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本报记者在德国17天中艰辛的世界杯采访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6月25日09:39 石家庄日报

  时间过得真快,到德国已经17天了,34天的世界杯采访行程过去了整整一半,回顾这17天的经历,记者最大的感受是可谓酸甜苦辣,样样俱全。

  能够到德国现场采访世界杯,这是一张报纸实力和影响力的体现,更是报社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信任与支持。来德国前,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次采访任务完成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出国采访是我的第一次,采访世界杯也是我的第一次。到了德国,才知道采访的艰辛。身处异国他乡,可谓“人生地不熟、两眼一墨黑”,陌生的环境、语言,无疑增加了工作难度。这里什么都需要自己解决,小到吃饭等生活问题,大到赶赴赛场、现场采访,这都需要自己想办法,自己克服困难,完成采访任务。

  由于种种原因,记者没有赶上北京某公司组织的这次国内最大的一个记者采访团,该记者团共120多人。而记者这次来只是和《河北日报》的两位记者在一起,而在实际采访中,基本上是孤身一人,走遍法兰克福和德国其它城市的赛场。通过十几天的时间,也找到了一些采访技巧,现在记者拿着

火车时刻表,就可以很顺利地到达其它城市采访。可谓在艰苦的环境中增长了实际工作能力,这也是记者此次采访
世界杯
的最大收获。

  前几天记者遇见了前面提到的那个记者团的两位云南记者,他们的团有领队、还有翻译,这还不够,两位云南记者还找了个中国

留学生做翻译兼导游,留学生除了采访跟着外,还有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帮他们上国外的网站和翻译当地报纸,以及每场比赛后当地电视台直播的赛后新闻发布会与混合区对球员的采访的翻译。“没办法,天天16个版,不这么整行吗?”该记者说。另外,由于住在一块,大家的稿件互通有无,可以相互间有个照应。而对本报记者来说,最大的挑战就在这里,本次世界杯所有的采访、所有的稿件都需要记者独立完成。

  记得刚到德国,由于网络不通畅,记者在法兰克福大街上奔波了5个小时,才找到这座城市的唯一一家中文网吧,把第一篇稿件发回国内,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不过几天后,上网问题最终解决,记者悬着的心才放下。上网问题解决了,诸如吃饭、坐车、采访等困难都不能称为困难。“采访世界杯不是来享受的,而是来吃苦的”。一位老体育记者的话,时刻激励着记者。

  本报法兰克福6月24日电特派记者郭立群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