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种下一粒奥林匹克的种子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07:55 竞报

  由本报参与承办的2006年度绿色奥运绿色行动“留下一桶水”节水活动,自5月10日正式启动以来,得到了北京市小学生的积极响应,在丰台区东高地一小,同学们不仅自编了节水童谣,制作了上百份节水小报,还想出了不少节水窍门,并且已经在学校里进行了实践。

  可以说,这是对青少年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一种非常好的载体。

  本报自5月22日起还陆续刊出了八期“北京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系列报道”。它的宗旨是让奥林匹克教育首先在孩子们心中植根,培育出从小事着眼、从小处做起的文明意识,为第29届奥运会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报道刊出后,得到了社会上有识之士和本市中小学校的广泛关注。

  通过本报关于奥运示范校的系列报道,我们认识到,种下一粒奥林匹克的种子,不仅是北京奥组委和200个奥林匹克示范校的责任,它同样也是“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这一时代命题交给媒体的一份责任。

  示范校是一面镜子,除了展现学校开展的各项奥运教育活动和设置的相关课程,还为众多学校树立起奥林匹克教育的榜样,以期让更多的学校和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进而使奥林匹克的种子更广泛地植入热爱奥林匹克运动的青少年心中。

  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何振梁先生在首批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的授牌仪式上提出:举办奥运会除了要给北京留下现代的体育设施等遗产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让青少年养成遵守纪律,吃苦耐劳和公平竞争的高尚品质,要在我们的青少年心中留下奥林匹克精神。

  北京是奥运史上第一个发起奥林匹克示范校活动的奥运会主办城市,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奥林匹克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奥运会、参与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中得到教益和快乐,给北京留下一代了解奥林匹克知识、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文明礼仪风尚的青少年学生,这是

北京奥运会最有生命力的教育遗产。

  系列报道并没结束,首都高校环保DV大赛接踵而来,这恰恰说明,一堂更为生动、全民参与的奥林匹克教育大课堂已经全面开始。大学生们走上街头,将他们对绿色奥运的理解通过镜头表现出来。这使得奥林匹克教育不仅在中小学间迅速升温,还跨出校园在社会上开始形成“聚集效应”:大学生、奥运会合作伙伴以及媒体都在以各自不同的形式自觉地参与进来。这无疑为奥林匹克种子的生长提供了更为广袤的土壤。

  作为媒体,我们有义务让人们关注奥林匹克种子在中国的青少年中生根发芽的历史进程。

  作为媒体,我们同样有义务让更多没有挂上示范校牌子的学校的师生,通过媒体了解奥运,了解如何迎接奥运,进而加入到奥林匹克在中国的普及行动中。

  作为媒体,我们更有义务建设一个面向公众的奥运教育平台,使每一天的报纸,每一篇的报道,都能够帮助人们随时随地了解奥运、学习奥运、参与奥运。为此,本报将精选的数个奥运英雄故事制作成公益广告,贴在北京的地铁里,送进北京的中小学校和多个社区,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民众对奥林匹克主义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是北京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的重要基础。而奥林匹克教育无疑是我们打开奥运会成功之门的钥匙。少年儿童是奥林匹克教育的主体,在他们心中种下奥林匹克精神的种子,使之与全世界的孩子们一起共享奥林匹克教育的阳光,我们必将为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