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雪山脚下的“外交官”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11:14 中国体育报

  “在我的窗前是圣洁博大的珠穆朗玛峰,推开门就能看到清澈流淌的绒布河水。每天清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习惯性地看一眼珠峰峰顶,根据飘动的旗云来判断天气。如果峰顶云很少,没有形成旗云,嘿!这又是一个登山的好天!”听冰川融水唱歌、与绵延雪峰做伴,这就是登山联络官在外人看来如“仙境”一般的工作环境。由于总和形形色色的外国登山队打交道,负责外国人在华登山的一切事务,来自中国登山协会对外交流部的登山联络官们也被称为——

  在珠峰大本营,提起“老李”没有人不知道。“老李”名叫李瑞华,1974年刚满21岁时从当兵的西藏日喀则地区被选进国家登山队,先后当过登山运动员、高山协作、高山厨师。自从1980年担任登山联络官以来,从卓奥友到希夏邦玛峰,从乔戈里峰到南迦巴瓦峰,李瑞华每年有一半的时间要在山里度过,而他最熟悉、进山次数最多的山峰就是“第三女神”珠穆朗玛峰。

  老李担任登山联络官的26年,也是中国正式对外开放山峰的26年,环绕珠峰大本营流淌的绒布河水一天天减少,各国登山爱好者的数量却不断增长、身份不断变化,当年为登山队运输的牦牛工如今有的当上了乡长,有的做了绒布寺的主持,而老李仍旧按照喜马拉雅山脉的最佳攀登季节调整作息,延续着每年春秋两次进山的规律生活。至今,他已经接待了30余支外国来华登山团队。今年3月,他带领的队伍异常庞大,包括英国、印度、韩国、土耳其等国在内的登山者共计213人,已经53岁的老李在海拔5154米的珠峰大本营一呆就是65天。

  我就是个事无巨细的管家

  樟木是中国和尼泊尔边境上的一座依山而建的小镇,这里是众多外国登山者出入境的口岸,而大多数时候老李的工作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在中尼友谊桥上接到外国登山队,紧接着就向着队伍所要攀登的山峰进发。从樟木到珠峰大本营有380公里,路况车况不好容易出问题,比如遇到道路塌方,就要立刻组织这边的背夫把登山物资背过出事地点,还要调车从另一边赶来接应。要是等着道路修好再走,那进山的行程就全部打乱了。”老李说,此时他这个联络官就开始发挥作用了,忙碌的弦一绷紧就得一直绷到这次登山活动全部结束。

  对所登山峰的情况、攀登路线了如指掌,熟悉外国登山团队的情况,安排进山的日程和食宿起居,这些都是登山联络官的职责。“举个例子吧,就连进山雇多少头牦牛,每天走多少路,每只牦牛背负多重的物资我都得安排妥当。遇到同时带好几支登山队的情况,各个队伍的出发时间不同,人数各异,服务要求也不尽相同,但都得由联络官一个人统筹协调。雇人、租车、运输物资、抢救病人等等,事无巨细却都关系到登山的成败,都得听我这个‘大管家’的。”说起如此琐碎细致的工作,老李摇了摇头感叹道,“联络官不好当啊!”

  老李说,当联络官不能“跟”在队伍旁边,而是要全身心融到登山队里去,“参与”是联络官最好的工作状态。不过,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和登山队员挥手告别、目送他们向顶峰走去之后,老李在大本营等待的日子又是寂寞而单调的。“1984年3月,只带了西班牙队的4个队员,却在大本营呆了最长时间,整整88天。天黑后,整个大本营只剩我一个人,睡在帐篷里直害怕,白天无聊得就在附近山上转,那种‘迎太阳升起,送太阳落山’的日子太难熬了。”话虽这么说,可每年老李都会准时到雪山脚下报到,“进山也是一种瘾啊!”

  出院时,韩国人抱着我痛哭流涕

  “上世纪80年代,来登山的人中以日本人居多,到了90年代韩国和我国台湾同胞的人数逐渐增多,最近几年印度登山者的数量猛增。”说起各国登山者的特点,老李心中自有评价:欧洲人比较随和,不拘小节,亚洲人比较严谨,一丝不苟。在各国登山者心中,老李这个联络官当得豪爽又不失细致,厚道却不失原则,而韩国山友朴英锡则对李瑞华有着更深切的感恩之情。

  1995年5月,李瑞华作为韩国登山队的联络官带领队伍进驻珠峰大本营。36岁的朴英锡胃病发作疼了3天,最终昏迷在6500米的前进营地。李瑞华立刻组织高山协作将朴英锡抬回大本营。按照规定,租车从大本营下山每公里要收0.85美元,而且必须事前付款。面对病重且拮据的朴英锡,老李只说了一句“救人要紧”,就驱车连夜把病人送往日喀则。到达当地人民医院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老李又火急火燎地把1974年登山时的老战友、医院的内科主任索南次仁从被窝里揪了出来,给韩国人看病。胃部切除三分之一的手术做完后,医生告诉老李:“如果再晚送来2小时,命就保不住了。”

  为了照顾身体虚弱的朴英锡,李瑞华在病房的地上打了7天地铺,每晚看着灯管上聚集的蚊蝇浅浅睡去。当时的朴英锡满嘴溃疡无法进食,李瑞华就用棉球蘸着酒精,一点点给他擦洗牙齿,清洁口腔。为了让韩国山友感受到来自中国人民的温暖,老李还特意请日喀则当地登协的领导前来医院看望朴英锡。出院那一天,这个铁骨铮铮的登山汉子抱着李瑞华失声痛哭,感谢的话语夹在泪水中泣不成声……

  给朴英锡交付住院治疗费、送他到拉萨复查、给他买机票去加德满都,这些费用花光了老李那次进山的全部补助,但他从没和别人说起过一句,甚至还自己掏钱买水果到院长家去“走后门”,希望能为这个本不富裕的韩国山友减免一些看病的费用。

  看到帽子被扔在地上,我立刻就火了

  人常说,外交无小事,对于登山联络官来说同样如此。不同国籍、性格特点、文化背景的人因为登山来到中国,来到藏区,在日常的相处中免不了磕磕碰碰,而在登山外交的处理上,一个成熟的联络官则要做到把握分寸,不卑不亢。

  “西藏人民是淳朴而善良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虽然这里的经济条件暂时落后,但绝对不能因此歧视他们。上世纪80年代,曾经有外国登山者为了拍照,故意往地上撒一把糖,当不懂事的藏族孩子纷纷跑过来捡拾时,他就满意地按下快门。”老李回忆说,当时自己立刻上前制止,给登山者讲道理,直到说得他心服口服、主动把胶卷拿出来报废为止。

  1996年,李瑞华担任珠峰总联络官,负责9个国家208名外国人的登山事务,其间一位傲慢的登山家的行为让他极为愤怒。“计划当天中午12点出发向山上运输的牦牛工晚了1个小时,那个登山家就用石头打牦牛的肚子,还一把抓起牦牛工头上的帽子,狠狠地扔在地上。看见帽子被扔在地上,我立刻就火了,马上冲过去严厉地问:‘你在干什么???你这样是不友好的登山,作为联络官我有权取消你的登山资格。他们延误了时间你可以向我投诉,但牦牛工也是中国的公民,你必须学会尊重他们!!!事情不解决,今天就不出发!’”起初,那位狂妄的登山者还一个劲儿地抱怨,但自知理亏的他最后终于俯身捡起了帽子,掸干净了土给牦牛工戴好,还鞠了三个躬赔礼道歉。

  “登山联络官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该友好的友好,该坚持原则的一定要寸步不让。”李瑞华一字一顿地说道。

  “第三女神”见证了我的酸甜苦辣

  不进山的日子里,老李在北京每天到中国登山协会上班,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经常会惦记起热闹的大本营,熟识的藏族老友和白雪皑皑的珠峰,从亲近雪山的梦里醒来,一时间竟会忘了自己身处何方。老李说,和雪山打了一辈子交道,对西藏有着特殊的感情,日喀则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而回到了珠峰大本营就和回家一样。“当登山联络官,酸甜苦辣的滋味都尝遍了,这些也都被珠峰看在眼里了。”

  老李最痛苦的经历莫过于1987年12月份带日本长谷川冬季登山队。12月的珠峰严寒难耐,夜里气温降到零下30度以下,狂风肆虐吹得人直不起腰,大风来时人要死死地拽住帐篷,否则帐篷会被吹跑或撕坏。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李瑞华偏偏受了伤。由于汽油炉的管子爆裂,燃烧的汽油直愣愣地喷在他的脸上,冲出帐篷的老李脑袋烧成了一个火球,头发、胡子都烧焦了,耳朵、脸颊也烧伤了。当时大雪封山,大本营的积雪就有1米厚,作为联络官的老李因为有工作任务走不开,只是每天忍着疼痛不停往受伤的地方搽药,一直坚持了20多天,最后和队伍一起撤营后才下山医治。

  “看着队伍顺利完成登山任务,平安归来,对我们联络官的服务表示满意,这是我感觉最甜的时候。”老李说,相反要是队伍出了事,自己的心和外国队员一样难过,“看着不久前挥手送别的生龙活虎的队员转眼间悄无声息地被抬下山来,那滋味实在不好受。”1994年,挪威登山队攀登难度较大的珠峰西山脊线路,途中遭遇雪崩,一位夏尔巴不幸遇难。按照家属意愿,尸体要在珠峰脚下的绒布德寺火化。老李赶到乡上买来一车柴火,从绒布寺请来喇嘛为逝者念经,并亲自点燃柴火。由于高寒缺氧,燃烧得很慢,老李从上午10点整整守到下午5点,最后还代表中方捡拾了骨灰交到家属手中,带回遇难者的家乡尼泊尔。

  20多年前,老李最怕一个人在珠峰大本营过夜,周围都是登山遇难者的墓碑,老百姓放牧都不到海拔这么高的地方来,而如今,珠峰脚下的茶馆已经有60家,大家凑在一起打色子能热闹一宿;

  20多年前,流经大本营的绒布河河水湍急,而如今,冰川消退,冬天很少下雪,每年4月以后跳着就能跨过绒布河了;

  20多年前,没有环保意识的他们见到野岩羊群就用扔石子来吓唬,而如今,人与动物在珠峰脚下“和平共处”,岩羊不但不怕人,反而最喜欢人们喂它盐巴吃;

  20多年前,从中尼公路到珠峰大本营开车要6个半小时,而如今已经缩短到2个半小时……

  “第三女神”见证了老李联络官生活的酸甜苦辣,而老李也见证了雪山脚下细致入微的历史变迁。如果有一天,你也来到了珠峰脚下,别忘了去老李的帐篷坐坐。在世界之巅的怀抱里感受登山联络官的生活片段,听冰川融水唱歌、与绵延雪峰做伴……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