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NBA概念转移 篮球欲打出新品牌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7月08日10:23 金羊网-新快报

  用年轻球员代表美国队出征,对NBA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战略转移,是一次概念转变。

  国际篮联之所以在1989年的4月7日做出允许NBA球员参加奥运会的重要决定,是因为NBA总裁斯特恩的积极斡旋与努力。斯特恩的理由是,在将NBA托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后,这个联盟在美国的商业运作和市场开发已经空间有限,如果想寻求突破,只得将目光对准全球。而把NBA推销到世界上的最好途径就是参加最受人瞩目的夏季奥运会,既然是推销就得先卖
最好的“商品”,于是几乎全部由巨星构成的“梦之队”横空出世。

  结果,斯特恩的如意算盘大获成功,1992年的“梦之队”不仅极大推广了世界篮球运动,也让NBA逐渐在全球深入人心,蚕食世界的大市场。在“梦之队”参加奥运会之前,全世界转播NBA的国家和地区是70个左右,而在他们梦幻卓绝般的奥运会表演后,转播国家和地区增加到92个,到了2000年NBA总决赛,这个数字激增到205个。今年6月份的NBA总决赛,205个国家和地区用39种语言直播了比赛,强势不减。

  毫无疑问,NBA在国际市场上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商业开发空间越来越大。但同时,斯特恩强打国际牌也付出不少代价,国际球员在NBA越来越多,损害了本土球员的机会和利益,梦系列球队在世界夹击之下优势越来越小,到2002年的印第安纳波利斯世锦赛,“梦五队”的惨痛失败可以说已经彻底毁掉“梦幻”的牌子,NBA商业卖点的转移也成为必然。与其让奥尼尔、加内特、基德、阿伦他们苦苦扛着“梦幻”这块已经变得干枯的牌子,还不如让詹姆斯、安东尼、韦德、奥卡福、小斯塔德迈尔、奥多姆这些鲜活的力量为美国篮球展示更青春更激情的形象。

  美国篮协执行主管吉姆·托利认为,与其去求一帮明星大腕来勉强参加比赛,还不如让一群真正渴望参加比赛、努力打出光荣与梦想的年轻人去经历大场面,在磨练中成长与成熟,打出美国篮球的一张新品牌,“我们现在这支球队的所有成员都心甘情愿去打比赛,这非常重要。尽管他们要走很长的路,但我很乐观。”

  托利甚至把新一代美国队的宣言都想好了,他把以前的“梦幻”改成“我有一个梦想”,“这个名字很合适,它既说明这帮球员想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也能激励新一代的球迷追求他们的梦想。”

  (日京/编制)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