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 正文 

保龄球皖军为何两日不见金?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00:55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全国体育大会保龄球比赛截至昨晚已结束男女个人两个单项的比赛,安徽选手在前天的男子个人比赛中无人进入前六名,在昨晚的女子个人赛中,只有张玉红获得第五名,这样的成绩,对习惯于把安徽队看成保龄球劲旅的读者来说,确实不太能理解。

  安徽选手以往在国内的保龄球比赛中确实创下了辉煌,全国冠军有一大批,甚至在“维达杯”这种职业选手参加的比赛中,也有一批男女选手拿过分站赛或总决赛的冠军,入
选国家队的人数在全国也名列前茅。有这样的过去,人们自然会对安徽选手寄予过高的期望。

  与别的非奥项目不同的是,保龄球是一种偶然性非常大的项目,低水平选手可能会一不小心冒出来,高手在比赛中蝉联的可能性非常小。再加上体育大会这种打六局定名次的赛制,更让比赛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

  早在开赛前,记者就向圈内的行家们了解到,本次比赛所用的球道是木道,这对于打惯了合成道的安徽选手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而对于习惯走技术路线的女选手来说,没有足够的力量和冲击力,想拿高分则更困难。唯一的好消息是,本次比赛球道的油路很长,达到了60尺,这对合成道选手有利。

  男队的老牌冠军何健告诉记者,其实自己的开局很顺,第一局就打了233的高分,但从第二局开始,总是留下4号瓶,尽管这局也打了201分,但他决定开始调整动作。遗憾的是,由于调整的角度太大,再想修正回来,动作已变形,由于分瓶,第三局只打了163分。

  而拿了第五名的张玉红则坦言自己发挥得一般,一方面是对木道不太适应,另一方面是因为每条道的油路都不同,所以女选手成绩普遍不理想,获得冠军的选手局平均分也仅为210分这样的分数的确太低了。

  不过安徽的这批参赛选手大赛经验都比较丰富,估计在后面的比赛中能进行自我调整,按正常的实力分析,应该有出彩的表现。

  ·特派记者 韦韬·(晨报苏州今晨专电)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