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兰万里—让微笑成为北京的名片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10:30 竞报

  

兰万里—让微笑成为北京的名片

  志愿者兰万里 摄影/本报实习记者 李昊

  

兰万里—让微笑成为北京的名片

  志愿者兰万里和奇奇在一起供图/兰万里

  

兰万里—让微笑成为北京的名片

  北京化工大学留学生自豪地说自己是

  世青赛的志愿者 摄影/本报记者 柴春霞

  兰万里——在2004年成为“非典”疫苗第一人的时候,他还并不十分了解志愿服务的意义,现在他已经成为了“资深”志愿者。两年来他和伙伴们组织开展了“志愿者在行动”系列活动:在“希望书库青年志愿者行动”、“献出一片爱心、给孩子一片天空”爱心捐款活动、“千里大‘书’情”活动中,鼓励在校学子将自己的书籍捐献出来。

  目前,兰万里已经成为北京化工大学志愿者总队的学生负责人。随着奥运脚步的临近,兰万里和伙伴们把目光投向了奥运志愿服务。他们组织化大志愿者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发布仪式暨第三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开幕式、“7·13”纪念申奥成功四周年大型演唱会的场地志愿服务,并为今年8月将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国际田联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选送了三名留学生志愿者。

  “志愿者不能只做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兰万里始终难忘自己刚刚进入志愿服务总队的时候,秘书长范凡老师的箴言。现在兰万里想的是如何发动更多同学成为志愿者。“志愿服务,一个志愿者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火种,来点燃周围同学的志愿热情,号召更多的同学加入我们的队伍,志愿精神被放大,我们可以帮助的人也会越多。”

  从被隔离者 到“非典”疫苗第一人

  

  2004年4月,兰万里从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主任林江涛,也就是“非典”疫苗临床实验的负责人口中得知:我国自行研制的“非典”疫苗被批准进入Ⅰ期临床实验,正在招募志愿者。“想到2003年‘非典’给我们大家带来的恐惧,给国家带来的各种损失, 想到‘非典’期间,我因为发烧被隔离6天,体会到‘非典’患者的痛苦,我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于是我报名参加了这个实验。”谈到注射“非典”疫苗的原因,兰万里说得如此轻松和淡然,记者很难把他这么一个羞涩、文弱的男孩和自愿接受第一针“非典”疫苗的“英雄”联系起来。

  为使研究所获得的安全性结果更准确,一部分志愿者将接种无害且无活性的物质———安慰剂,作为接种“非典”病毒灭活疫苗的对照。为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次实验是双盲实验,也就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无论是医生还是志愿者都不知自己身上注射的是疫苗还是安慰剂。5月22日,作为首批志愿者之一,兰万里和另外三名志愿者一起接受了“非典”灭活疫苗的注射。12月5日,在揭盲会上,研究者证明了在注射过疫苗的志愿者身上成功产生抗体。兰万里成为中国第一个成功接种“非典”疫苗的志愿者。

  在接种“非典”疫苗的36名志愿者中,23岁的兰万里是最年轻的。去参加实验,他相当低调,学校领导、老师没有人知道。兰万里只将消息悄悄告诉了身边几个好朋友,“由于注射的是‘非典’疫苗,我以为身边的人知道了会害怕,会疏远我,但是他们没有,特别是我宿舍的同学一直对我很好,当时有很多记者老来我们宿舍,来了他们就要出去,宿舍同学并没有怨言,一直很配合,一直支持我。”

  难忘奇奇那时的目光

  

  在注射“非典”疫苗的时候,兰万里还不是一位在册的志愿者,但是在此之前,他已经参加了许多志愿服务。让他印象深刻的是,2000年7月兰万里和六名同学来到江西省临川市腾桥镇松岗上寨村帮助那里的失学儿童。在此前半年多的调查中,同学们了解到,该村经济比较落后,与城镇相距较远,村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该地区相邻六个村仅有一所小学。于是兰万里和同学们召开了主题班会,同学们都积极捐款,共筹资400元。

  在经历了20多个小时的跋涉后,兰万里和另外5名同学抵达了上寨村。在寻访学生时,一位叫吴奇辉的小朋友给兰万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奇奇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真的好喜欢他。大大的脑袋,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长得很瘦小,真像小萝卜头。他手上都是灰,腿上沾的都是泥巴,显然刚从外面玩泥巴回来。”奇奇的奶奶告诉兰万里和同学们,奇奇的妈妈两年前因患癌症去世了,爸爸出去了,从不回家。爷爷今年81岁高龄,但为了生计,仍然天天上山砍柴。奶奶今年也71岁了,靠当保姆,一个月挣100元来糊口。奇奇今年12岁,上小学四年级,他是一个非常活泼开朗、聪明伶俐的小男孩。“我们随奇奇一同去了该地区唯一一所小学———松岗小学。说是学校,其实只有两栋小楼,一栋很破旧,而且有被烧过的痕迹,另一栋稍新些,但窗户没有几扇是好的,透过窗户可以看见教室里没有一张桌子。楼顶的四个大字———松岗小学提醒我们,这确实是一所学校。没有操场,没有实验室,也没有像样的卫生间。看到这些我们个个心情都很沉重。我们却发现奇奇一个人扒着窗户,出神地向教室里张望,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希望能重返校园啊。”

  在将要离开上寨村的时候,兰万里将饱含同学们情意的400元钱捐给包括奇奇在内的三位小朋友。“离开的时候,三位小朋友都来为我们送行。至今我仍然难忘奇奇那时候的目光。”

  为世青赛贡献三名留学生志愿者

  

  志愿服务,一个志愿者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兰万里是北京化工大学志愿者总队的学生负责人,在经历了多次的志愿服务后,目前他的工作重点是发动更多同学成为志愿者。

  第十一届世界青年锦标赛将于今年8月在北京举行,而化工大学将为此次世青赛提供72名志愿者,提供包括机场接待、宾馆交通以及机场搬运在内的三大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这次志愿者招募,初次报名有227人,留学生7人,最终录用了72人,硕士研究生占一半以上,包括三名留学生,这也是此次志愿活动中仅有的三名外国志愿者。”兰万里自豪地说,“外联部的同学把世青赛招募志愿者的事告诉留学生之后,他们就积极报名加入。”最令兰万里感动的是来自哥伦比亚的留学生Ricorde,他刚到北京三个月,在经过全校公开招募、第一次面试、志愿者英语水平测试以及定岗面试之后,他和另外两名留学生成为了本届世青赛的志愿者。

  几年来也有让兰万里遗憾的事,“经常有同学找到我们说,以前就老报名参加我们的活动,由于人数有限,每次都被刷掉,希望我们能给他们一次机会,让他们参加志愿服务。这很让我们感动,也激励着我们要把志愿工作做得更好。”

  我们都想成为奥运志愿者

  

  奥运会的脚步临近了,兰万里和伙伴们把目光投向了奥运志愿服务。他们开展了“青春微笑在社区”五四志愿服务;与中国科技馆及富国海底世界的负责人达成了我校向其派遣志愿者做义务讲解员的协议;独立承接中央电视台“天涯共此时2005CCTV两岸三地中秋晚会”全部志愿服务工作等等。

  最让兰万里铭记的是去年7月13日,化工大学100名志愿者负责7·13晚会场地引导以及小礼品发放工作,并承担了晚会结束后清理场地部分垃圾的任务。服务时间从下午3点到晚上12点。晚会开始前,天空下起蒙蒙细雨,志愿者的服务热情丝毫没有减弱,有的志愿者甚至将自己的雨衣让给没有雨具的观众朋友,自己则在场地内继续工作。“说真的,那一刻我都觉得震撼,这是志愿服务的一种境界,是志愿者们让微笑成为北京的名片。”

  “很多同学都想成为奥运志愿者,他们经常来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报名参加。下学期,奥运志愿者项目就要启动,我相信同学们报名一定非常踊跃。”在谈到奥运志愿服务的时候,兰万里踌躇满志。

  文/本报记者 顾静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