其说这是一种潮流,倒不如说这是一种反潮流。国家队演变为少壮派主帅的试验田,众多没有经验的教练将在国际大赛中碰撞,国家队比赛已经逐渐变味。这些现象所代表的是国家队的一种尴尬,在俱乐部挤对下的尴尬,功利足球所造就的尴尬。

  少帅现象·尴尬

  1、大牌教练无意国家队

  在欧洲联赛的挤压下,除了像世界杯、欧洲杯这样的重大赛事,国家队几乎成了摆设。在繁密的联赛中,国家队集训的时间少之又少,主帅的执教意图无从得到实现。

  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练和学院派的教练在国家队的执教空间也十分狭窄,顶级联赛则是他们最好的舞台。温格和穆里尼奥在不同场合都曾表达过,目前没有接受任何一支国家队的意愿。

  其中也不排除一个意外,一些老帅为了国家荣誉、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执教国家队。里皮和前任特拉帕托尼、西班牙老帅阿拉贡内斯和希丁克都属于这样的人。像里皮和特拉帕托尼这样的金牌教练在俱乐部已经取得不可逾越的成绩,那么国家队就成为他们迎接新挑战的最好平台。

  2、国家队成试验田

  上世纪90年代的传奇球星们纷纷重返绿茵场,不同的是他们这次是站在场边指挥。从执教较早的古力特到最新亮相的邓加,这一现象在近年来愈演愈烈最终在世界杯前后完成大爆发。

  而在国家队的帅位上,更多的年轻人站了出来,甚至是毫无执教经验的,他们所依仗的大多仅仅是人脉。邓加,踢球的经验真是异常丰富,意大利、德国、美国、日本,这个走南闯北的巴西队前队长,在接过五星巴西之前没有丝毫执教经验。与其类似的还有意大利的新主帅多纳多尼,在出任国家队主帅之前,只在意甲的三流球队执教不到一年。当意大利足协主席罗西将这位新主帅介绍给媒体时,整个世界都为之大跌眼镜。在此之列的还有世界杯后仍然执教荷兰队的巴斯滕。在2004年才考取教练证书的他,成为世界杯之后鲜有的没有下课的传统强队主帅之一。

  在5年前,一名丝毫没有执教经验的主帅来执教冠军队,这是不可想象的。然而,这些前球星们在找不到理想俱乐部执教的同时,国家队反而成为他们最好的舞台。

  3、为短期目标 启用年轻教练

  在这个崇尚双向选择的社会里,前球星们前赴后继地冲向国家队主帅的宝座,绝对不是一厢情愿的。各国的足协也在广泛开展着国家队领导班子年轻化的运动。

  穷则思变。上世纪90年代末的德国足球迎来了历史上的最低谷,当时的中生代教练里贝克带领的德国队在2000年欧洲杯中遭遇“低地惨败”,连小组都没能出线。之后,德国足协大胆启用处于不惑之年的沃勒尔。2002年韩日世界杯,他率领着历史上实力最弱的一支德国队勇夺亚军。这成为了少壮派教练成功的最典型案例。

  在此背景下,世界足坛各大豪强的足协领导层开始把目光投向更能服众的球星教练,而其在执教经验和技战术上的缺陷则辅以强大的教练组来弥补。

  一些老教练不愿意接任,另外一些老教练无法带领球队获得成功,启用年轻教练成为唯一的选择。少帅不断出现,更大程度是说明国家队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尝试“赌”博,力争用年轻人的冲劲,在短时间内取得成绩的突破。

  少帅现象·解析

  国家队干3年 不如俱乐部干1年

  

少帅被挤对出的潮流
少帅被挤对出的潮流

  执教意大利国家队,里皮只是出于自己的理想;

  在收入方面,他每年只有220万欧元,而加盟皇马的卡佩罗则有750万欧元

  年轻为何受到各国足协如此器重?虽然老教练被年轻主帅逐步取代是历史潮流,但老教练在比赛经验和带队手法上的优势不是年轻教练能在短期内取代的。实际上这其中涉及到一个深层原因:国家队主教练挣得少,压力大成为老教练退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周枫认为:这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队越来越不受重视。

  周枫认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俱乐部因为赛季长,比赛场次多,主教练在经济收入方面远远超过国家队主教练,如果光从经济角度考虑,不少教练更倾向于执教俱乐部球队。以卡佩罗为例,刚刚转会皇马的卡佩罗每年从皇马拿到750万欧元,而里皮在担任意大利国家队主教练的时候,年薪只有220万欧元,换句话说,里皮工作三年半才能拿到卡佩罗一年的薪水。

  此外,带领国家队要承受比俱乐部更大的压力。因为国家队的比赛相对不多,所以一锤定音的意味更强。如果一场比赛成绩不理想,国家队教练将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相比较而言,俱乐部教练就幸福得多。

  少帅现象·起源

  年轻化潮流 沃勒尔制造

  

少帅被挤对出的潮流

  2002年世界杯后,沃勒尔受到了球迷英雄般的欢迎 本版供图/CFP IC

  2000年7月,由于原先的国家队主教练人选道姆涉嫌吸食毒品,德国足协随即任命沃勒尔暂时为新的国家队主教练,直到2001年夏天。当时的沃勒尔只有40岁,并且没有任何显赫的执教经历,沃勒尔出任德国队主教练成为国际足坛主教练年轻化的起点。

  在随后进行的2002年世界杯上德国队在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取得亚军的好成绩,随后俱乐部和国家队开始注意到年轻教练的执教水平。俱乐部最早启用年轻主教练的应该算是佛罗伦萨,2000-2001赛季,佛罗伦萨开始聘请刚刚退役的曼奇尼担任主教练。随后,2004年,国际米兰又将曼奇尼带到了梅亚查球场。当年,曼奇尼以攻势足球让意大利足坛刮起了一场漂亮足球风暴。

  可能是看到年轻教练的潜力,2004年欧锦赛上战绩不佳的德国队开始将目标锁定在德国前国脚克林斯曼身上。2004年40岁的克林斯曼成为德国队主教练。整个德国都对他充满信心,而从他上任后世界杯的东道主也立刻呈现了复苏的迹象,在他的第一场比赛中,德国队3比1战胜了奥地利,随后在2002年世界杯决赛的翻版中,他们1比1战平了巴西队。然而,这位41岁的主教练也因为经常往返于德国和他在加利福尼亚的家而遭到了批判。特别是在1比4输给意大利的比赛后,这种批判的声音愈加强烈。直到今年世界杯上小组赛顺利出线后,这种批评声音才逐渐消失。

  世界杯后,各国足协基本上都在更换主帅。同样年轻的勒夫接过克林斯曼的教鞭,多纳多尼成为意大利国家队主帅,而邓加也在昨天凌晨成为巴西队掌门人。

  少帅现象·后果

  功利足球大发展

  越来越多的年轻教练开始执掌国家队的教鞭,例如巴西的邓加、意大利的多纳多尼等。这些教练基本上都没有显赫的执教经历,难道各国足协没有意识到这点吗?对此,著名足球评论员周枫说:“教练,尤其是国家队教练越来越年轻是很明显的事实。年轻教练一般打法激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能够很好地和自己球员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国家队战绩的提高。以刚刚结束的世界杯为例,德国队主教练克林斯曼就很好地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在他刚上任的时候,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但看看德国队在世界杯上的表现就能得出结论,年轻教练同样能带好球队。但年轻教练欠缺经验,可任何人都要有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

  此外,由于现在国际上4411的阵型占主流,老教练在技战术方面的经验优势无法明显体现,而年轻教练会在基本阵型的基础上不断求变,这种变在淘汰赛制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暂时的成就已经成为国家队追求的目标。

  少帅现象·观点

  国家队比赛将成鸡肋?

  从刚刚结束的德国世界杯来看,功利足球的色彩依旧浓重。周枫认为:现在的国家队越来越尴尬。如果不改变杯赛的赛制,功利足球不可能消失,国家队教练的责任也不会减轻,这样一份“出力不一定讨好的工作”可能越来越少有人问津。尤其是国家队和俱乐部的矛盾愈演愈烈,国家队主帅夹在两者之间,愈发尴尬。

  

  上个赛季在欧洲赛场上风光无限的巴萨队员在本次世界杯上的表现都不能让人满意,成绩最好的要数葡萄牙的德科,成绩也不过是4强。国家队教练在排兵布阵上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例如俱乐部要求如果德科受伤将由国家队赔付数额不菲的治疗费用。此外,和亚非球员相比,欧洲球员普遍缺乏国家荣誉感,他们更希望为俱乐部效力。正是这些因素让国家队主教练越来越尴尬。

  

  钱少,压力大,支持少,国家队主帅的职务已经无法吸引大牌教练的眼球。而对年轻的少帅来说,有助理教练的辅佐,一年只有10多场比赛,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学习。国家队,已经成为年轻教练学习经验的试验田。不过,值得思考的是:这是不是意味着国家队比赛也将成为鸡肋?

  文/本报记者 张鑫、郭利君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