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其他栏目> 正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距环法多远 中国选手提速成关键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09:20 石家庄日报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每年7月至8月在青海省举行,2006年是该赛事的第五届比赛。经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2004年环湖赛由2.5级升为2.3级,已成为亚洲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每年比赛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20支左右运动队1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总距离1000多公里,平均海拔3000多米,赛程7天至10天,奖金总额20万美元。比赛线路设计以碧波浩瀚、鸟翼如云的青海湖为中心,并向周边地区延伸,沿途自然风光雄奇壮美,旖旎迷人。

  环湖赛是青海省内三大招商平台之一,也是青海省委、省政府宣传青海的重要举措,它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个部门积极参与,其宣传推广具有商业运作与政府资源和媒体优势紧密结合的特色。

  环湖赛距

环法路多远

  百年老字号环法自行车赛和发展势头迅猛的中国环青海湖赛正在欧亚大陆两端如火如荼地进行。虽然青藏高原给了环湖赛得天独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等硬件,使它一举扬名天下,但5岁的环湖赛要追赶上“百年老店”环法赛,成为中国和全世界的节日,还有很多“功课”要做。缺乏高水平车队

  环湖赛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进行,是海拔最高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事,沿途风景优美,多民族共处形成的文化景观令人赞叹,先天优势强,卖点颇多。这是它能够很快立足国际自行车赛领域的根本原因。然而,作为一项体育赛事,决定它影响力的最终还是竞技水平。

  从2002年首届比赛开始,环湖赛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发展:赛事等级从2.5级提高为亚洲顶级水平的2.3级,高级别的参赛队伍与运动员数量逐年增加,比赛水平逐年提高。

  但是,从已经举办的5届赛事来看,世界一流车队很少,有实力的名运动员更少,这已成为环湖赛的致命弱点。参加本届赛事的UCL(国际自行车联盟)职业队只有两支,仅占参赛队伍总数的十分之一。环法赛每年的奖金总额在300万欧元左右,年参赛队伍固定为20支职业队,而且只有国际积分靠前的队伍才有资格参赛,竞争十分激烈。环湖赛本届奖金总额为历届最高,有25万美元,但这显然不能吸引大批高水平职业队参赛。

  忽视细节误大事

  与百年环法赛相比,环湖赛虽然只有5岁,但它是站在新时代和前人肩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起点高、进步快。可是,萝卜快了不洗泥,不注重细节,好萝卜也难以成为美味佳肴。正如本届赛事总裁判长、中国香港人陈镇鸿所说:在赛程赛段设计、组织接待、市场运作、媒介推广等大框架方面,环湖赛都步入轨道了,剩下的主要是抠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从首届比赛以来,环湖赛就在不断改进,如弃用吉普车而使用高度低于160厘米的小型车用作队车等举措受到了UCL赞扬,组织比赛与接待能力也都在不断提高。但在上周日的比赛中,由于组委会给车队配备的对讲机信号不好,第一集团军的情况不能及时传达出来,致使第二集团军在“悠然自得、没有压力”中拉大了落后距离,从而影响了整个比赛成绩。

  俗话说“三分赛事,七分宣传”,但已到第五届了,环湖赛的宣传组织工作仍然很不到位,引起怨言事小,耽误推介事大。赛前缺乏吹风会,车队与选手资料不全,赛中有的新闻车不得不跟在最后,赛后成绩公告往往要等三四个小时才出炉。受此直接影响的是记者的采访报道与发稿时效,这最终减弱了对环湖赛的报道力度与规模。

  此外,类似对讲机、新闻服务等细节问题在安保、饮食、翻译等方面也同样存在,都有待协调、改进。还没有走出青海

  环湖赛的一个口号是将环湖赛办成青海人的节日。组委会提供的材料表明,每年有逾百万青海人到现场观看环湖赛,占到了青海总人口的20%以上,“节日”可谓实至名归。但是另一方面,青海以外的国人对环湖赛却知之甚少,能到现场观赛的更是寥寥无几。显然,只办成青海人的节日,缺乏青海省以外人的热爱与支持,办不成中国人的节日,环湖赛很难走向世界、追赶环法赛。百年环法赛目前已经超越了体育本身。一位法国作家这样评价环法赛:“环法大赛是我们的伊利亚特,是我们的奥德赛,也是我们的罗兰之歌。”以至于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法国人不是在环法现场,就是在去看环法的路上。103岁的环法赛已然成了法国的精神象征。与环法赛相比,环湖赛国人知之甚少,观之甚难,在精神象征方面确实还处于“婴儿”阶段。

  环湖赛目前基本还是全封闭进行,所有比赛路段均实行交通管制,比赛的自行车队和不比自行车少的工作用汽车队浩浩荡荡。比赛期间,除了能在路边看见观赛人群,很难在路上看到“行人、汽车等闲杂”。

电视直播也存在技术和资金问题,不能最大程度覆盖赛事。

  这些在客观上形成了为赛事而办赛事的味道,不仅难以借赛事吸引、满足民众欣赏自行车运动,扩大中国自行车运动人口,加强交流、提高水平,也直接妨碍了赛事本身知名度在国内外的提高、传播与关注。

  壮大需借八方力

  环湖赛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和青海省政府联合主办,实际上由青海省具体运作。它在中国还是一个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体育赛事,而且,青海省从未举办过这样的重大国际赛事,全省经济实力也相对偏弱。可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积累了许多办大赛的经验,2008年奥运会也正在筹备之中,国外更有许多已被证明是成功的成熟做法。

  因此,与其说举全省之力,不如说我们要有一种胸怀和气魄,去邀全国之力,借世界之势发展、壮大它,使它尽快度过发育期。国际知名企业及其品牌的生产,早已经不是能在一地完成的了,它们是众多生产程序和组成部件不分地域、民族、文化等差别的优选法的结晶。把环湖赛办成环法赛,也是同理。赛事总裁判长陈镇鸿建议,主办方应该突破地域局限,瞄准国际一流标准,向全国要智慧,向世界要办法,最终使环湖赛成为贴着青海省或青海湖标签的全国与世界知名体育赛事。而且,也只有这样“来自世界,走向世界”,它才可能受到更多关心、关注与拥戴,真正成为全国和全世界的节日。加快市场化运作环湖赛从一开始实际上是一项政府动议,也是一件政府工作,人们不能忘记青海各界因为把环湖赛打造成为了解青海、认识青海、吸引投资、增强影响力,带动经济、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最佳平台和“金名片”的喜悦。

  诚然,百年环法赛也经历了长达50年的政府推动史,环意、环西也不例外。可是,在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国际体育高度市场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加快环湖赛的市场化运作进程,使企业的因素逐渐多一些,政府的因素逐渐少一些,直到淡出,完全按市场化运作,而且“不贴钱,还赚钱”,实现盈利。可喜的是,这正是青海省政府举办环湖赛的基本思路。赛事组委会常务副主任、青海省政府副秘书长王予波介绍,由于坚持不懈的努力,环湖赛的市场化程度正逐步提高,跨地区合作在增加,政府投入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本届赛事,江苏一知名企业闻讯以大手笔介入,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选手需提速

  虽然被誉为“最佳平台、金名片”等,但环湖赛终究是一项以体育为载体的社会事业。所以,全力办好赛事,提高竞技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这里,除了要吸引国际高水平车队和运动员参赛外,作为东道主,中国车队和车手的水平在吸引海内外眼球等方面也显得至关重要。

  环湖赛头两届赛事,由于海外参赛队伍水平相对较低,中国的王国章还拿过黄衫。但第三、四届,由于赛事等级不断提高,海外职业队比重增加,中国选手就开始“江河日下”,成绩在末位转悠。本届赛事,中国车手至今也无突出表现,甚至感叹:外国选手水平太高了,跟也跟不上啊!

  在自行车大国中国举办的自行车比赛,如果没有较高的中国自行车运动水平作支撑,环湖赛是难以做大做强的。

  对此,中国自行车协会副主席王宣庆认为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快中国自行车运动职业化进程,如将优秀选手送到海外职业俱乐部训练、比赛,或让有条件的省队尽快转变成职业队,并进行职业联赛。这是中国公路自行车实现突破的必由之路。二是鼓励变代步工具为健身工具,扩大自行车运动人口,做大分母,使骑自行车健身在成为时尚中为自行车运动出力。

  事实表明,环湖赛已经呈现出立意高、起点高、进步快的特征。只要不断提高赛事水平,改善组织接待与推介能力,由重管理转向重服务,大幅提高中国自行车运动水平,加快市场化运作,兼取各方支持,5岁的环湖赛会不断追赶和接近百年环法赛。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环湖赛与油菜花

  7月正值青海湖畔油菜花盛开的时节,路过如此诱人的花海,头一次见此美景的记者纷纷下车想要拍照留念。正当记者感叹要是能进入到花地里就好了,一位老乡走了过来,说:“进去照相吧,一块钱。”

  原来,富有经济头脑的藏族牧民看到送上家门的商机,纷纷采取行动,有的开辟了专供留影的一块田地,还有的在地里竖起了写有青海湖字样的石碑或是牵来自家的马匹、牦牛供游人拍照。

  记者注意到,油菜花田中还站着几位身着藏族传统服装的少女,穿梭于花丛中不时和游人合影。一打听才知道,她们都是菜地主人的孩子,是来帮忙的,与她们合影同样有偿,每人一块钱。记者尝试着和她们沟通,可是谈话刚开始,就被赶来的家长打断了,口中念叨着“照相一块钱”。

  记者停留了大概一刻钟左右,共花费“门票”5元,这期间停留照相的游客近20人。虽然每人收费不高,但是作为青海著名景点,青海湖周边客流量极大,算下来一天他们的有偿照相服务收入不菲,倒也是创收的良方。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59,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