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湖赛期待三大突破---写在第五届环湖赛落幕之际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7月23日22:53 新华网 | |||||||||
记者吕雪莉曾志坚陈静 历经9天激烈征战后,别样精彩的第五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23日在青海省会西宁市落下帷幕。回眸、展望,5岁的环湖赛在追赶百年环法的路上期待三大突破。 增加赛段和赛程
环湖赛迄今共举行了5届,各届赛段为8个左右,总赛程均在1200公里上下,与环法赛20多个赛段、3000公里以上的赛程有明显差距。同时,历届比赛有一个共性,优秀车队和选手常常到后半程才显露锋芒。 本届赛事技术顾问、国际自行车联盟前官员巴意认为,环湖赛在“世界屋脊”进行,独特的地域性赋予了它独特的比赛环境,尤其是高海拔和地形地貌多变等让很多初上高原的强队一时找不到北。如果能够增加比赛赛段,加长赛程,更多的强手经过高原磨合后会创出更好战绩,从而使整个赛事更具观赏性、更精彩,更接近环法、环意、环西三大世界顶级赛事。 青海省有足够支撑环湖赛增加赛段和总赛程的资源。走进柴达木盆地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柴达木盆地气候和地形地貌在世界上别具风格,而且在青海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处领军地位,社会发育程度高,利于办好赛事。 中国车手能有突出表现 环湖赛举办以来,中国或亚洲选手在头两届成绩尚可。随着赛事级别提高,海外职业车队和车手参赛数量增加,中国车手不仅风光难再,还常常处于垫底位置,令中国观众大失所望。它的严重后果之一是减弱了东道主观战兴趣,不利于赛事吸引商业赞助和提高自身的海内外品牌影响力。 本届赛事裁判长、香港人陈镇鸿说,自行车运动强调实战,而国外职业车手一年的比赛量相当于国内车手10多年的总和。他建议,中国车队和车手应该尽快实现职业化,在加大比赛密度中增长实战经验和技术。目前方法有三:鼓励国内优秀车手加盟海外职业车队;寻求赞助商,多组建几支洲级职业队;在国内组织类似足球职业联赛那样的自行车职业联赛。 尽快实现赢利 青海省经济实力不能算发达。5年来,环湖赛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最终走向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思路下迅猛发展,并于2004年以“国际上罕见的速度”升级为国际自盟批准的亚洲顶级赛事。 与一些著名赛事不同,环湖赛从一开始就担当了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刺激我国公路自行车运动水平提高的两大使命。这是由我国国情和当地实际情况决定的,因此当地政府“举全省之力办好环湖赛”不仅值得,而且应当。 目前,还没有公开资料能够分析5届环湖赛的经费来源与资金运作情况。但从各方面汇聚的材料看,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最终走向完全市场化运作”的三级跳中,不论是组织接待,还是赛事安排等,环湖赛还处于“政府主导”阶段。这无可厚非,就是百年环法,也是经历50多年的政府扶持后才逐渐走向赢利的。 问题是,我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走向彻底市场化,实现赢利?本届赛事组委会常务副主任、青海省政府副秘书长王予波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明确表示:环湖赛好比一株幼苗,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市场化及赢利与否也是它成熟与否的标志,各方面条件得天独厚的5岁的环湖赛在各方面追赶百年环法肯定不需要百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